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日本新内阁或加速“重视经济外交”

日本新内阁或加速“重视经济外交”
2019年09月14日 11:04 新浪网 作者 参考消息

  日本新内阁或加速“重视经济外交”

  参考消息网9月14日报道 日媒称,日本新内阁或将加速推动“重视经济外交”。

  日本《每日新闻》9月13日刊文称,借改组内阁之机,作为日本“外交与安保指挥部”的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来自外务省)于9月13日卸任,其接班人是警察厅出身的前内阁情报调查室室长北村滋。因此有看法认为,外务省的影响力将减弱,“重视经济外交”或将提速。

  文章介绍,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约有70人,他们都是各部门的顶级人才,主要来自外务省、防卫省、警察厅,也有人来自财务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任用与自己关系亲近的谷内为局长,一直推行“首相官邸主导”的外交和安保政策。谷内以年纪太大(75岁)为由希望卸任,安倍于是让跟自己及首相秘书今井尚哉关系密切的北村滋接任。

  文章称,谷内重视安保,屡屡跟今井发生“路线对立”。在对俄罗斯外交方面,今井为使日俄和平条约谈判取得进展,侧重跟俄罗斯实施经济合作,这一主张跟警惕俄罗斯的谷内存在分歧。在对华关系方面,今井主张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合作,而谷内主张要考虑围绕钓鱼岛的紧张局势。

  在此次人事调整中,今井被安排兼任首相辅佐官。政府有关人士解释说,辅佐官可以在外交上开展正式活动,包括发挥作为“首相特使”的作用。再加上与今井关系密切的北村担任了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重视经济外交”势头趋猛。

  另据日本《每日新闻》9月13日发表的文章称,安倍晋三在近邻外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任命茂木敏充为外相,河野太郎为防卫相。如何打开僵局,将考验二人的能力。

  文章介绍,安倍首相提出的“战后日本外交总清算”包含了三个主要内容,即解决所谓“朝鲜绑架日本公民”问题,签署日俄和平条约,发展日中关系。

  不过文章指出,安倍充满热情的日朝首脑会谈计划似乎还没有眉目,日俄谈判仍在原地踏步,只有日中关系取得了进展。

  文章认为,即便如此,也不能不去应对剧烈变化的亚洲局势。尤其紧要的课题是处于搁浅状态的与朝鲜半岛上两国的外交。

  韩国宣布废除的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将于11月失效,基于原被征韩国劳工诉讼判决的日本企业资产变现事宜,也将在年内启动。

  文章指出,上述事项一旦成为现实,日韩关系很可能陷入全线崩溃状态。

  文章认为,茂木担任外相,应该能为化解对立、谋求解决找到办法。

  文章称,据说在10月新天皇登基仪式举行时,韩国总理李洛渊将访问日本,借此机会也可以加强对话氛围。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凡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延伸阅读】日本参院选举重创安倍修宪雄心 内政外交面临棘手问题

  参考消息网7月23日报道 外媒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执政联盟在国会两院中均占明显多数,由此将继续执政。在投票率只有49%的情况下,他所在的自民党与执政伙伴公明党21日在参议院改选中保住多数,然而相对2013年却失去了部分席位。

  未能赢得参院绝对多数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7月21日报道,联合政府未能实现安倍修宪所需赢得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的目标。安倍在选举当晚表示,目标不在于三分之二多数,也不在于修宪,那为时尚早。他说:“日本人表明他们想要稳定,而不是混乱。而反对党对日本没有愿景。”

  东京大学政治学教授内山融预计自民党将对在野小党的获选议员施加压力,去拉拢他们,以便实现三分之二的多数。然而,执政联盟内部也没有对应该修改宪法的哪些条款达成一致。安倍本人希望修改禁止日本发动战争的和平条款,公明党则恰好对修改该条款有所犹豫。

  内山融表示,即使安倍成功赢得三分之二多数,也远远不能确定国会能否就修宪达成一致。在国会达成一致后,修宪还要经过全民公投来批准。民意调查显示,要修改和平条款的支持者迄今为止都不占多数。这样的全民公投对安倍而言是一项巨大的风险。

  另据日本《东京新闻》7月22日报道,在一项日本共同社的民调中,对于“是否赞成在安倍晋三首相领导下修改宪法”的问题,47.5%的选民表示反对,超过赞成者所占比例(40.8%)。

  报道称,修宪是首相的一贯主张。首相谋求在参议院选举中将宪法第九条中明确自卫队存在的必要性列为争论点,但并没有得到选民的理解。

  此外据《日本时报》网站7月21日报道,安倍晋三首相的执政党自民党及其联盟在选举中无法获得参议院245个席位的关键多数三分之二席位,这将重挫他们试图修订日本战后宪法的努力。

  报道称,如果不能获得参议院支持修宪的绝对多数席位,安倍将无法就修宪发起全民公投。因此,安倍可能放弃推动这项助其获得保守派支持的主张。

  观察家说,如果最终结果证明修宪比他预期的要更加难以推进,安倍或许别无选择,只能着眼于其他潜在的“政绩”计划,保持领导势头。

  内政外交棘手问题不少

  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22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守住了政权稳定的基础,他将通过手中掌握的解散众议院决定权来推进政权的运营。到11月,安倍将成为历任首相中在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今后面临的政权运营课题是9月实施的内阁改组和党内干部人事调整以及在预计10月上调消费税税率之后如何维持经济景气局面。

  报道称,当前的课题是预计10月进行的将消费税率上调至10%的问题。消费税增税很可能会导致消费遇冷,当前国内经济的出口相关指标明显在走弱。中东霍尔木兹海峡的紧张局势和中美贸易争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利因素。如果景气局面腰斩,安倍可能将追加经济刺激政策。

  报道称,增税后的经济局势可能还会影响到修宪的走向。自民党时隔3年再次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去单独过半数议席,这将导致其必须与联合执政的公明党进行协调的情况增加。如果因为经济形势恶化导致支持率下跌,自民党将缺乏推动制定宪法修正案的能力。

  参议院选举后,安倍首相将面临棘手的外交问题。首先要面临的是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对美谈判可能还会与安全问题挂钩,美国要求包括日本在内的相关各国配合其护卫在霍尔木兹海峡航行船舶的构想。是否派遣自卫队、派遣时法律框架的制定、对与伊朗友好关系的影响等都是日本必须要做出艰难抉择的事项。

  安倍首相政权运营的关键是预计9月进行的内阁改组和自民党高层人事调整。这两件事既有可能成为提振政权的利器,也有可能成为曝出新阁僚失言和丑闻的风险因素。安倍首相需要紧盯经济和外交方面的政权课题,谨慎地制定构想。

  另据《日本时报》网站7月22日报道,选举后,安倍面对的关键领域之一将是外交政策。未来几个月他需要处理一系列关键问题。

  首先,安倍政府在维持与美国的牢固关系方面可能面临挑战。日本和美国将不得不完成他们的特别措施谈判,这将包括日本在美日联盟内分担成本的问题。特朗普在多个场合批评日本没有为部署美军支付足够的费用。

  尽管安倍成功地将与美国的重大贸易协议进展推迟到参议院选举之后,但他将需要面对一个缺乏耐心、即将进入竞选活动模式的特朗普政府。

  第二个关键领域将是掌控对华关系的发展轨迹——过去两年来,两国关系出现了一个解冻期。

  然而,事实上,两国关系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仍未改变。

  另外,由于日本最近决定对技术相关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控制,并考虑将首尔从其受信任国家的“白名单”中删除,韩日关系跌至谷底。

  报道称,考虑到与朝鲜的关系重新陷入紧张的可能性,与首尔的关系岌岌可危的状态尤其令人担忧。

  安倍还将寻求在两个潜在的遗留问题上继续努力:即朝鲜绑架日本国民问题,以及解决与俄罗斯围绕北海道附近的四个岛屿的争端。

  (2019-07-23 13:01:55)

  【延伸阅读】日媒吁安倍勿盲从美国:日本应在中美间开展平衡外交

  参考消息网5月29日报道 日媒称,日本政府5月27日正式宣布,基于安全保障原因,将把与IT、通信相关的20个行业追加和扩充为限制外国投资者对国内企业投资的对象。为了防止技术流向外国,日本政府将在本国安全可能遭受威胁的情况下,暂停外国投资者的投资计划。日本这样做是为了与美国特朗普政府保持步调一致。

  据日本《产经新闻》5月28日报道称,这次的措施,可能会导致不存在问题的外国投资者在对日投资态度上变得消极。

  另据日本《东京新闻》5月28日报道称,日美向全世界释放了两国关系坚如磐石的信号,这是特朗普总统此次访日的成果。不过,人们希望安倍首相不要向美国一边倒,应该推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这是日本的作用。

  报道称,特朗普总统提出“美国优先”,导致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发生很大动摇。不少人担心,美国在亚洲的存在感减弱。特朗普总统此次访日是为了消除这种不安心理,显示美国继续干预亚洲的意志。

  然而,美国在贸易问题上与中国之间的对立加深,如果日本与美国一道,一味对中国表现出对抗姿态,则有失平衡。

  报道指出,日中关系一度恶化,如今正趋于改善。二十国集团峰会6月将在大阪举行。

  报道称,夹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可以说是日本外交的最大课题。希望安倍首相开展有平衡感的外交。

  另据日本《朝日新闻》5月28日报道称,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退出了防止全球变暖的《巴黎协定》,无视多边协议,撕毁《中导条约》,强行把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不断采取有悖于维持国际社会秩序的举动。其轻视欧洲等同盟国的态度,在历任美国总统当中也非常突出。

  报道认为,如果被认为一味追随这样的特朗普,日本在国际社会的信誉将受损。如果安倍首相夸赞其与特朗普的牢固关系,就需要将这一点充分运用到国际协调和重建多边框架方面。

  以首相自诩的日美“不可动摇的纽带”为基础、出于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之目的,现在的日本外交应该要向特朗普直言:提醒美国不要走向错误的方向;在经济上也好、安保上也好,要重视基于规则的多边外交合作;要以自由、民主主义、基本人权、法治等价值观为基础。

  报道称,如果一味贴近特朗普,就无法在国际社会中履行日本的责任。

  (2019-05-29 10:07:55)

  【延伸阅读】日本发布最新外交政策报告:没提对“北方四岛”拥有主权

  参考消息网4月23日报道 日媒称,日本政府在4月23日发布的年度外交政策报告中,删除了朝鲜是“最大压力”的提法,并停止对俄罗斯占据的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宣称拥有主权。

  据共同社4月23日报道,这些让步显然是为了缓解外交紧张,因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任内试图解决与两国长期存在的问题。

  报道称,日本政府希望通过软化语气,促使朝鲜在绑架日本人问题上取得进展。然而在平壤和华盛顿进行无核化谈判的背景下,这个问题一直被置于次要位置。

  报道表示,虽然2018年的年度外交政策报告明确表示,北海道东部由俄罗斯控制的四个岛屿属于日本,但2019年版的报告却说,东京和莫斯科正努力在安倍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强力领导”下解决领土争端。

  日媒称,北方四岛问题一直是二战后日俄未能签署和平条约的主要症结。

  报道提到,在韩国问题上,报告称双边关系处于“极其困难的局面”,因为两国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分歧。2018年12月,据称韩国一艘驱逐舰将火控雷达锁定一架日本巡逻机后,两国关系再度紧张。

  报告说,在安倍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频繁举行会谈的背景下,日本与美国的安全联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牢固”。

  报告还提到,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可能进一步改善。(编译/汤立斌)

  (2019-04-23 12:44:03)

  【延伸阅读】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及其国家形象的构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供本网特稿

  原标题《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及其国家形象的构建》,原文刊载于《日本学刊》2019年第2期发表(全文约1.7万字)。

  【作者】赵蓉(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于朔(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

  参考消息网4月22日报道 赵蓉、于朔认为,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基础上,通过文化手段介入中日关系中的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具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和战略意图。其实质是以文化为手段渗透其价值观,从根本上为“大国化”目标服务。

  回首过去,日本对华文化外交无疑取得了一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作用。聚焦当下,受历史、现实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日本对华文化外交日益显现出作为外交手段服务于现实国家利益的本质。展望未来,日本对华文化外交这一外交学范畴将继续在其本质的束缚下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有限的贡献。

  一、战后日本文化外交的发展历程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对于力求尽快重返国际社会的日本而言,如何消除给国际社会留下的“侵略、好战的军国主义”国家形象,塑造和平的、民主的国家形象是政府的当务之急。1947年7月,片山哲首相在第一届国会发表的施政演说中提出“要建设保障国民健康、文化生活的国家”,将文化国家作为战后重建的根本原则,并探索设置对外文化机构。1951年7月,日本在美军占领结束前夕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志着战后日本文化外交迈出了第一步。

  冷战开始后,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吉田路线”主导下,虽然与经济外交相比,日本对文化外交的关注有所下降,但始终“将文化外交作为国家谋求政治、经济利益的文化润滑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文化外交以各种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1973年,时任外务大臣的大平正芳在国会演说时,首次提出应该将“文化外交置于日本外交政策的四大重点之一”。1979年,大平正芳就任首相,在首次施政演说中表示日本“从以经济为中心的时代进入重视文化的时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为了塑造“为世界做贡献的日本”的国家形象,承担所谓与经济大国相称的国际责任,日本提出了“国际合作构想”作为进一步凸显自身国际贡献的新形式。1988年5月,时任首相竹下登访问英国,在伦敦发表的演说中首次提出了“国际合作构想”,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是该构想的三大支柱之一。

  冷战结束后,日本致力于通过对外推广日语、加强人员往来、扶持资助介绍日本文化的活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参加其他国家文物保护活动、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活动等形式,谋求使日本文化走向世界,树立和平大国、文化大国的形象。进入21世纪,随着通信技术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尤其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包括日本在内的主要国家重新认识到包括文化外交在内的公共外交的作用。在日本因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等与亚洲各国关系陷入低谷,以及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受挫的背景下,文化作为一种外交资源,在日本外交中的地位再次得到确认和提升,文化外交已被纳入日本整体外交战略当中。

  二、当前日本对华文化外交的目标定位

  总体而言,日本对华文化外交的战略目标实际上包含两个层次:其一,通过文化外交改变中国民众对日本既有的负面认知,塑造所谓“等身大日本”的国家形象;其二,将塑造的良好国家形象转化为经济和政治资源。

  多项调研数据表明,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化现象,即日本的国家形象在发达国家中较为正面,即使是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对日本的正面认知度也很高,但在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大多数受访者对日本持有较为负面的认知。因此,如何改变日本国家形象的两极化现象,换言之,如何改变日本在中国民众心中的不良形象,是日本政府对华开展文化外交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日本外交官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等身大日本”这一概念。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既不是被矮小化的日本形象,也不是被夸大的日本形象,而是一个跟当今日本的现实状况完全一致的日本形象,一个最大限度排除了误解和偏见的被亲身感受、亲自发现的日本形象。日本反复强调“等身大日本”就是希望中国人多了解日本,试图以此消除中国民众对日本持有的根深蒂固的负面印象,构建一个所谓“符合现实”的日本国家形象。

  此外,如今国家形象日益成为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一国不仅要善于通过文化外交等方式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也需要将这种国家形象转化为经济和政治资源,以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实际上肩负着在改善国家形象的基础上,振兴本国经济以及为政治大国服务等多重任务。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的一种形态,公共外交主要通过对国民态度和舆论施加影响,以创造有利于外交政策实施的环境。这种环境既包括国内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因此,日本一方面需要在国内通过媒体宣传等手段,塑造亲民政府的形象,获取民意支持;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则通过文化外交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将国外受众对日本文化的关注转化为政治资本,为日本成为政治大国提供国际支持。当前,日本正处在国家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谋求国家形象的转换、优化甚至重新建构,使之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是一项现实任务,这也就决定了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并非单纯的人文交流活动,而是对其实现政治大国化目标大有裨益的外交手段。

  三、日本对华文化外交的实施路径

  由于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多种多样,难以全面涵盖,本文主要选取2006—2011年的六年间日本驻华使馆广报文化中心以及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举办的几类文化交流活动来做案例分析。

  (一)加强各个层次的人员交流

  人员往来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观念和价值观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输出,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参与者在心中描绘出一个与官方宣传不同的更真实的对象国形象。因此,日本一直注重加强两国的人员交流,力求通过各种方式让中国民众亲身体验日本,促使中国民众最直接地感受“等身大日本”,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尤其是在2006—2011年的六年里,日本迅速扩大邀请中国各个阶层年轻人访日的力度和规模。邀请访日项目几乎覆盖了中国各个精英阶层,入选者一般都经过层层选拔,将来很可能会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这些项目或将为加强他们对日本的直接体验和更深层认知起重要作用。此外,日本还积极振兴观光旅游产业,在给其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日本与其他国家的民间交流,改善了日本的国家形象。

  (二)加强流行文化对华输出

  进入21世纪,以动漫、音乐等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在日本文化外交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日本试图以流行文化为载体大力推广“酷日本”的国家形象。在宣扬流行文化的同时,日本也注重推广自身的传统文化。同时,考虑到对于中国民众而言,往往会将日本与过去的侵略者形象联系在一起,日本在推进传统文化输出时极力淡化侵略历史,更多的是展现日本传统的歌舞伎、能和狂言等古典艺能以及冲绳舞蹈等民间艺能,力求通过这种方式凸显与中国“共通的历史文化”,并着重强调日本在接受中国古典文化之后所进行的创新和发展,以及他们对古典艺能的精心保护与传承的态度。

  (三)推广日语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国的语言,可以潜移默化地加深对该国的理解和认同。日本政府一直将推广日语教育作为文化外交的重要实现方式,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合作,通过向海外派遣日语专家、邀请日语教师访日研修、开发日语教材,及在驻外使领馆举办日语演讲、辩论比赛等方式,普及日语教育,取得了积极成果。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每隔几年就会对世界各地的日语教育情况展开调查,中国学习日语的人数已经由2003年的24万人增加到了2015年的95万多人,涵盖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关于学习日语的目的,除了就业或留学之外,喜爱动画、漫画等流行文化也是学习日语的重要原因。

  通过以上三种途径的结合,日本政府大力推动对华文化外交的开展,以增强中国普通民众对日好感度。其中,加强人员往来交流使得少部分中国民众有机会亲身感受日本文化,极大地改善了他们对日本国家形象的认知,特别是培养起社会精英和青少年群体对日本的良好印象;推广流行文化则以更大范围的普通民众为对象,通过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流行文化元素,淡化历史上的侵略者形象,培养起普通大众对日本的亲近感;而推广日语教育以通过前两种途径已经建立起对日本文化好感的群体为主要对象,吸引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日本文化,培养他们成为积极主动推动中日民间交流、宣传日本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

  四、日本对华文化外交的成效与困境

  日本对华文化外交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吸引不同层次的人员赴日亲身体验、推广日语以及宣扬日本传统和流行文化等方式,构建所谓“等身大日本”的国家形象。从人员交流情况来看,近年来,中国赴日游客数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连续多年居访日游客首位,并出现了“爆买”的现象。同时,传播流行文化和推广日语教学也显著地改善了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对日印象。日本学者远藤誉将喜欢日本漫画及动画的中国青少年称为“动漫新人类”,认为他们在观看、阅读漫画和动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了其中的思想、视点、知识,并将这些与自己的精神成长结合在一起。近年来,也有国内学者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考察了中国青少年群体消费和接纳日本流行文化与对日印象改变之间的关系,基于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指出,在青少年群体中,对日本流行文化感兴趣程度与对日好感度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消费和接纳日本流行文化会使青少年提升对日本的正面印象,产生进一步了解学习日本文化的意愿。不过,日本对华文化外交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首先,日本文化外交缺乏价值观的支撑。实际上,日本所宣扬的“酷日本”也并不是像美国一样传播“民主”“自由”这样整齐划一的价值观,而是用来整合动漫、时尚、餐饮等各种各样文化内容的一种策略,里面包含着多元的价值取向。其次,由于中日关系的敏感性,中国民众对日本国家形象的认知不可避免地受到两国政治动向等大环境的影响。日本一方面试图以文化外交的形式改变中国民众的看法,另一方面又时常在领土、历史等问题上挑起事端,增加了中国民众对其的不信任感和负面印象,导致其对华文化外交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日本对华文化外交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其对华奉行的是两面下注的外交政策,这决定了其对华文化外交也必然具有两面性。其一,通过文化外交改变中国民众对其的印象,侧重点在于向中国民众介绍所谓“等身大日本”,力求通过民间文化外交的积累来增进中国人对日本的理解。其二,将人权、法治、规则等价值观纳入文化外交,通过这种方式围堵中国,是一种隐性的攻击性文化外交。因此,日本对中国实际上采取的是双轨文化外交,也就是说,日本基于价值观的文化利益,追求的不仅仅是扩大日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多的是延续冷战思维,甚至制造国家间价值观壁垒,损害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对华文化外交是日本对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为主要的任务就在于通过人员交流、文化输出、推广日语教育等具体形式加强中国民众对日本文化的认知,并竭力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民众对日文化认同的形成。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开展对华文化外交的基础及目的并不单纯,即其是在对自身战争历史反省和清算很不彻底的情况下,本着淡化侵略者负面形象、攫取外交筹码的心态开展对华文化外交的,使其对华文化外交基础脆弱,难以抵消政治、军事侵略的过往历史的负面影响,因而效果也必然极为有限。在当前中日关系趋缓的背景下,日本应去除文化外交中的人权、法治、规则等西方价值观要素,发掘东方文明的共通要素,为增进中日民众相互理解、促进中日关系良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特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

  (2019-04-22 13:19:00)

  【延伸阅读】美智库专家:日本皇室外交面临三大障碍

  参考消息网5月13日报道 《日本时报》网站5月5日发表美国伍德罗·威尔逊中心亚洲项目地缘经济学副主任、东北亚问题高级研究员后藤志保子的文章称,新天皇和皇后都能胜任日本软实力战略的一部分,但若想皇室外交中发挥更大作用,则面临三大障碍。

  文章称,不管德仁天皇统治下的新时代前途如何,很显然,绝大多数日本人依然支持皇族以及天皇带来的国家统一感。

  然而,对天皇及其家族象征性力量的真正考验很可能是,就提升日本在海外的形象和利益而言,皇室的表现如何。

  文章称,虽然新天皇和皇后将完全有能力胜任日本在海外的终极使者,但他们若要充分发挥作为伟大外交官的潜力,必须先克服国内的重大障碍。

  与英国、西班牙和丹麦一样,日本也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并没有政治权力。

  不过文章指出,就加强对外关系而言,皇室成员在棘手的情况下十分有用,尤其是在与其他同样实行君主制的国家打交道时。对于同日本有着稳固关系的国家,他们还能增添一层保证和魅力。

  例如,在向沙特王室和文莱苏丹示好方面,皇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外交工具。日本与沙特和文莱之间有着重大的经济利益,但要在政治上取得一致意见颇具挑战性。

  与此同时,日本与比利时和荷兰等西欧盟友的关系得益于日本皇室与这些国家王室的友好关系,尤其是通过展示君主国风采的抢眼合影。

  文章指出,皇族的盛况将在10月22日德仁天皇的加冕仪式上充分展现。近200个国家的领导人和王室成员将应邀参加在东京举行的庆祝活动。

  不过文章认为,对新天皇和皇后来说,真正的外交挑战在于他们是否有机会和意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毕竟,在牛津和哈佛接受过教育的皇后小和田雅子在嫁给德仁天皇之前是职业外交官,而德仁天皇也曾在牛津学习,并公开表示在那里度过的两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之一。

  文章认为,两个人都能胜任日本软实力战略的一部分,在国际舞台上为日本增光添彩。

  然而文章也指出,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在皇室外交中发挥更大作用面临三大障碍。首先也最重要的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仅因为是女性而不能继承皇位,这一事实作为继承问题会得到突显,并始终将是个议论话题。

  如果不修改继承权规定,17岁的爱子公主将永远不会成为女皇,而且在婚后还要放弃宫号。

  而她的堂弟、12岁的悠仁亲王——德仁天皇弟弟的儿子——也在皇位继承之列。日本法律保证男女平等,日本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丝毫不比男性低。文章称,德仁天皇是一个充满柔情的丈夫和慈爱有加的父亲,对妻女呵护备至。然而,与皇族内部昭然若揭的性别歧视相比,这样的事实可能会黯然失色。

  文章认为,皇室外交面临的第二个障碍仍然在于宫内厅本身。雅子皇后曾因适应皇室规则的压力太大而出现相关应激障碍。雅子皇后在新的角色中将承担更多的公共职责,她将愈发难以置身于万众瞩目的活动之外。

  规则制定者是否会给予更大的灵活性和容忍度,让雅子皇后能够履行这些职责而不引发情绪波动,尚有待观察。

  文章还指出,日本与近邻(尤其是韩国)改善关系仍将是皇族面临的一个挑战。

  这主要是因为德仁天皇的祖父昭和天皇在位期间,日本在亚洲各地发动了穷凶极恶的侵略战争。

  尽管如此,明仁天皇以个人名义表达了对日本战时历史的悔恨,并向整个亚太地区、尤其是太平洋岛国表示了哀悼。

  文章称,人们期望德仁天皇一方面延续父亲的做法,另一方面在与前占领国的政治雷区里妥善行事。对于在位时间尚看不到尽头的日本新君主来说,他要一直兼顾两者。

  文章认为,天皇能否满足这些期望还有待观察。在这个转折点显而易见的是,德仁天皇在国内外要解决的问题无穷无尽。

  (2019-05-13 12:20:29)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安倍首相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