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链上海南”碰撞“数据壁垒”

“链上海南”碰撞“数据壁垒”
2020年09月27日 09:37 新浪网 作者 半月谈

  海南生态软件园内一家企业的员工在工作 郭程 摄

  半月谈记者 王存福

  利用海南“离岛试验”优势,“链上海南”计划希望结合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在多个区块链应用领域优先进行试验。但目前主导力量略显“孤木难支”,各部门各自为战,信息不互通不互认,一些对“链上海南”计划跃跃欲试的企业只能望链兴叹。

  雄心勃勃的计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6月1日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海南国家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基地,并加强在政务、金融等领域应用。

  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海南在发展区块链产业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前列。2018年9月30日,海南省工信厅批复设立海南自贸区(港)区块链试验区,这是国内正式授牌的首个区块链试验区。在此后一年多的积极推动下,海南引进了安迈云、椰云网络等一批区块链企业入驻,启动了一系列技术合作和区块链创新创业活动,“链上海南”的口号逐渐打响。

  在2019年底,“链上海南”计划发布,标志着海南区块链建设进入加速模式。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作为城市服务与运营平台,“链上海南”的核心是数据共享和数字治理,执行方是海南自贸区(港)区块链试验区。

  按照规划蓝图,“链上海南”计划2020年年底实现上链整合;2021年底,实现融合赋能;2022年底,实现开放生态。

  目前,“椰子积分区块链监管平台”是运用区块链技术在赋能海南旅游和普惠民生领域的典型落地应用。该平台实现了所有积分发行/兑换行为全部上链,政府、银行、企业多方参与数据监管,全程透明安全的落地效果。

  应用落地实践不佳

  接近半年多的“碰撞”实践,“链上海南”的数据共享和数字治理这两个核心关键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政府部门对区块链技术的认知和接纳程度依然较低,导致区块链技术未能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智慧大脑的作用。缺少区块链的技术加持,地方各个部门信息不互通不互认,使用平台和方式五花八门,一度增加了社区治理的难度。

  同时,“链上海南”的推进步伐依然较为缓慢,更多体现为企业唱“独角戏”,政府部门参与度较低。目前建立的区块链平台也屈指可数,对事关民生领域、政务领域涉猎依然较少。

  究其原因,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些相对强势部门“信息壁垒”根深蒂固,总能找出“信息保密”“不便共享”等理由,阻挠相关信息“上链”共享,使区块链整合信息的社会治理功能发挥失灵。

  尽管海南省工信厅表达了全力支持的意愿,但对于“链上海南”宏大目标而言,要打通各个部门的数据,主导力量仍略显“孤木难支”。由于缺少“样板”效应,一些企业“上链”积极性也不高,这一定程度上让“链上海南”陷入应用困境中。

  “飞入寻常百姓家”还需筑底破局

  一位行业内专家表示,海南“离岛”的地理优势明显,对带有金融属性的区块链应用等科技创新来说,是一块非常好的试验田。海南自贸港也是“一带一路”的“桥头堡”,未来金融科技类应用在这里可有一番新天地。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强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交易、存证等方面应用,探索适合自由贸易港发展的新模式。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曹世平认为,海南应该申请数字货币研究的“先行先试”,探索数字资产确权交易标准和模式。

  能链科技创始人林乐表示,希望海南为区块链发展提供创新环境,监管政策至少应该具有6~12个月的“静默期”。对此,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陈阳表示,海南将借鉴国际金融经验,建立容错机制,进一步划定监管底线,强化金融监管科技的运用。

  更为关键的是,推动政府部门协同链改,打破“信息壁垒”。纸贵科技联合创始人宜松涛等人认为,“数据壁垒”长期困扰相关产业发展,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可以进行指导,鼓励政府部门开展链改,加速区块链应用落地,助推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17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上海海南半月谈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