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剑川藏着个中国传统村落 在弥井读出百年盐业兴衰

剑川藏着个中国传统村落 在弥井读出百年盐业兴衰
2019年06月26日 10:40 新浪网 作者 云视网

  弥井村依山傍水,地处偏远。弥井村依山傍水,地处偏远。

  弥井村,是位于剑川县弥沙乡东南部弥新村的最大一个自然村。弥新村西靠象图乡,南邻洱源县,东接沙溪镇,北与本乡大邑、西庄和东庄山水相连。在偏远的弥新村,弥井自然村是一个地图上都难以搜到的中国传统村落。自元朝开始,历朝历代都在这里设部门专司盐业生产,可以说,这个依弥沙河而建的小山村,因盐而生、因盐而兴、因盐而衰。如今,偏僻的古村落正在发生一场沧桑巨变。

  村里的老巷老房保存完好

  古老的风雨桥河心亭 诉说百年盐业兴衰

  这个夏天,持续高温少雨的天气,让弥沙河河滩显露出来,余下的涓涓细流左冲右突中寻找方向。村中,一座古老的风雨桥横跨东西,正值午后,几个背着竹篓的老奶奶坐在桥边乘凉,相隔一两百米处,几年前重建的河心亭似乎正回望诉说着过去的兴衰。

  “我们村因盐而生、依河而建,曾是历史上的产盐重地。”30多岁的弥新村党总支书记李彦堂是一名退役军人,从小时候起就听着村里的老人们说弥井的故事。

  弥井村,是弥新村最大的一个自然村,相传过去弥井没有人烟,一个牧牛女尾随偷偷跑到盐泉边舔盐水的牛而发现了盐,自此,当地人开始了打井煮盐的生活。为了感谢盐给村庄带来的种种改变,村人们在村中建起了寺庙,尊牧牛女为“盐神母”,每年祭拜感恩。

  传说种种已无从考证,但弥井村自古是产盐重地是不争的事实。自元开始,历朝历代都在此设有巡检司、盐课司等部门专司盐业生产,这里生产的盐,经过盐马古道途经沙溪再被销往各地,盐业的发达曾使弥井盛极一时,“三天一市,通宵达旦”是当时的繁荣景象。这里也成为古代西南地区滇西四大盐井(诺邓井、乔后井、啦鸡井、弥沙井)之一。

  盐业的发达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淘盐人”,他们从四面八方涌入,以“杨”“段”“和”“李”为大姓,他们在盐洞周围依山建起传统民居。如今走进小山村,你会发现,弥井村内传统建筑依然较好保存,传统的“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院落式民居装饰精美、雕刻细致,风格独特。至今村里还保留着盐马古道时期的盐神母、三圣宫、昭应寺、古戏台等文物古迹。

  老房子改造成了民宿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弥井变身美丽乡村

  弥井村因盐而生、因盐而兴,随着时代变迁,也因盐而衰。“大约是1955年,从那时起,曾经人声鼎沸的小村渐渐没落,不少人离开村子到外地寻求发展,你看这个猪圈,曾经就是卖盐的铺面。”李彦堂指着河边一户人家说。

  弥井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之以陡坡、旱地为主,没有了盐的产业支撑,陷入了持续发展的困境,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留下的村民只能靠种植烤烟、白芸豆等农作物,以及外出务工来解决家庭收入问题。目前,全村有106户人家,424人。就弥新村来看,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371人,2016年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4元。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扶持政策,给弥井村带来了希望,让这个传统村落迎来“新生”。2013年,弥井村被国家住建部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通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评审,2017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整合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等项目资金上千万元,弥井村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废弃的盐井矿洞重新设计,河心亭依照村中老人记忆恢复重建,古戏台、文化广场等设施得到修缮。在各项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弥井村从一个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群众生活贫困的山村,逐渐成为村里道路得到硬化、垃圾污水得到处理、绿化环境得到美化的新农村。

  为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提升村容村貌,弥新村依托公益性岗位政策,为贫困户提供环卫和护林岗位,每月可领600余元的补贴。下一步,他们将拓宽来源,增加公益性岗位的收入。

  融入“大沙溪”旅游圈 欲打造品质旅游村

  除了古老的传统民居,弥井村因繁荣的盐业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如今还保留“四月八”(现农耕文化节)、“达额勾”(白族语,意为舞牛)等极具当地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这也为弥井村发展旅游产业带来可能。

  剑川县旅游部门负责人介绍,由于项目区属于弥沙乡的传统文化核心保护区,已列入剑川“大沙溪”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区域持续、快速、健康和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去年,沪滇对口帮扶旅游扶贫项目在弥井村启动,项目计划总投资400万元,其中,沪滇资金支持200万元、受益农户自筹投入20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对弥井古村落现代元素房屋建筑进行改造提升,使其符合当地传统建筑风格,建设成为“布局科学合理、服务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村强民富和谐”的美丽宜居、宜游的传统村落;同时,将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深度结合,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实现产业带动贫困农户经济收入,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通过沪滇项目支持,有了资金补贴,村民们改造太阳能卫生间、特色传统民宿、小吃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目前已有6户村民将房屋改造成民宿,可以满足外地游客的住宿需求。弥井村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办的“农耕文化节”影响力越来越大,舞牛、耍龙、耍狮、打渔等“渔樵耕读”民俗文化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省内外游客的脚步。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外边打工赚钱,等到弥井村的旅游搞起来了,村民们在村里创业就能比在外打工挣得多,他们自然就愿意回来了。”说起未来弥井村的发展,李彦堂思路清晰,传统民居外立面的重新粉刷,基本定了过去土黄色的风格;“盐神母”的提升改造有了初步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剑川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