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牵引式火炮真的没有前途了吗?

牵引式火炮真的没有前途了吗?
2023年04月22日 19:40 新浪网 作者 小北Alex504

  作者:季风

  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各种新型武器与作战理念不断涌现:天上飞的、水面飘的、水下潜的、空气里流淌的……

  被誉为战争之王的火炮自然也不例外。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火炮口径的增大:因为堑壕体系的成熟与广泛应用,从拿破仑时代延续下来的步兵炮、野炮很难对敌方人员及装备有效杀伤,火炮的口径不断放大,随之带来机动性的削弱。

  其次,则是火炮的种类开始分化:在此之前,牵引式火炮是陆战的绝对主力,一战时期内燃机技术的进步和坦克等转装甲车辆的应用,催生出了自行火炮这一全新的火炮品种。

  这两个发展趋势带来了一个问题:火炮的未来是什么?是牵引式火炮还是自行火炮?

意大利炮的原型法制M1897式75mm野炮,现代火炮的开创者

  从之后几十年科技发展的趋势看,自行火炮的优势很大。这源于牵引式火炮的不足和机械化战争时代的需求。

  众所周知,火炮是一种支援火力,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己方部队的进攻或防守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可问题是,为保证精确度与射程,火炮需要校正诸元并使用很大的装药量,这就需要布置火炮发射阵地。与自行火炮相比,牵引式火炮设置阵地的过程复杂,光把火炮调整至待发射状态就需要好几个步骤,再加上搬运炮弹、安装引信等操作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了。

  自行火炮只需要停好车,调整好火炮、标定好诸元就行了,省去了安装等操作流程,无疑要快的多。至于让牵引式火炮班组成员无比头疼的搬运炮弹流程,自行火炮的操作者也要省心得多。毕竟距离要近的多,现代自行火炮更是有自动装填机,更加省心省力。

美制的M109自行火炮

  一旦完成打击任务,需要转移阵地时,牵引式火炮需要把设置火炮的流程再走一遍。这使得牵引式火炮很难跟上机械化行军,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要知道在战场上,几分钟就可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决定一支队伍全体士兵的生死存亡。

  20世纪初以来,武器技术的快速迭代让火炮阵地不再安全。一旦暴露阵地位置,各种打击就会接踵而至。二战后,反炮兵雷达的发展更是加重了这一危机。

  对此,越南很有发言权。当年中越边境地区冲突,火炮和弹药数量本就有限的越军炮兵部队,被我国从英国引进的辛柏林反炮兵雷达全面压制。往往是越军的炮弹刚出膛,就会被我军雷达锁定炮兵阵地,接下来就是具有火力优势的我军全面打击。当时我国空军还很薄弱,武器装备的水平还很落后,没有现在的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否则越军的遭遇只会更悲惨。

对越反击战

  除此之外,自行火炮还有一个牵引式火炮难以企及的优势,那就是完整的“三防能力”。这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十分必要。要知道冷战可是两个拥有着海量,足以毁灭地球的两位大佬带着各自小弟在世界范围的对峙、对抗。剑拔弩张的情势下,很难保证不会使用核武器,或者其他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个时候,“三防能力”就显得很必要了。毕竟有备才能无患,你准备好了会让对手心存忌惮,不敢随意使用。这也决定二战后自行火炮很快都发展为铁皮包裹的家伙,虽然这种“铁皮”防护能力也不是强,但总比二战时的“敞篷车”要好太多。

  这些优势,牵引火炮全部不具备。

  按理说,问题多多的牵引式火炮,理应被淘汰才对。可是,牵引式火炮在世界各国的装备体系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小国装备着各式各样的牵引式火炮,连中美俄这样的军事大国也装备着数量可观的牵引式火炮。为什么呢?

  诚然自行火炮的使用便捷性和防护性,比牵引式火炮高出一个量级,但这也是有代价的。各种设备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不仅带来重量的飙升,也加大了制造工艺难度,并令价格飙升。能够生产牵引式火炮的国家有那么十来个,但能够制造自行火炮的国家就屈指可数了,主要是西方几个老牌工业强国和少数几个新兴经济体。

  这里有两个国家例外,一个是军工小强捷克,另一个是非洲大拿南非,两国也是可以生产自行火炮的。不过他们的自行火炮——152口径的达纳和155口径的G6,采取了轮式底盘,与其他国家履带式底盘相比,对地形的适应性要差了一大截。

捷克的达纳自行火炮

  这可能与他们预定的作战环境有关:捷克地处中欧,基础设施较好,可以通行车辆的道路普及度很高,这很适合轮式底盘的活动;南非主要考虑的作战环境是周边的稀树草原,地形开阔,较大的坡度和难以跋涉的河流极少。

南非的G6自行火炮

  除了技术难度外,自行火炮的造价也十分可观。我国1997年出口的PLZ45自行榴弹炮的对外售价为700万美元,这在军火市场上已经是十分良心的价格了。其他国家的自行火炮价格估计也不会太低,当然韩国那种赚吆喝的K9除外。

  高昂的造价劝退了很多人,装备数量不可能太多,这进一步拉高了单辆价格。连二战以来以财大气粗形象示人的美国,也难以大量装备、更换自行火炮的。冷战结束后,美国废除了十字军自行火炮的研制计划,反而用已经取得的技术成果继续改进早已老旧的M109系列自行火炮。

  决定自行火炮无法一统江湖的第二因素则是机动性,更准确的说是战略机动性。诚然,自行火炮在进入和撤出发射阵地的时候要快的多、方便得多,但较大的质量使其战略机动能力极差。

美制M109自行火炮和M777火炮一起展示

  老军迷都知道,各种作战车辆的行程是十分有限的。远距离激动的话需要借助重型拖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在集结地完成集结和攻击准备。自动火炮的庞大身躯决定了远距离机动十分困难。尤其是需要跨越海洋、山脉等复杂地形的时候。

  这个时候,较轻的牵引式火炮就有优势了。一些轻量化设计的牵引式火炮甚至可以塞进运输机肚子里或者用直升机吊装到前线阵位,然后快速投入战斗。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就把L118超轻型榴弹炮送上了马岛。借助炮兵雷达的帮助,这种此前不被其他国家看好的火炮成功压制了阿根廷人部署在马岛上的各种火炮,为击穿阿军士气、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压下了重重的砝码。约翰牛此次成功的经验,刺激了各个军事强国类似武器的研发热潮。美军装备的M777榴弹炮就是这一风潮影响下的产物。

发射中的M777

  同样的装备发展思路,也适合于我国。西部地区还有广大的国土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撑。还有很多无法修路,大型车辆难以涉足的复杂地形,这就要轻量化榴弹炮的支持。这正是我国军工人员研制AH4超轻型榴弹炮的根源所在。

  除了上面两个因素,还有一个可能不是因素的因素。那就是操作相对简便。各种设备集成在一起的现代自行火炮箱操作起来可不容易,不论是驾驶装甲底盘还是实打实的发射各种弹药,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反复地练习才能够数量使用这种现代化的装备。这种高技术的军官、士官在高烈度战争中会短时间内大量缺失。

展厅中展示的AH4轻型榴弹炮

  相较而言,牵引式火炮的操作要简单多。除了少数岗位外,多数岗位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牵引车的驾驶员甚至可以从民间征调。这种状态下,我国较多的人口以及不断增加的车辆驾驶者,再加上库存的大量牵引式火炮至少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障炮兵部队的规模。

  虽然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但不得不做相关准备。“你如果想要和平,就为战争准备好吧!(If you want peace,prepare for war)”这句西方名言绝不是说说而已。

  至于牵引式火炮的两个致命缺陷,在当今国家的大背景下,反而不那么要命了。

  在空袭和精确打击下,生存能力弱。除了几个大国外,很少有国家能够保证制空权。中美俄三国的主力战机在技术不存在代差,比拼的就是双方飞行员的训练水平和保障水平。

  不过目前,大国之间没有直接碰一碰的想法。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中,美国为首的北约并不想与俄罗斯全面开战,所以只是躲在后面为泽连斯基政府提供武器装备。这种状态下,俄乌双方都无确保绝对制空权,这就给了牵引式火炮施展的空间。

  同理,大国之间也不想进行全面的核战争,常规武器武器为主的状态下,三防能力的作用也不大。综上所述,相当长时间内,牵引式火炮还是用武之地的。

  不过这不代表,牵引式火炮还停留在二战的水平上,必要的提升还是不可避免的。自动化的火控系统应该尝试融入,辅助动力也需要安排,虽然不能远距离移动,但短距离的阵地转移还是需要的。除此之外,新材料的加入,轻型甚至超轻型火炮能够采用中小型车辆牵引,甚至采用直升机吊装、运输机空运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至于近几年热度较高的卡车炮,严格意义上属于自行火炮范畴。不过由于大多数卡车炮不需要设计炮塔,反而与牵引式火炮关系密切。以至于不少国家直接把本国已有的牵引式火炮集成到自产或进口的卡车上,大大提高了机动能力,也算得上是一种创举。

  技术不断进步,不知道未来火炮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可以肯定的是,威力必定又有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