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在历史和档案的缝隙中,看到新浪潮一代|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在历史和档案的缝隙中,看到新浪潮一代|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2024年04月12日 08:03 新浪网 作者 豆瓣读书

  本周豆瓣一周新书精选上榜了15本新书:

  《新浪潮》《卡夫卡的先驱》《安娜·卡列尼娜》《一个人消失在世上》《社会学》《唯余细节》《我不想保持正确》《俄罗斯文学讲稿》《理性的命运》《理性的反讽》《中国龙的发明》《我们活着的理由》《是我的错吗?》《天人之际》《韩国电影100年》

  01

  《新浪潮》

  作者: [法] 安托万·德巴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惊奇

  副标题: 一代年轻人的肖像

  译者: 蔡文晟

  出版年: 2024-4

  本书通过对大量访谈、回忆、调查报告、报刊书籍等一手资料的精读和缕析,系统梳理了电影史上这一神话般的历史。而史实之外,新浪潮所具有的精神属性,亦通过作者的文字散发出某种光芒,感召和鼓舞着所有时代“疯狂怀抱雄心且疯狂真诚”的读者。

  在关于新浪潮的书中,只有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电影史上神话般的“新浪潮”,我们在历史和档案的缝隙中,在文字叙述和银幕之外,看到那个时代,看到那些人,看到迷影之爱的神情。 —— 李洋(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02

  《卡夫卡的先驱》

  作者: 许志强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4-4

  《卡夫卡的先驱》是浙江大学文学教授许志强的评论集。与读后感式的小说评论不同,他将写作理解为素描,试图摹写对象的神采,带着我们去阅读,甚至鼓励我们去细读。作者洞察入微,学养深厚,笔法精细,在消遣、享受、品味乃至痛苦中将文学传递给读者。

  许志强的文学评论,将文本放置回文化脉络之中,熟稔世界各地的不同思潮,再从中找寻作者的创作意图或价值来源。很少有评论者还像他这样,不惧于迈向艰涩之处,进行智识冒险。 —— 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批评颁奖词

  03

  《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

  译者: 草婴

  出版年: 2024-3-1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中的巅峰之作。安娜为心中所爱之人抛弃了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公然挑战世俗陈规。当孤注一掷换来的爱情也渐渐冷却时,安娜终于在绝望中陨落。托尔斯泰撕开爱情童话的外衣,让我们看到其脆弱的内核——爱情越纯粹,越经不起现实的重负。

  @局短

  安娜临死之前的心理独白,堪称十九世纪最精彩的心理描写,很难想象托尔斯泰在写这些段落时处于怎样的状态。记述下这些句子的人仿佛是安娜自己,如果把安娜自杀的部分作为全篇小说的高潮的话,那站在这最高点上俯瞰的不是托尔斯泰,而是死神。  

  04

  《一个人消失在世上》

  作者: [意] 亚历山德罗·巴里科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原作名: Mr Gwyn

  译者: 陈英

  出版年: 2024-4

  《一个人消失在世上》是《海上钢琴师》作者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经典作品。主角贾斯珀·格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然而,在四十三岁的某一天,在散步的途中,他突然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了厌倦。不久,他便开始一步步地从原来的生活中退隐了。从格温先生决意自我消隐的那一刻开始,一段跨越漫长时光的寻找自我之旅就开始了。

  巴里科写了一篇温柔的沉思录,关于书和人如何在时间中以几乎难以察觉的方式改变我们、打动我们、召唤我们,就像许多在黑暗的掩护下偷渡到我们生活中的特洛伊木马。  ——《出版人周刊》

  05

  《社会学》

  作者: [英] 安东尼·吉登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批判的导论

  原作名: Sociology: A Brief but Critical Introduction

  译者: 郭忠华

  出版年: 2024-3-31

  《社会学:批判的导论》是安东尼·吉登斯撰写的有关重建社会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专著,意在提供一个反映社会学当前发展的导论。全书着重阐述社会学兴起的背景、社会学的使命,探讨和分析经典社会学家的现代社会思想、社会发展的脉络、民族国家的特征、现代城市和家庭特征等重要内容。

  @松雨轩

  此书简练明白介绍了诸多社会学问题和社会学理论,阐释了二三百年的世界围绕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细读细思确实具有一种观念上的挑战和冲击。

  06

  《唯余细节》

  作者: [瑞典] 伊娅·根伯格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Detaljerna

  译者: 王梦达

  出版年: 2024-4

  在这本书里,高烧成为一道通往过去的入口,让人得以重温那些曾经至关重要的关系,重新进入那已然失落的生活。正是在这对于微小细节的高度感知中,整个世界苏醒过来。

  @Holybones

  写人,写在关系中的自知,用细节建立起具体而微的感知,一本随性而至又精巧的回忆录。叙述的感觉就像藤蔓螺旋攀树,生活的颗粒在摩擦,语言是感官的延伸,两者自然交融在一起。

  07

  《我不想保持正确》

  作者: [法] 米歇尔·塞尔 / [法] 布鲁诺·拉图尔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新行思

  副标题: 拉图尔对塞尔的五次访谈

  译者: 顾晓燕

  出版年: 2024-4

  1991年,布鲁诺 ·拉图尔说服米歇尔·塞尔进行了五场访谈,主题分别为“成长”“方法”“证明”“批评的终结”“智慧”,讲述塞尔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思考。塞尔以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著称,他的思想总是穿梭于不同时空、学科,在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这让许多读者在得到启发之余不免感到困惑。此书的一大目的即理清这些困惑,让读者更便捷地了解塞尔的思想。

  @Simonoth

  强烈推荐给那些读书到了某个阶段感到一些疲惫的读者,这本书会给你一些新刺激。去年读书总结中提到这本书:今年读到最有启发性的一本书,塞尔和拉图尔的对话录。意外开启了科学、技术、STS的阅读。不过读塞尔可能需要调整一下阅读视角:他的一些观点我不能同意,但是哪怕犯错也是启发性的。

  08

  《俄罗斯文学讲稿》

  作者: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Lectures on Russian Literature

  译者: 丁骏 / 王建开

  出版年: 2024-4

  二十世纪杰出的小说大师纳博科夫离开故国之后,曾于一九四〇至一九五〇年代在美国高校开设俄罗斯文学课。《俄罗斯文学讲稿》是在该课程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纳博科夫深入分析了俄罗斯六位重要作家——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果戈理、屠格涅夫和高尔基及其代表作品,重现俄罗斯文学的黄金年代。

  纳博科夫的想象力和风格令其讲稿不囿于教学之樊篱而达致怡人的境地。 —— 《新共和》

  09

  《理性的命运》

  作者: 弗雷德里克•拜泽尔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从康德到费希特的德国哲学

  原作名: The Fate of Reason: German Philosophy from Kant to Fichte

  译者: 陈晓曦 / 张娅

  出版年: 2024-3

  本书对18世纪末理性遭遇的危机进行了一场巡礼,从康德到费希特之间的重要哲学家的思想以及他们之间的论战得以详尽呈现,勾连起1781年康德的《第一批判》和1794年费希特的《知识学》之间的哲学发展,展现了哲学史上最为革命性和丰富性的思想交锋,理性的权威在此间摇摇欲坠。

  @棠聆雾桧冬

  这本书写得很好,非常吸引人。拜泽尔有这种天赋,能够洞察另一个时代和文化的语言与问题所表达的争议及其背后持久的哲学实质。  

  10

  《理性的反讽》

  作者: 李放春

  出版社: 光启书局

  出品方: 活字文化

  副标题: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

  出版年: 2024-3

  本书脱胎于重庆大学李放春教授开设的人文通识课程,对应《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五章内容,分为五个章节分别讲解,完整、清晰、深入浅出地还原了韦伯命题的提出和推演过程。同时收录了两篇研究性论文,讨论了韦伯“历史的文化科学”与尼采“谱系学”的亲缘关系,并由此深化,探讨了“理性的历史与历史的非理性结果”。

  这本书不仅展现了作者从尼采的“道德谱系学”入手对韦伯经典研究中的历史技艺所进行的新锐思考,也通过对这一经典研究跨越二十年的文本解读,展现了现代中国思想与韦伯持续不断的对话,本身就是一份具有精神史价值的文献。 —— 李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元培学院院长)

  11

  《中国龙的发明》

  作者: 施爱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出版年: 2024-4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著名民俗学家施爱东先生多年来深入研究龙文化,悉心爬梳丰富的历史文献,对龙形象的起源与传播进行了考证与祛魅,讲述龙是如何逐渐演变成封建帝王的权力象征又过渡到全民共享的。揭开龙的神秘面纱,发现龙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宋希於

  “祥龙还是恶龙,崇龙抑或屠龙,不是由龙的名字决定的,而是由人的情感和态度决定的。” 

  12

  《我们活着的理由》

  作者: [奥]维克多·弗兰克尔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副标题: 弗兰克尔论生命的意义

  原作名: Ärztliche Seelsorge: Grundlagen der Logotherapie und Existenzanalyse

  译者: 王琳琳

  出版年: 2024-4-1

  本书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是理解他的心理学的起点。他认为,当今社会面临一种“存在的真空”状态,人们普遍患有一种“心灵性神经症”。针对这种状况,他提出了意义治疗和存在主义分析。在本书中,他将哲学与治疗交织在一起,讨论了生命、死亡、工作、痛苦和爱情的意义,分析了焦虑症、强迫症、忧郁症、精神分裂症背后的深层心理。

  本书对生命的伟大现象进行了新的评估……文采斐然,并有强大的个人信念作支撑。 ——《美国心理学杂志》

  13

  《是我的错吗?》

  作者: [韩]吴赞镐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野spring

  副标题: 直击韩国12起恶性社会事件

  译者: 玉鳍

  出版年: 2024-4

  社会学家吴赞镐用饱含人文主义关怀的眼光,针对近年韩国12起引起亚洲乃至全世界强烈反响的恶性社会事件,深度追踪剖析。崔雪莉事件、“世越”号、“N号房”、新冠疫情……跳出由无良媒体、互联网垃圾信息制造的信息茧房,通过详实的资料、朴素和细腻的思考方式,帮助读者整理当年疲于思考又不想妄下定论的思绪,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重拾面对伤痛的正确态度和勇气。

  @夜河

  不要回避我们当下的这个世界。不要屈服于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

  14

  《天人之际》

  作者: [美] 巫鸿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出版年: 2024-4

  “山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植根极深、范围极广、极具特色的范畴,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地理、建筑等多个领域都处于相当核心的位置。巫鸿教授的新书《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聚焦以视觉形式表现的“山水”,以年代为序,藉由考古新发现,重新思索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勾勒“山水”作为一个艺术传统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

  @Lasophus

  巫鸿依旧是巫鸿。由于此书是其晚近的一种基于自身知识总结性的成果,很多看法已经在之前的著作中见过,不过还是有雄心和新颖之处。  

  15

  《韩国电影100年》

  作者: 范小青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后浪

  出版年: 2024-3

  作者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细致分析史料,以创作群体和产业结构为中心构建出历史框架,力图捕捉韩国电影在21世纪突围好莱坞文化帝国的内驱力。既描绘出一幅全景式历史图景,也有翔实的细节。

  @蓝草

  本书采取的是我们更易于接受,已经足够了解的代际方法介入韩国电影史,这样就避免了一般人了解韩国电影史时因为陌生文化和繁杂历史而困惑无比纠缠不清的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