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这个“冰火两重天”的省份,代表了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这个“冰火两重天”的省份,代表了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2019年12月10日 12:38 新浪网 作者 直面传媒

  来源:大胡子说房

  中国有个“冰火两重天”的省。

  可不是说那里的气候差异大,而是那个省的区域贫富差距,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大许多。

  2018年,广东省以97278亿元GDP连续30年蝉联全国第一,经济增速6.8%,甩开身后的江苏省近5千亿之多,以一省之体量,可以在世界各国GDP排行中位列13名,仅次于俄罗斯。

  广东,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产业结构,发展质量,乃至社会领域的改革,均领先于全国,底蕴深厚。四大一线城市,广东坐拥广深两席;全国GDP前20名的城市,广深佛莞占据4席,另外还有特区珠海、制造业强市中山,可谓群星璀璨。不少人眼中的广东,都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地方。

  其实,他们口中的广东,仅指珠三角罢了;而占全省70%土地,5千万人口的粤东西北地区,根本没那么富。

  1

  除了珠三角,广东其他城市的GDP惨不忍睹。

  这个“冰火两重天”的省份,代表了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18年GDP,江苏省经济最弱的宿迁为2750.72亿元,若在广东排名第11,超过除湛江、茂名外所有粤东西北城市。

  全国GDP百强城市,江苏全员上榜,全国老三的山东除日照外,15市齐上榜。而广东10个城市落榜,其中最差的云浮、汕尾甚至没过1000亿大关。

  18年全国人均GDP64644元,广东只有7个珠三角城市超过平均,换言之,2/3的广东城市在全国来说都属于拖后腿的一拨,梅州更是只有平均的40%!

  哦,还有,粗略加一下,粤东西北所有城市加一起,还不如一个广州。

  这个“冰火两重天”的省份,代表了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肇庆怀集)

  珠三角有多富,粤东西北就有多穷。

  为什么经济全国第一的广东,会出现如此悬殊的地区差距呢?

  排第一的原因永远是地理。

  这个“冰火两重天”的省份,代表了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图片来源:地球知识局)

  珠江三角洲是冲击平原,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流于此,经侵蚀堆积作用形成肥沃的平原和密集的河网,这使得珠三角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内河航运的发达也让其商业闻名遐迩。近代以来,海洋经济兴起,珠三角多深水良港,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广州更是一度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口岸。地理让珠三角具有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

  反观粤东西北,地理条件不是一般的糟糕。最差的是粤北,远离海洋,从清远向北直到南雄都是一望无际的山岭。这里是中国南方山区的中心,除了北江及其支流连江在山脉中构造出的一些河谷盆地以外,基本不适合人类广泛聚居。

  粤东地区同样多山,但有潮汕平原,有港口,可惜莲花山脉横亘于中间,港口缺乏深厚的经济腹地,更将潮汕与东江沿岸的梅州、河源切割开。于是粤东形成了客家人和潮汕人这两支民俗文化截然不同的分支,两边始终无法形成合力。

  事实上,广东人一直存在三个分支。广府、潮汕、客家三支从民俗文化、生活习惯、语言、甚至是群体性格上都存在巨大分歧。尽管这是山地阻隔的结果,但同时却成为区域一体发展的阻力。

  粤西则受制于行政区划。粤西的山地稍平缓,谷地也更多,但西江沿岸历史上的中心城市梧州被划在了广西,区划上的原因使得西江沿岸的开发步履维艰。而雷州半岛,其实是不可多得的平原,但是它离经济中心珠三角太远了,难以辐射。

  第二个原因是港澳外溢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导向。香港、澳门的出现与崛起具有历史的偶然性,与之相邻的珠三角在承接港澳产业转移上有天然优势,这也是湛江、汕头两大良港发展不起来的最主要原因。

  政策红利同样造就了珠三角。比方说改革开放之初,天降伟人知悉依靠港澳会是打开局面的一手妙着,于是大手一挥,画下一个圈,便有了个叫深圳的小渔村“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这个“冰火两重天”的省份,代表了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有人说汕头也画了一个圈,因为伟人同样希望汕头能吸引华侨投资。这里只能说汕头很可惜,它没发展起来还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宗族问题,这里暂且不表。

  第三个原因是,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长子,全国经济领跑者,需要承担大量援助落后省份的责任。援疆援藏,广东一个没跑,然而很少人关注到广东其实内部还有很多市县嗷嗷待哺。

  所以每年,广东省都只能在为数不多的财政返还上挤牙膏似的给粤东西北穷兄弟们支援一下,这显然也加剧了粤东西北的落后。

  2

  广东省过大的内部贫富差距,一直以来都广受诟病,尤其在相对更均衡发展的江苏省比较下。批评者一直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的缺陷。

  他们认为,粤东西北被珠三角从人口、资本、资源等各领域“榨干”,珠三角形成“虹吸效应”,这是导致粤东西北落后的原因。市场经济造成贫富分化,地区差距巨大。富人富得流油,穷人却没出路,更有甚者认为这种局面离“先富帮带后富”渐行渐远了。

  这种是一种健康的经济现象吗?

  这个问题的回答很重要,因为广东省就是全中国的缩影。从全国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省份的人才和资本源源不断的涌向东部沿海,东西差距逐渐拉大,这跟珠三角和非珠地区的差距本质是一样的。

  我认为这固然不是健康的现象,但这却是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首先,粤东西北的落后不是珠三角吸血造成的。前文提到,地理是阻碍粤东西北发展的根本原因。多山地形造成的交通不便、可利用土地稀少、资源承载力低下都是不争的事实。

  港澳的因素具有历史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非珠地区无法享受到港澳带来的红利,只能说是天意的安排;而政策扶持就更没得怨了,毕竟汕头当初也是特区,湛江也是沿海开放城市。

  在先天条件的差异下,资本往优势区域集中是无可厚非的。

  其实,粤东西北地区确实穷,但不等于粤东西北人穷。

  非珠地区的人民,面对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可以前往珠三角工作、发展、定居,分享珠三角改革开放的红利。

  君不见,在珠三角成长为富豪的潮汕人极多,包括腾讯的马化腾、国美电器的黄光裕,还有朱孟依、纪海鹏、姚振华等。

  又例如,湛江的吴川以建筑业闻名,广深的建筑群中,每10幢楼宇就有3幢是吴川人建造的。吴川大约有20多万建筑大军在珠三角,不少人经过多年打拼已经成为亿万富豪。

  事实上,粤东西北人民早已成为珠三角创富神话的一部分,他们在珠三角打工创业,积累财富,同时也为珠三角贡献税收,创造GDP,而这些GDP和税收却算不到粤东西北地区的账上。

  非珠人民其实不穷,穷的是非珠那些留在本乡本土的人民。他们享受不到经济发展的好处,同时又得不到足够的财政转移支付,因此人均GDP较低。广东省的发展,如果说还需要改进的话,尽快把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上来是关键。

  目前广东省内的不均衡尽管仍有待改善,但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济发展需要规模效应,这种效应只能由人口、产业朝发达地区的不断聚集而实现。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经济现代化推进,一个国家的产业和人口都必将逐渐集聚到少数优势地区。

  比如美国,从1950-2015年,美国人口有明显的向大城市聚拢的趋势。与之相应的是大城市经济越来越发达,经济运行的效率越来越高,单位GDP产出呈现巨大的地区差异。

  这个“冰火两重天”的省份,代表了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然而在美国,各省间虽然GDP总量差异巨大,但人均则差距不大,因为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同样人口较少,人均资源较丰富。

  这个“冰火两重天”的省份,代表了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应该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中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广东乃至中国现阶段的区域不平衡,可以理解为城镇化过程短暂的阵痛。但可以预见,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区域差异会随人口流动而逐渐减轻,人均经济差异也将逐渐走向平衡。

  3

  那么目前处在历史交叉口的广东省,到底应该怎么走呢?

  首先是依然以建设大湾区作为战略核心。大湾区绝不仅仅是广东省的事情,是整个国家发展的最高战略,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对标世界其他三大湾区,是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手段。

  因此,未来广东省乃至全国的资源和政策依然会向大湾区倾斜,交通建设、产业建设、税收优惠、社会福利保障、教育资源等仍然会源源不断的投入到大湾区。

  对于粤东西北地区,如果在先天条件不占优的情况下强行发展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势必会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的浪费。粤东西北更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发展合适自身的产业,同时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补充。

  要知道,按照大湾区纲要的规划,到2030年人口将达到1亿人,这么大的人口规模一定会带来巨量的生活、娱乐、休闲需求。在高铁实现全面互通后,粤东西北地区完全可以挖掘自身潜力,发展对口大湾区人口的旅游、观光产业。同时,随着大湾区城市化的加深,第一产业的比重必然下降,粤东西北正好可以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业作为补充。

  事实上,很多城市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行动。比如梅州,正在发展特色的客家文化产业和红色旅游;

  这个“冰火两重天”的省份,代表了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梅州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清远著名的贫困县阳山,现如今风力发电业搞的有声有色;

  粤西的湛江、茂名,发展石油加工、钢铁等重化工业,为缺少重工业的大湾区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积极引导粤东西北人口往大湾区移动。这样做有三种好处,对大湾区来说,人口增量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能;对迁移人口来说,前往大城市工作生活势必会提高收入和生活质量;对粤东西北市县而言,人口减少反而减轻民生负担,可以专心发展劳动力需求并不多的特色产业。

  第三,适当增加对粤东西北的财政扶持。应该意识到,广东既有作为经济大省的一面,也有内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广东省,都应该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但需要注意的是,财政补贴应该着重放在社会福利、教育、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上。如果财政扶持继续花在当地不具优势的传统制造业上,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4

  长期以来,广东虽然占据经济第一的地位,但也一直面临第二名江苏的挑战,并在前几年大有赶超广东之势。江苏虽然也有苏北苏南的发展差异,但完全没有广东内部分化严重。

  尽管如此,广东至18年也拉开与江苏5千亿的差距了。试想如果广东能很好的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那江苏想追上来,恐怕愈加困难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