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陆军应对“全域”太平洋作战 重点开发高超音速和反舰武器

美陆军应对“全域”太平洋作战 重点开发高超音速和反舰武器
2020年08月07日 13:24 新浪网 作者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8月7日报道 美国海军学会网站8月3日发表了题为《美国陆军重点开发高超音速和反舰武器,以应对“全域”太平洋作战》的报道,相关内容编译如下:

  美陆军一名高级官员上周说,作为在西太平洋的新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美陆军正在开发远程高超音速和中程反舰武器。

  詹姆斯·麦康维尔将军7月31日在“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个网络论坛上说,这些变化包括建立联合全域特遣部队,这是美陆军40年来最大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是新装备”,如远程精确制导武器以及实现远程效果,而是确保美陆军的作战理论与美军其他军种以及盟友“从空中、陆地和海上到网络、太空和信息行动的同步”。

  麦康维尔说,这种根本性改变需要新的陆军组织结构,如美陆军未来司令部,以及组建安全部队援助旅与盟友和伙伴合作。他指出,在陆军内部,改革还包括彻底改革人员管理体系,以使“我们得到真正需要的人”。

  麦康维尔说,所有这些变化“将使我们能够战胜”潜在对手。他说,远程精确火力是他的首要任务。他把反舰导弹和战术远程火炮列入未来的美陆军主要武器装备清单,因为这些武器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行动中都很重要。

  资料图片:美陆军试射XM1299超远程自行火炮资料图。(美陆军官网)

  他说:“我们现在正在试验将所有传感器与枪炮连在一起。”

  继美国退出与俄罗斯的《中程导弹条约》后,美陆军和其他军种获准开始进行这些远程导弹试验。华盛顿指责莫斯科一再违反这项条约,在靠近北约国家边界的地方部署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这些评估对于确定新的联合全域特遣部队将如何运作十分重要。麦康维尔说:“我们希望拥有实力。”

  与此相关的是美陆军“强调信息作战后勤能力”,尤其是在舰对岸作战中。麦康维尔说,“越轻便(意味着没有重型装甲车),后勤压力越小”,但会缺乏战斗力。他说,陆军现在正在试验在武器系统上安装人工智能系统,此外还在开展增材制造,以减少携带大量零部件作战的需求。同样,陆军正在考虑通过混合技术提高其车队的燃油效率。

  【延伸阅读】美媒:美陆军将增至18个满编师 将重组陆军国民警卫队

  参考消息网8月3日报道 据美国《星条旗报》网站8月1日报道,美国官员说,美陆军国民警卫队将把大部分旅调整为由其8个师的师部指挥。陆军国民警卫队正在重组作战编队,以赋予这支武装力量更大战斗力,并为一些军人提供新的职业机会。

  报道称,美陆军国民警卫队司令丹尼尔·霍坎森中将说,陆军国民警卫队此举将标志着美国陆军能够调动的满编师的数量显著增加,因为目前只有陆军10个现役师配备的下属部队足员。

  他说,美陆军增至18个满编师的背景是,美陆军官员认为与实力接近的对手——即俄罗斯或中国——之间的重大冲突将需要动用满编师。

  过去20年,美国陆军一直把重点放在规模较小的旅级战斗队上,认为它们是反恐行动和着眼于支援别国军队的军事部署的主要作战单元。

  在美陆军国民警卫队宣布上述消息之前,霍坎森接受采访时说:“当你留意(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以及实力接近和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大国竞争——时,就会发现有开展大规模作战行动的可能……实际上这可能是师一级的作战。我们希望确保陆军国民警卫队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支持陆军和《国防战略报告》,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师只是师部,没有下辖旅。”

  资料图片:美陆军国民警卫队M1A2坦克部队进行打靶训练。(美国防部官网)

  美国前国防部长马蒂斯制定的《国防战略报告》指引着五角大楼的未来规划,该报告把与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对手发生重大冲突的可能性作为美国主要的国家安全威胁。

  此前20年,美国军方几乎完全聚焦于打击跨国恐怖组织,《国防战略报告》认定跨国恐怖组织的威胁小于国家竞争对手构成的威胁。

  报道称,美陆军国民警卫队目前在弗吉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宾夕法尼亚州、明尼苏达州、堪萨斯州、印第安纳州、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设有8个师部机构,每个师部由大约300名军人组成。其中一些师部与下属部队建立了关系,但没有一个师部的人员配备与美国正规部队的建制师一样。美国正规部队一个师拥有2万人。

  在对相关编队进行研究后,霍坎森发现,美陆军国民警卫队有足够的旅和营来填充这些师。这样做将使这些编队能够一起进行训练并建立重要纽带,以防需要派遣它们共同作战。

  (2020-08-03 12:47:00)

  【延伸阅读】美陆军加强无人机电子战能力 为其加装电子战吊舱

  参考消息网7月13日报道 美媒称,美陆军正在利用一个新的技术装备“家族”加强无人机的电子战和进攻性网络能力。

  据美国《国防》月刊网站6月30日报道,美陆军最近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订了价值7500万美元的“多功能电子战-大型空中系统”(MFEW-AL)计划第二阶段合同。该计划将通过在无人机上使用吊舱系统来增强陆军的电子战能力。

  美陆军“情报、电子战和传感器计划执行”办公室电子战网络项目主管凯文·芬奇上校说,“这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能力将使所有“旅级战斗队”和师级指挥官能够“深入战场查看”并打击敌军目标。

  芬奇此前指出,这种可安装在MQ-1C“灰鹰”攻击型无人机上的吊舱在亚利桑那州尤马试验场进行了成功试飞。

  他说:“我们对这种能力及其给部队带来的影响感到非常兴奋。”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网络战和电子战融合战略负责人约翰·沃伊纳尔说,这个重300磅(约合136公斤,本网注)的电子战吊舱是利用美陆军的开放式结构系列标准建造的。

  “客户特别希望获得能够即插即用的各种(无线电频率)天线和其他功能,”他说,“不管是天线、服务器还是离散电路板,目的是‘让我们遵循一些明确定义的标准,以便能够确保我们不会因为产品过时太快而发现自己要处理一台花大价钱购买的已经走到(技术改进)尽头的产品’。”

  资料图片:美陆军MQ-1C无人机挂载电子战吊舱测试。(美陆军官网)

  沃伊纳尔说,该吊舱安装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的名为“沉默乌鸦”的内部研发网络和电子战平台上,也可安装到“第四等级”(Group 4,该等级强调无人机的电子战攻击能力,本网注)无人机上。“第四等级”无人机是重量超过1320磅(约合598.7公斤)的大型无人机平台。

  他说,“沉默乌鸦”2019年7月和8月在新泽西州的莱克赫斯特进行了测试,并执行了包括电子支持、传感和电子攻击/干扰在内的多种功能。“沉默乌鸦”的研发工作被用于制造MFEW-AL原型机。

  该计划的第二阶段将持续30个月。预计将于明年夏天进行吊舱的初步测试。

  他说,MFEW-AL吊舱是美陆军正在寻求的一套更大工具的一部分。

  沃伊纳尔说,愿景是“拥有一个在空中为地面作战人员提供各种网络/电子战能力的系统家族”。这将包括其他能够安装在小型无人机上的吊舱,它们属于名为“多功能电子战-小型空中系统”(MFEW-AS)的计划。

  沃伊纳尔说,无论是MFEW-AL还是MFEW-AS,它们都将得到美军陆基电子战系统的补充。根据一项名为“地面层系统”的计划,这些陆基电子战系统将提供持久电子战和网络效应。

  芬奇说,到2022财年第四季度,美陆军将部署“地面层系统”。

  (2020-07-13 10:31:31)

  【延伸阅读】美陆军研发可自我修复装甲 美媒称其或成未来战争科技要素

  参考消息网6月9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6月4日发布题为《美国陆军希望怎样制造自我修复装甲》的报道,介绍了美陆军研制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装甲的情况。相关内容编译如下:

  想象一下在被敌方炮火击中后能够重新生成装甲或其他材料的战斗车辆、无人机或机器人。现在再考虑一下供士兵使用的先进高性能保护装备,内含可自我维持的移动电力。这是两项令人惊异的潜在高技术,它们都可能成为未来战争技术的要素——也许在10多年后就会出现。

  美国陆军研究处(ARO)和美国西北大学正在探索旨在制造人工合成材料的基础研究,这些人工合成材料可与活的生物有机体融到一起或者能够反映其活动。

  美陆军研究处高聚物化学计划管理人达万妮·波雷解释说,通过设计“具有生物学精密度的、由程序确定的人工合成聚合物”,专家、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参与了制造高性能材料的早期实验性工作。

资料图片:试验新型装甲的美陆军装甲战斗车辆

  她在美陆军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利用和改造细胞装置以生产非生物性聚合物的能力,从本质上将把人工合成材料引入生物功能的领域。这可以使先进的高性能材料如纳米电子装置、自愈合材料和其他有用的材料为陆军所用”。

  这可能催生出再生性材料、高级信息存储和其他重要属性。波雷解释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军方正在考虑重新设计“生物机械,以便使它们能够被用来操作非生物性基本构件,从而提供一条以生物学的精密度制造合成聚合物的路径”。

  这一工艺还可能具有许多额外用途,包括制造保护士兵身体的材料、可生成电力的燃料电池以及各种类型的新型电子设备。

  ARO正在与美国西北大学一起探索该项目,后者正从科学层面对生物聚合物如DNA展开研究,以便制取能够重复生物功能的人工合成材料。美陆军的这份报告解释说:“制造蛋白质的细胞结构核糖体可以融合各种新型单体(即结合并形成聚合物材料的分子),这些单体可以与相同的分子结合形成聚合物。”人工合成聚合物是塑料、聚酯和尼龙之类的东西。生物聚合物则是分子的集合。

  美国西北大学麦科米克工程学院合成生物学中心主任、化学和生物工程学教授迈克尔·朱厄特解释说,这一新兴工艺可以帮助“创造以前没有被人工合成过的材料和药物类别”。

  (2020-06-09 10:50:37)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