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老一辈围棋人的情怀!一本没有下册的定式书背后的故事

老一辈围棋人的情怀!一本没有下册的定式书背后的故事
2021年06月14日 12:33 新浪网 作者 弈客围棋

  时值建党百年来临之际,弈客围棋联合杭州天纵少儿棋院院长、围棋收藏家姚垚先生特推出《线上珍贵围棋史籍藏品展》。

  低调的姚院长珍藏了不少“棋珍异宝”,久至唐代的棋子、清代的孤本棋谱,再到近代的围棋大家间的书信等等,其背后都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今天要为各位棋友介绍的这本姚垚院长所珍藏的书籍《围棋定石详解》,这是一本只有上册,没有下册的书。

  《围棋定石详解》的作者是杜君果,他的儿子叫杜维新,两人都是围棋高手,也都是成都蜀出版社的编辑,很多棋迷都是看着两人的围棋书长大的。

  当杜维新知道姚院长是古谱古籍收藏专家的时候,就随口提了一句:“有没有杜君果以前的围棋故事?”才知道他们是父子。随后在姚院长翻阅史料的过程中,还真发现了杜君果在民国时期的一场对局,就发给了杜维新先生,他大为感动,深觉收集、整理和保护围棋文献资料工作非常有意义,于是杜维新先生给姚院长寄来了很多围棋史料,包括他苦心收集的中国和日本的所有的古谱目录。

  这几张看似简单的目录,凝聚了杜维新先生心血,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收集整理数据是一件非常困难难的事情,它是通过了方方面面的关系,杜维新先生经历千辛万苦收集成功的。

  另外,就是还有这一部《围棋定石讲解》。

  然而却发现这本书只有上册,却没有下册。

  当此书翻阅完毕后,姚院长开始寻找下册,但始终未能如愿。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根本就没有出版。又过了半年之后,想要再次打探相关的信息,可惜杜维新先生已经仙逝了。

  无奈之下姚院长只好去问问德高望重、且与杜维新老先生有交集的、号称中国第一“围棋规则”专家的陈祖源老先生。可惜在请教了陈祖源等老先生及相关人士之后,发现大家均不得而知,这本书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中国围棋古谱研究第一人、中国围棋规则研究著名专家陈祖源先生专程到杭州与天纵棋院院长姚壵先生探讨现阶段中国围棋古谱的保护与传承和发展!

  陈祖源虽然不是棋界人士,但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围棋规则《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的修订,就出自陈祖源之手。另外陈祖源还著有《围棋规则新论》和《围棋规则演变史》。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陈老先生却讲述了另外一个围棋故事。

  他说:“杜君果是杜维新的父亲,是南刘北过一代的棋手。我的第一本书《围棋规则新论》就是杜维新看中出版的,已经过去二十年多了。”

  陈老先生说,这就是当年围棋人的情怀。中国围棋如今的强大,当年的围棋人是脊梁。

  仔细研读这本珍贵的只有上册的《围棋定石讲解》,会发现上面记载了许多的人名,这本书的印刷完成,离不开热心人的赞助。在那样特殊的年代,国家百废待兴,这些有识之士也想振兴中国的围棋文化,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来赞助这本书的出版。这与姚院长当年做收藏的原因不谋而合:作为一名围棋爱好者,对于围棋的情怀,让他格外珍重围棋文化。对于保护围棋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他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他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围棋很多年,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到历尽悲欢离合,可以说生命中的残忍与幸福早已交错在岁月之中,唯有围棋始终相伴,不离不弃。

  在众多的人名当中,就有一个响誉考古界的名字---成恩元。

  成恩元是著名的考古学家,著名文物收藏家、钱币学家和集邮家,与《敦煌棋经》有着不解之缘。

  《敦煌棋经》原称《棋经》,是现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围棋棋谱,原件收藏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此《棋经》共一卷,原件卷首已残损。《碁经》是一个手抄本,写在一卷佛经画卷的背面。卷首大约缺损三四行,现存159行,共2443字。

  这是一卷出自敦煌藏经洞的《碁经》(编号为S.5574),内容丰富,文字秀丽、语言精练。作者用辨证的观点,把部分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巧妙地用在下棋上。全文精辟地论证了下棋之要诀在于斗智、敏捷、灵活,反应要快,审查要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卷《碁经》于1907年被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带往英国。由于当时的西方研究者不懂围棋,这份重要文献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直到1933年,清华大学张荫摩教授在英国见到此件,回国后对这卷珍贵的《碁经》作了报道,并录介了《碁经》中附录的《梁武帝碁评要略》,但这一推介仅在古史学界有影响,没有引起大范围注意。1936年,向达先生(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敦煌学家、中外交通史专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在大英博物馆检阅敦煌经卷时,也看到了《碁经》,并在1957年收入其专著《唐代西安与西域文明》之中。1960年,中国科学院获得全部英藏敦煌遗书显微胶片,编出总目,将此卷命名为《碁经》。

  1963年,成恩元先生对《碁经》进行研究,并在《围棋》月刊1964年1-7期上刊文发表,从此《敦煌棋经》才广为棋界所知,而《敦煌棋经》的全文则在1985年才通过《中国围棋》面世。1990年,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了成恩元先生的专著《敦煌棋经笺证》,对《敦煌棋经》作了全面的考证。《碁经》卷首缺损,没有正式篇名和作者,但卷末有“碁經一卷”四字,因此也可以认为篇名即“棋经”,自成恩元先生的系列研究称其为《敦煌棋经》后也就约定成俗了。

  成恩元先生考证《碁经》的撰写年代为北周(557-581)。因为《碁经》中把“黑子”都写为“乌子”,北周太祖宇文泰,字“黑獺”,为避尊讳,北周专门下诏改“黑”为“乌”。从內容看,《碁经》之文字、棋法、术语都明显比唐宋更为古奥;提到的人物、典故也无南北朝以后;其书法也保留北魏遗风,尤其是有一些北朝时期特有的、唐以后不用的别体字,因此断定《碁经》年代为北周。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对弈图像

  虽然中国的棋类书籍早在唐朝就已经非常丰富,史书中有记载的有数十种。最早的围棋专著、西晋马朗的二十九卷《围棋势》是成书于公元3世纪。只不过因为年代太久,这些书早已失传。所以,这卷北周的《碁经》是是现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围棋棋谱。

  中国围棋协会原主席的王汝南老先生,曾远赴英国却未得一见,抱憾而归。

  有趣的是,在本篇稿件将要整理结束时,姚壵先生又来电告知了一些重要细节,首先,这本用古制石印方法印刷而成的围棋竖排古籍,应该是那个时代最后的一本关于石印本的围棋古籍。第二,《围棋定石讲解》又是我们新中国最初一批的围棋书,和之前介绍的《围棋艺术的新认识》处于同一个时代,也象征着中国围棋开始全面走向强盛,它们都是最强有力的印证者。

  无巧不成书,今天又有两位教授给姚壵先生去电,共同探讨这本书的历史价值时,几乎同时说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他们一位是“中国第一位围棋博士”--上海建桥学院孙德常教授,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围棋定石讲解》可能是建国后第一本石印版围棋书,而且是在建国第一个国庆节出版发行,意义非凡。成恩元不仅研究了《敦煌棋经》,还在六十年代的《围棋》月刊上发表过一篇《杜甫与围棋》的长文。另一位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陈祖源教授,他认为定石就是定式,是日语词。在中国古代围棋是没有这个术语的,以前叫角图,民国年间的围棋书如果翻译自日本,一般就直接用定石,如1937年的《中国围棋月刊》上用的也是定石,定式这个词可能是在解放后围棋开始有组织的正式活动以后才产生的。两位教授治学严谨,判断有理有据,科学而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学术教风,令人敬佩不已。

  姚垚,围棋收藏家和教育家,曾培养过职业三段徐泽鑫和全国少儿冠军傅斌。图为姚垚的杭州天纵棋校获奖证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