为烈士守陵62年!这位阜阳老兵,有了自己的纪念碑!

为烈士守陵62年!这位阜阳老兵,有了自己的纪念碑!
2025年03月27日 17:20 新浪网 作者 阜阳新闻网

  3月26日

  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

  阜阳益爱志愿者协会会长郭如意等

  10名志愿者

  来到阜南县曹集镇镜湖村

  为去年12月底去世的

  百岁抗战老兵邵国敏修墓立碑!

  春日的阜南蒙洼

  阳光明媚,麦苗碧绿

  10时30分许

  志愿者们和邵国敏的子女

  一同来到村西边的墓前

  和工人师傅一起将刻有

  “抗战老兵邵国敏之墓”的石碑

  竖立在老兵坟前

  副碑上则刻着邵国敏的生平事迹

  以及他保家卫国、义务守陵的光辉历程

  郭如意是一名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

  也是一名退役老兵

  2014年,他在寻访老兵过程中

  得知邵国敏的事迹后

  便和志愿者们赶赴曹集镇

  “从那之后

  我们协会几乎每个月都会去看望邵老

  和他一起聊家常

  老爷子总是热情地给我们讲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还给我们敬礼。”郭如意告诉记者

  每次去,邵老都很高兴

  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他们

  邵国敏1924年11月出生,1942年在阜南县参军入伍,先后在安徽宿州、山东日照等地与日寇作战,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返回阜南。新中国成立后,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邵国敏再次入伍,北上朝鲜,作为志愿军战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退伍后,他回到家乡。

邵国敏生前

  1962年,邵国敏搬到曹集街上居住,从群众口中了解到当地在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郭圩孜惨案”。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进入尾声,阜南县曹集区人民政府临时驻扎在郭圩孜村。一天夜里,匪首卢祥云等人与潜伏在区政府内的奸细勾结,趁主要领导外出开会之机,聚集300多名匪众,带着刀枪土炮偷袭区政府,制造了“郭圩孜惨案”,22名战士英勇牺牲。惨案发生后,10名烈士的遗体被家人安葬,其余12位烈士则永远留下,被安葬在曹集镇烈士陵园。

  “他们都是为国捐躯的英雄,不能没人照看。”怀着这样的信念,1962年,邵国敏开始了他的守陵生涯。无论寒暑,他都会准时出现在陵园,清扫落叶、修整草木,给瞻仰者讲述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这一守,就是62年。直到去世前,他还惦记着陵园,时常嘱咐子女“去陵园看看”。

  令人动容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为了让烈士们有块像样的墓碑,邵国敏独自拉着板车,往返于皖豫交界处,将12块、每块重达300多斤的石碑一块块运回。

  2024年12月26日12时40分,邵国敏合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人世,享年100岁。

  “此次为邵国敏老兵修墓立碑

  不仅是供后人缅怀敬仰

  更是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

  让更多人了解老兵的故事

  铭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阜阳益爱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刘冬梅说

  “邵国敏用热血捍卫山河

  用生命守护家国

  义务守护烈士陵园

  是人民的英雄、时代的丰碑。”

  郭如意表示

  为邵老修墓立碑

  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敬重与纪念

  更是一种对抗战老兵群体的感恩与缅怀

  “父亲生前你们常来看望

  如今他去世了

  你们还为他立碑,我们感激不尽。”

  邵国敏的儿子邵富恩握着郭如意的手

  眼含热泪地表示

  全媒体记者 张天峰 文/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阜阳市抗战老兵
来自于:安徽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