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人民日报》上月报道明确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对于各地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考核地方官员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
根据报道,目前,2020年省级地方两会正在密集召开,收官之年,各省份的脱贫攻坚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率先传出“爆炸”消息的是江苏。日前,江苏省发布了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到,江苏省脱贫率达到99.99%以上,目前还剩6户、17人未脱贫。
消息传出,在网络引发热议。
即是热议,也是质疑。
首先提出质疑的是新京报,这是一家以敢言而著称的媒体。面对该报提出“6户17人未脱贫的数据是如何确定的,为何如此精确”的疑问,江苏省扶贫办的回应说:数据每天都在变化,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的,通过国家和省级数据库比对,得出还剩6户、17人未脱贫。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说:再过一个星期,可能这个数据就会出现变化,有实现摘帽脱贫的,也有返贫情况,会有一定增减。但波动幅度不会太大,报告中提到脱贫率达到99.99%以上是可以保证的。
以上是江苏省对此次消息的回应。
“江苏“17人未脱贫”背后,是人类史上的一场伟大斗争”。传有官方背景的新媒体《观察者网》评论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8亿多人口实现脱贫,18大以来,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600多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
该评论进一步称:这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见。
除了江苏外,值得关注的还有辽宁。消息显示,作为最富省份之一江苏还有17人未脱贫,但看似不起眼的辽宁,要宣布全省贫困县全部摘帽销号了。
江苏全面脱贫外界并不意外,毕竟是我国最富有的省份之一,但辽宁的全部摘帽多少让外界有点惊讶。众人印象中,东三省近几年的经济一直低迷或下滑。
但,这似乎并不影响辽宁的全省脱贫。
新华社日前的报道说:辽宁省委省政府在1月3日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会议上宣布,到2019年底,全省15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1791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之初的5.4%下降至0.06%。
辽宁全面摘帽与江苏即将实现全面脱贫有什么差别?我们先看看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江苏省GDP总量为9.25万亿元,仅次于广东省位居第二。
是年,辽宁为2.53万亿元,位居第14。经济总量来说,江苏几乎是辽宁的四倍;从人口来说,江苏是辽宁的两倍。
增速来说,2018年,江苏的增速为7%以上,而辽宁为6.5%左右。
一个为“以上”,一个是“左右”,看似简单的表述,对于十万亿总量的经济体来说,是惊人的。
更可况,辽宁与江苏的经济结构和势头相比,差的太远。
众所周知,江苏以活跃且蓬勃的民营经济为主导,在举世闻名的“苏锡常”引领下,几乎所有苏南地区的县级市都“富可敌国”。
近两年经济才稍微恢复的辽宁,跟其完全不在同一个量级。
四年前的2015年,辽宁经济跌入谷底,并因经济数据造假而被推上风口浪尖。
两年后的2017年1月17日,时任辽宁省长陈求发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
百度百科将此称之为。
GDP注水比例是多少呢?根据媒体报道,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
而此时的江苏,民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高速的。数据显示,2011年,GDP增速为11%;2012年,GDP增速为10.1%;2013年,GDP增速为9.44%;2014年,GDP增速为8.7%。连续四年,江苏的经济增速一直领跑全国。
虽然那四年,辽宁官方公布经济数据也不错,但由于造假,真实数据无法掌握,但可以肯定,之所以造假,说明数据实在很差。
2016年,辽宁经济露出本色。2017年初,中国各省GDP数据出炉,31个省市区中,27个省份的GDP增速跑赢全国增速,被“挤掉水分”的辽宁全年的GDP出现负增长,成为唯一一个增速负增长省份。
有专家说,如果不是前几年造假,辽宁的GDP并不比2016年好多少。
2017年,辽宁经济总体出现好转。据官方的数据显示:2017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23942亿元,比上年增长4.2%。
虽然低于全国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但是相较2016年负增长,辽宁经济有很大的改观。
数据显示:1978年,辽宁经济总量几乎可与彼时的江苏媲美,全国位居第三,仅次于上海与江苏。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到了2019年上半年,江苏省GDP总量为48582亿元,名义增速为8.29%,走出了数据造假雾霾的辽宁,2019年上半年,GDP总量为12043亿元。
也就是说,2019年上半年,江苏GDP继续保持着对辽宁4倍的体量。
不过,江苏省的自行划定脱贫标准高于辽宁。据悉,“十三五”期间,该省自行划定脱贫标准为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甚至高于国家标准。
另据辽宁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辽宁省还有剩余贫困人口1.42万人。而刚刚过去的2019年,辽宁宣布完成13.25万人、128个贫困村、5个省级贫困县脱贫任务。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辽宁与江苏的经济差距,也能客观看到江苏的贫困标准与辽宁有着明显的不同。
不过,近期宣布摘除所有贫困县帽子的,不只辽宁。
据媒体报道,河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通报了脱贫攻坚的最新进展。该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19年工作时总结称,扶贫脱贫成效显著,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剩余144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3个国定贫困县将全部摘帽。
河北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对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确保完成剩余3.4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新年始已,全面脱贫的时间越来越紧迫,相信近期会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发布成绩单。今天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报道,刊发时间是2019年3月。
报道说:3月7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用说:“中西部22个省的省委书记、省长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这是十\八大以来唯一一项由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立军令状的工作”。
事实上,向中央立“军令状”这不是第一次,且连续了多年。
媒体报道中,2016年最为严厉。
据当年法制晚报的报道说:记者梳理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至少24个省份在2016年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年内脱贫人口具体目标数,其中有11个省份将目标人口数定在百万人或以上,多个省份的党、政“一把手”今年就脱贫致富立下“军令状”。
而四川省为达到脱贫目标,从省到乡各级政府层层立下“军令状”:到2020年摘不了穷帽就摘官帽。
很多人担忧的是,重压之下,某些地方的脱贫是否是真的?
2019年,被视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在当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各省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算账脱贫、突击脱贫甚至虚假脱贫现象。
武维华教育家出身。2018年开始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有留美经历的他,归国后担任中国农业大学讲师、副教授;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维华在报告中提醒,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此外,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仍然存在。报告表示,当前,各省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算账脱贫、突击脱贫甚至虚假脱贫现象,同时“等待观望”、“应退不退”等苗头性问题渐显,“急躁症”和“拖延症”并发。
报告透露,各地普遍反映,一些评估和检查过于形式化,甚至带有地方攀比的色彩,甚至在一些地区的省际或地区内部交叉检查中出现负向激励现象。比如,广东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三多三少”(填表报数多、研究工作少;检查考核多、对症下药少;会议部署多、行动落实少)的现象;贵州反映,当前在关心一线扶贫干部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还缺乏有效措施,有考核机制却缺乏正向的激励机制。
全面脱贫事关每一个人,更是关系国计民生,希望2020年,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愉快地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你们在前面等我!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