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为什么父母教了好几遍,孩子就是学不会?父母可能忽略了这点

为什么父母教了好几遍,孩子就是学不会?父母可能忽略了这点
2022年09月07日 11:36 新浪网 作者 橙爸聊娃

  女儿想去玩游乐场里6米高的大滑梯,但又害怕不敢玩。我跟女儿解释了,游乐场场里的设施都是严格设计和测过的,按照提示玩是不会有危险,可以放心玩。女儿很想玩,但无论我怎么哄,怎么解释就是不敢尝试。

  

  于是我亲自给女儿示范了2遍,女儿还是拉着我的衣角,站在滑梯口,巴巴地看着。游乐场里的小朋友也多起来了。几个小朋友从楼梯爬上来,欢快的从滑梯上冲下去,加速的刺激孩子发出开心的惊呼声。

  “爸爸,我要滑下去喽。”

  我正想嘱咐女儿几句,女儿放开我的衣服,跟随着小朋友冲向滑梯底部,“啊,啊,啊......”地尖叫着。

  “橙子,你自己滑下去啦。”我对从楼梯跑上来的女儿说,“好玩吗?”

  “太,太好玩了,”女儿兴奋地回答,“我现在都敢一个人玩了。”

  “敢自己尝试很棒,现在为什么不害怕了呢?”

  “小朋友们都滑啊,我想我也可以的。”

  

  我真的想狠狠地扇自己一巴掌,女儿轻松会去学习小朋友的行为,而不是五大三粗的成年人。在女儿的眼里,成年人和孩子是2个不同的群体。

  要是我一开始就想通,等有小朋友玩滑梯的时候,再带女儿去观看,或者问下小朋友是否愿意一起玩。那就无需我有理有据的解说和示范,女儿很快就能跟着小朋友,大胆地去玩大滑梯。

  

  孩子倾向于模仿与自己年龄相似的人,也是就“同侪(chai)说服”现象。孩子会观察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的行为。以此判断自己的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孩子看到一种行为,来自他的同龄孩子,会更容易相信和模仿,认为跟着做事正确、可行、安全的,并且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同时在同侪压力下,孩子害怕被所属的圈子排斥,会做出“随大流”的行为,即使孩子明白这些行为不被父母和老师认可。在同侪压力驱使下,孩子会选择和身边孩子同样的行为,不惜顶撞父母和老师,也是就是我们所说的孩子的叛逆。

  

  

01叛逆是孩子的必然选择

  对孩子而言,更重要的事情是跟同伴搞好关系,而不是跟成人搞好关系,和周围同龄孩子的行为保持一致,孩子们有自己的规则,和行为观念。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行为、穿着和大多数孩子的行为不一致的时候,孩子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能够好地融入到同龄孩子的圈子中。

  

  因此,当父母觉得孩子有叛逆行为时,不妨别着急去责备和试图纠正孩子的行为。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下同龄孩子关注的话题和兴趣。比如孩子喜欢的二次元动漫COSPLAY,只不过是这个时代,孩子们的社交货币。当孩子和周围的同学没有共同语言,听不懂同学讨论的动漫角色时,孩子会有被孤立的感觉,人是群居性动物,特别是孩子渴望群体归属感。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的行为是和周边同龄孩子是一致的。孩子们倾向于和同龄的孩子保持行为审美人生观上的一致。而不是与自己年龄相差比较悬殊的父母保持观点的一致。

  但从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发,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或者希望孩子这个阶段想要完成的事情。孩子的行为在父母看来,就是孩子不听话,和自己作对,也就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叛逆了。

  

  

02相对于模仿成年人,孩子更愿意模仿同龄人

  想要幼儿学习某些行为。比如自己吃饭,上厕所穿衣服。比起父母手把手教他们,如果有机会,可以让孩子和,已经学会自己穿衣服上厕所的孩子,一起玩一段时间,孩子能够更容易从同龄的孩子,那里学到相应的动作。

  同样的要改变孩子,已经习得的错误行为。比如玩手游、抽烟等不良行为,仅仅靠父母的说教,很难让孩子改变,只能引起他的反抗。因为孩子所处的群体中,玩手游、抽烟是孩子共同的行为,孩子想要融入这个群体,也必须要习得这些行为。

  

  我们不满意孩子当前的一些行为,可能不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孩子身处的群体都有这样的行为,孩子为了不被孤立,选择了同流合污。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孟母三迁”也是就是一个高成本但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孩子早期父母还可以影响孩子社交时,父母需要帮助孩子筛选玩伴。比如,父母带孩子在小区里玩,有些熊孩子喜欢骂脏话、动手打人、做危险动作。我们父母就可以带孩子去其他场地,或者换个时间带孩子下楼玩,和孩子一起选择新的朋友。

  父母往往认为,孩子思想叛逆且个性强,好习惯教不会,不懂哪些学了一身坏习惯。可事实是,父母依据是成年人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去评判孩子。在同龄人群里中,孩子同样要根据社会认同,来判断自己怎样做才合适,并且迅速习得同龄人的行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