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时代奋斗者 | 他们奋不顾身,书写“医者仁心”

新时代奋斗者 | 他们奋不顾身,书写“医者仁心”
2020年03月30日 09:48 新浪网 作者 半月谈
新时代奋斗者 | 他们奋不顾身,书写“医者仁心”

  半月谈记者

  疫情汹涌,一场新冠肺炎阻击战打响。4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数十万名湖北当地医务工作者连夜奋战。有人说,这是天使在人间,但他们都是血肉之躯,也是别人的父母、儿女或伴侣。为了更多人的安康,他们以仁心仁术作武器,奋不顾身,在病魔与人民间,撑起名为希望的防疫墙。

  出征!“疫”不容辞

  “若有战,召必回”“病人在哪里,战场就在那里”“是时候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号角响起,国家疫情面前,一张张请战书信,承载着医者仁心;一句句出征誓言,呼喊出坚毅决心。 “最美逆行者”前赴后继,目标只有一个:战胜新冠肺炎。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王吉文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与夫人都参加过非典隔离病房管理和一线救治,也曾作为主力治愈H5N6禽流感患者。急驰武汉的除夕夜,他对3岁的小女儿撒了谎:“爸爸去抢救病人,过两天就回来了。”然而一去就奋战至今。

  面对严峻的疫情,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主任李芳退了回家的高铁票,坚守在救治前线。她在朋友圈写道:“2003年,我在SARS救治的第一线,17年后的今天,作为科室的管理者、叶欣护士长曾经的战友,也必须和身边的同事们在一起。”

  今年22岁的朱海秀刚毕业半年,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说实话,其实我也怕啊,也怕死啊。”她在日记中写下心声,“但是于国家,我是名党员,敢奉献,往前冲。于医护人员,救护病人是我的职责。”

  时隔5天,四川省肿瘤医院的徐珊玲与丈夫白浪先后出征武汉。两人都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工作,却因为驻地不同,工作楼层和值班时间也不一样,迄今未见一面。咫尺天涯,彼此惦记,他们只能在微信里互相嘱咐,互道平安。“看到病人康复,觉得所有的艰辛都是值得的。”徐珊玲说。

  到前线去,到抗疫最需要的地方去。一批又一批医疗队员从四面八方驰援湖北:包括“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在内,代表中国医疗最强实力的各支精锐会师武汉;全国19个省份对口支援,各地把“全身最硬的鳞”给了湖北16个市州及县级市。

  战斗!“疫”往无前

  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每天都在上演。

  “心率往下掉,血氧饱和度没显示了!”刚一接班到汉口医院病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ICU护士易炳昆就遇到患者心脏骤停,马上实施了胸外按压。动作用力过大,防护服随时有撕裂的危险。

  接下来4个小时里,他和同事接了40多个患者,满场飞奔抽血、收治、输液。有人问,你不怕被感染吗?易炳昆说:“我也怕,但我更怕一条生命从我眼前消失。”

  同样为了不让更多生命流逝,45岁的武汉市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徐亮一个多月没回家,每天穿上厚重密闭的防护服进ICU,16个床位都是危重症患者,从来都是满床。前期为节省物资用量,有同事穿上纸尿裤,不喝水,只用半个多小时透气吃饭,衣服干了湿,湿了干,人脱水得厉害。

  如今,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对接武昌医院后,补充了40多名医护,医疗物资和人力紧张的问题得到缓解。徐亮说,能救更多人了。

  武汉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每早8点开始,巡查3个病区,观察100多名患者情况。午饭往往下午两三点才吃上,晚上常常11点下班。回家后,她也不休息,挤出时间研究学习关于疫情的国内外论文。她带领团队多次从死神手中“抢”回患者,有六七十名前期疑似和已确诊的患者出院。

  因为没有家属及护工,除了临床护理,医护人员纷纷化身“全能大白”。消毒打扫病房、派发口服药及三餐、协助大小便、更换床单、补充物资等等。琐碎的背后,他们承受着高强度的身体与心理压力。

  由于供氧设备压力不够,医护人员改造氧气罐,改善病人吸氧条件。正在汉口医院支援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护士长谭荣欢就常拎着扳手在走廊小跑。扶起氧气罐慢慢挪、抄起扳手转换接头,一个班下来她要换10个左右六七十公斤的氧气罐。

  陪伴!“疫”应俱全

  “我快要死了吗?”在汉口医院值班时,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护师许德强遇到悲观的患者。他暗许心愿,要帮他们建立信心,点亮希望的灯光。“患者的感受就是我的感受。我是阿姨,热饭、分发盒饭;是环卫工人,处理医疗垃圾;也是护工,只要患者需要就有我的身影。”

  几天前,在支援武汉的病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专科护士何爱华发现,6床的阿姨一直在吃安眠药,凌晨两点还睡不着。报告管床医生后,何爱华为阿姨耳穴敷贴,用植物种子刺激耳廓穴位,疏通经络。几天后,阿姨睡眠质量改善。

  “慢慢吸气,毛巾向上托举”……在病房,何爱华还教起了呼吸康复训练操,通过加强呼吸控制、腹式呼吸、呼吸肌刺激,以及加强胸廓顺应性来提高肺部通气功能。患者还让何爱华同事拍下视频,微信发给大家学习。这让他们体会到何谓“同呼吸,共命运”。

  为病房带来轻松气氛的,还有来自中山三院的青年“战疫”突击队。为方便辨认,支援汉口医院的他们在防护服上写下了名字:吉祥、如意、平安、喜乐、荣华、富贵、招财、进宝。“你们可真是群有趣的小孩儿!”有患者看到后笑着说。

  最先想到创意的中山三院产科护士长杨彧说:“我们有个队员叫吉祥,我就给自己取名如意。”接着,大家开始用吉祥话取名,希望给患者、给队友、给武汉带来好运气。

  毛绒玩偶、积木、绘画板……这是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武汉第三医院的工作区设置的心理咨询室。在驻地宾馆,他们同样设有咨询室,并有一面许愿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说,保护好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才能更好战斗。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病房内外心手相连,支援的医护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收获的“花式温暖”也源于四面八方。

  小卖部里想要请客的老板、打扫卫生留下祝福的酒店阿姨、送来爱心餐的“蒙面大侠”、自愿接送上下班的武汉司机……不少医护人员们直呼:武汉,是一座温暖的城!(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4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患者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