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软环境、“优”气质、开放胸怀……从苏州透视中国对外企吸引力

软环境、“优”气质、开放胸怀……从苏州透视中国对外企吸引力
2020年12月02日 08:24 新浪网 作者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2月2日报道(文/刘亢 杨丁淼 何磊静)

  600多年前,明代航海家郑和在苏州太仓刘家港起锚下西洋,开辟了中国对外开放史上崭新的一页;今天,放眼全球,苏州依然是中国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向来有着“开放”基因的苏州,仍在孜孜以求地打造国内外企业投资首选地。在新冠疫情与复杂的国际环境叠加影响下,苏州通过“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等措施,今年实际利用外资涨幅翻倍,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

  苏州缘何筑起外资高地?通过其与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合作,可以一见端倪。让我们来看看苏州如何诠释“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的发展”。

  打造中国“德企之乡”有秘诀

  回望1993年,斯坦姆博士感叹于自己直觉的准确。那年秋天,当他来到太仓的时候,看到柳河沿岸的一片水杉林,“终于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斯坦姆博士来自江苏省的友好省份德国巴登-符滕堡州,是一家弹簧制造企业的传承者,在他的家乡有大片的黑森林。那一年,他在这个宛若自己家乡的中国江南小城,“试探”着投资50万德国马克,创建了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自此拉开了太仓中德合作的序幕。

  处于江海交汇处的太仓,是古代的皇家粮仓。然而在今天许多太仓人眼中,这个与上海仅一步之遥的小城,在德国的知名度或许比在中国更高。

  当年斯坦姆博士撒下的那颗种子,已结出“中德合作”的累累硕果。企业集聚不断加速,德企数量从1到100历经14年,而到200家只跨越5年,当前落户德企已累计逾350家,年工业产值超500亿元。

  克恩-里伯斯(太仓)公司从只有不到10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销售破10亿元、纳税超1亿元的“隐形冠军”,其生产的安全带弹簧占世界份额的70%。

  1998年,斯坦姆博士的女儿来到太仓公司实习了三个月,也爱上了这里,随后鼓动丈夫来太仓投资。“我30岁的时候一心想去美国发展,女儿30岁的时候却一心往中国跑。”斯坦姆博士说,这就是两代人的区别。

  这样的区别缘何而来?“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这简单的八个字是太仓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刚眼中与德国人打交道的秘诀。而太仓与德国相得益彰的内在共性,双方携手共进的岁月里不断打磨的“软环境”,成就了中国“德企之乡”。

  据巴伐利亚中德友好协会介绍,该协会经常协助中国一些城市组织友好交流活动,但中方城市大多提前两周才通知相关议程,协会常常措手不及。太仓却不同。“太仓人做事非常德国化,很有计划性。他们会提前5个月就确定活动的细节。”该协会执行主席施改革(斯特凡·盖格尔)说。“施改革”这个名字是他在南京留学时老师起的,他非常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苏州太仓德国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