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以美食为媒介与世界对话,刘仪伟携《可以给你做顿饭吗》归来!

以美食为媒介与世界对话,刘仪伟携《可以给你做顿饭吗》归来!
2021年04月05日 21:44 新浪网 作者 传媒内参

  2021年,爱做饭的刘仪伟又主持了一档美食节目——《可以给你做顿饭吗》,这是一个充满关怀与温暖的疑问句,刘仪伟再次以美食为媒介,与这个世界对话。

  22年前,30岁的刘仪伟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美食节目上担任主持人,每天教观众做一道家常菜,这档节目他录制了约3年。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系着围裙,绕着锅灶说话的刘仪伟,成了让许多观众都印象深刻的荧幕形象。他做饭熟练利索,说话风格又风趣幽默,有很强的个人风格。

  美食与文学,始终是刘仪伟生命里两个重要的命题。2021年,爱做饭的刘仪伟又主持了一档美食节目——《可以给你做顿饭吗》,这是一个充满关怀与温暖的疑问句,刘仪伟再次以美食为媒介,与这个世界对话。借由这个节目,刘仪伟——这个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又完成了一次与食物的“过招”。食物究竟能带来多大的能量?答案也许就藏在日常的每一顿饭里。

  ▲《可以给你做顿饭吗》宣传片

  PART ONE

  从《天天饮食》

  到《可以给你做顿饭吗》

  1999年,中央电视台全新开播了一档名为《天天饮食》的节目。那是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档美食节目,一集15分钟,每天一道新菜,主持人围上围裙,在现代化的厨房饭厅里,一边做菜,一边对着镜头和观众畅谈。

(图源网络)

  彼时30岁的刘仪伟,成为了这档节目的第一个主持人。在其后的3年间,他围着围裙在厨房里忙活的形象,成了一代观众的荧幕记忆。根据当时的报道数据,这档节目全国每天的固定观众就有500万余人。三十而立,这一年,刘仪伟凭着一个会做饭、爱做饭的居家男人形象,把自己的主持人身份“立”起来了。

  而刘仪伟与这档节目的魅力远远不仅限于那几尺灶台。他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在成为这档节目的主持人之前,他做过影视,也干过广告,凭借丰富的阅历和文学的功底,刘仪伟在镜头前,常常从手上的食物延伸开去,谈论世间万物。他说话幽默风趣,思维又非常活跃。对观众来说,刘仪伟在做饭时所谈的那些见闻,和他做的菜一样有滋有味。

  这样一个对食物充满热情,对世界又有着独特理解的刘仪伟,在20余年后的今天,又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美食节目《可以给你做顿饭吗》。这一次,节目不再局限在摄影棚内,刘仪伟游走4座城市,把做饭的场所,从摄影棚内的厨房,搬到了寻常人家的厨房里。2021年1月底,这档节目在东南卫视正式开播。

  走进别人家的厨房,打开他们的冰箱,拿起锅铲菜刀,为全家人做一桌丰盛的家常好菜。听起来有些“无厘头”的设定,却带出了很多个酸甜苦辣的人间故事,参与其中,有笑有泪。实际上,刘仪伟更在意的,是食物背后,折射出的千种生活方式。看似只是到普通人家里做一顿饭,实际上,刘仪伟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品味他们的人生。

  PARTTWO

  别人家的厨房

  “想了解一个人或者是一家人,其实走进他的厨房,你就会得到很多答案”,刘仪伟看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食物是最鲜活的一种媒介,厨房是最放松的一个场所,“到别人家做客,我们在客厅里永远是相敬如宾,但厨房不同,这是最生活化的一个空间”。

  刘仪伟走进不同的厨房

  厨房是最能见微知著的场所,一滴酱油、一把盐、一根葱、一盘菜,在食物的香味里,人们放下防备、卸下包袱,真诚地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于是,观众意外地看到,在厨房里,一些表面看来徘徊于世俗门外、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也拿起锅碗瓢盆,展露最真性情的那一面。

  生活让他们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人,但在美食面前,他们都是一样满足而纯真的人。

  刘仪伟与白乐夫妻俩

  职业电竞人白乐,带领着国内第一批女子职业电竞团队,白乐的工作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梦幻”的色彩,在外人看来,这份工作,有些酷、也有些“叛逆”。

  而走进白乐和妻子的小家庭里,刘仪伟却切实感受到年轻夫妻的平淡幸福,这对典型的年轻小夫妻在成都过着有滋有味的生活。两个人的兴趣爱好可以南辕北辙,却会牢牢记住对方喜欢吃什么;

  刘仪伟与王可的摇滚乐队

  王可是一个标准的斜杠青年,大学是历史专业,毕业后当过导游,现在是成都一家定制西服店的主理人,以及摇滚乐队主唱、作词。

  和大多数城市中为工作忙碌的年轻人一样,大多数时候,她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家常菜,是存在于记忆里的奢侈。好久没有开火了,这一次,刘仪伟为王可做了一顿最热腾腾的、充满四川味的火锅。随着热气在家里升腾,冷清的厨房,终于有了家的温度;

  刘仪伟与林特

  闽剧演员林特不会做菜,去菜市场的次数屈指可数,靠外卖和食堂解决一日三餐。

  34岁的独居男青年,难免被社会定义为“孤独”甚至是“古怪”,但一个人,真的不能好好生活吗?节目中,刘仪伟在厨房准备食材、炒菜做饭,林特在旁边打下手,一时兴起竟哼唱起闽剧童谣。也许,一个人,也能好好生活。

  拜访了许许多多的厨房,刘仪伟更深刻感受到,美食之所以能成为影视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正是因为人们在食物面前的平等,“美食是我们获取幸福感最基本的那个点,无关我们的收入高低,也无关我们的生活好坏,我们都要吃饭,而一旦我们在美食上获得满足,我们多多少少都会看见幸福的光亮”。

  这样一档节目,力图展现人们在食物面前的平等与满足,但也同时改变着观众对某些职业与人群的不公与偏见。更重要的,在升腾的烟火气中,让我们回归生活本质,胃与心都得到了慰籍。

  PART THREE

  给女儿做饭的爸爸

  厨房与爱,食物与亲情,是永远分不开的关联词。跟随节目录制走进不同人的家中,刘仪伟也切身感受着亲情带来的温情与心碎。

  与儿子走散了17年的父亲、独自抚养孩子的妈妈、因为工作性质而很难与家人一起好好吃顿饭的福州喜娘……在和他们的接触中,刘仪伟用美食打开了他们的心扉,也因此走进了他们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喜乐悲欢。

  刘仪伟与杨晓青一家

  杨晓青是深圳的一名出租车司机,17年前,儿子杨小弟(化名)被人贩子拐走,17年来,杨晓青放下一切,坚持寻找着孩子。

  这是刘仪伟有生以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被拐儿童的家长,同为人父的他,久久说不出话,所能做的,就是用心为一家人做一顿好饭。饭菜上桌的那一刻,一家人暂时放下背负17年的伤痛,享受难得的温馨时分;

  刘仪伟与潘湘琳一家

  保险业务员潘湘琳是一个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女儿,潘湘琳的生活其实并不容易。面对社会对“保险从业者”和“单亲妈妈”的固有偏见,潘湘琳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

  潘湘琳的小家由三个人组成,她、她的妈妈和她的女儿。三代人相互关怀、彼此扶持,生活也许并不容易,但因为有彼此的爱护与关心,平淡之处也都体现着温情。刘仪伟走进这个小家庭,既感受着潘湘琳作为保险业务员的工作日常,也感受着这特别的“一家三口”不一样的亲情。每个家庭也许都有着不一样的组成,但亲情所带来的光芒,却都温柔地照耀着其中的每个人。

  这些温情的故事,不免让刘仪伟也想起自己的家人。这些年来,刘仪伟身上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标签,他是一个成功的主持人,是一个广告人,也是一个影视从业者。但对刘仪伟来说,他最喜欢的标签,只有两个,“一个是给女儿做饭的父亲,另一个是编剧”。

  刘仪伟说,给女儿做饭,是他作为父亲天然的责任,是他爱的源泉,也是他爱的延续,“我心甘情愿、乐在其中,女儿说我做饭好吃,比任何人夸我任何成就都让我觉得满足”。而编剧,则被他称作是“个人生命的延续”,文学出身的他,一直到今天,也依然对写作、对编故事有着相当的热情。

  两个标签,一个是爱的延续,一个是生命的延续,刘仪伟觉得,自己如果能把这两个身份做到合格,就已经很欣慰。

  这些年来,教人做饭、为人做饭,刘仪伟自己最爱的一道菜,是故乡名菜回锅肉。回锅肉,是刘仪伟的乡愁。客居北京30多年,每当怀念起成都的时候,刘仪伟就给自己做一道回锅肉。

  食物是最直接的媒介,当回锅肉的香气在异乡的厨房里飘起,刘仪伟说,自己就仿佛能听见童年时家旁边那条小溪潺潺的流水声,能听见故乡寺庙里的敲钟声,能听见家里后院风吹过树木的沙沙声,童年之境,又浮现眼前。这是最令刘仪伟感到安心与幸福的时刻之一,而这一切,都是食物带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