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澳媒文章:人工智能续写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澳媒文章:人工智能续写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2021年10月30日 11:09 新浪网 作者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0月30日报道 澳大利亚“对话”网站9月24日发表题为《音乐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如何完成贝多芬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的文章,作者系美国拉特格斯大学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艾哈迈德·贾迈勒教授。文章称,人们尝试让机器学习贝多芬的创作过程——他如何写出一些音乐小节,并煞费苦心地将它们发展成激昂的交响曲、四重奏乐曲和奏鸣曲。全文摘编如下:

  1827年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去世时,他写完第九交响曲只有3年,很多人称赞这部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他已经开始创作第十交响曲,但由于健康状况恶化,未能取得多大进展。他身后留下的只有一些音乐草稿。

  所留草稿太少

  从那以后,贝多芬的乐迷和音乐理论家对第十交响曲可能的样貌进行了艰苦探索,并为这部未完成的作品感到惋惜。钻研贝多芬的笔记可能带来某种绝妙的回报,尽管这种回报一度看起来永远遥不可及。

  现在,多亏了一群音乐历史学家、音乐学家、作曲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的努力,贝多芬的构想将变成现实。

  我主持了这个项目的人工智能部分,带领“艺术平台”人工智能公司的一群科学家开展工作。科学家们将贝多芬的全部作品和他的创作过程教给一台机器。

  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的完整录音于2021年10月9日发布,同一天在德国波恩举行全球首演。这是两年多努力的成果。

  大约在1817年,伦敦的皇家爱乐协会委托贝多芬谱写他的第九和第十交响曲。为管弦乐队谱写的交响曲通常包含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以快节奏演奏,第二乐章节奏较慢,第三乐章为中等或快节奏,最后乐章为快节奏。

  贝多芬在1824年完成了他的第九交响曲。该交响曲以永恒之作《欢乐颂》结尾。

  但说到第十交响曲,贝多芬没有留下太多的东西,只有一些音乐笔记和草草记下的想法。

  过去曾有人试图部分地重构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最有名的事件是,1988年,音乐学家巴里·库珀大胆尝试完成第一和第二乐章。他将来自贝多芬草稿的250个音乐小节编排到一起,创作出了在他看来忠于贝多芬构想的第一乐章。

  然而,贝多芬留下的草稿太少,交响乐专家无法重建更多乐章了。

  尝试前所未有

  2019年初,卡拉扬研究所主任马蒂亚斯·勒德尔联系了我。卡拉扬研究所是奥地利萨尔茨堡一个促进音乐技术的机构。勒德尔解释说,他正在组建一个团队来完成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以庆祝这位作曲家诞辰250周年。他知道我从事以人工智能创作艺术作品的工作,他想知道人工智能能否帮助填补贝多芬留下的空白。

  这其中的挑战看起来令人怯步。要完成这项工作,人工智能需要做一些它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但我说我会进行尝试。

  勒德尔随后组建了一个团队,其中包括奥地利作曲家韦尔特·韦尔佐瓦。以谱写英特尔标志性的广告音效而闻名的韦尔佐瓦,肩负着编排新型作品的任务,这个作品将把贝多芬留下的东西与人工智能生成的东西融合到一起。计算机音乐专家马克·戈瑟姆负责转录贝多芬的音乐草稿,并处理他的所有作品。这样人工智能就能接受适当培训。

  这个团队还包括哈佛大学的音乐学家罗伯特·莱文。恰好也是一位了不起的钢琴家的莱文,之前完成了18世纪许多由莫扎特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的不完整的作品。

  2019年6月,这个团队在哈佛大学音乐图书馆举行了两天的研讨会。一个大房间里摆放着钢琴、黑板和一堆贝多芬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包括了贝多芬大部分的已知作品。在这个房间里,我们讨论如何把片段变成完整的音乐作品,以及人工智能如何帮助解决这个难题,同时仍然忠实于贝多芬的创作过程和构想。

  房间里的音乐专家渴望更多地了解人工智能过去创作的音乐类型的信息。我向他们介绍人工智能如何成功地生成了巴赫风格的音乐。然而,那只是对一个输入旋律作了处理,听起来像巴赫。这与我们需要做的事相差甚远。我们要做的是,根据一些乐句重建整个交响曲。

  同时,在场的科学家——包括我本人——希望了解有哪些材料可用,以及专家们设想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完成这部交响曲。

  实现构想不易

  手头的任务最终明确起来。我们需要使用贝多芬所有笔记和已完成作品——以及第十交响曲的存世草稿——来实现贝多芬的构想。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没有这样一台机器——给它输入草稿、按下按钮、让它吐出一首交响曲。当时的大多数人工智能只能为一首未完成的乐曲续编几秒钟的音乐。

  我们需要让人工智能突破其界限来做更多的工作。方法是,让机器学习贝多芬的创作过程——他如何写出一些音乐小节,并煞费苦心地将它们发展成激昂的交响曲、四重奏乐曲和奏鸣曲。

  随着项目的推进,这次合作的人工部分和机器部分不断取得进展。韦尔佐瓦、戈瑟姆、莱文和勒德尔破译并转录了第十交响曲的遗稿。他们试图了解贝多芬的意图。利用贝多芬已完成的交响曲作为模板,他们试图解决遗稿的各个片段应该安排在哪个乐章、以及乐章的哪个部分的问题。

  该项目的人工智能部分则要处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弄清楚,如何像贝多芬已经做的那样采用一个短乐句,甚至只是一个音乐主题,并用它来发展出一种更长、更复杂的音乐结构。例如,机器必须学习贝多芬如何以包含四个音符的音乐母题为基础构建出第五交响曲。

  其次,由于乐句的发展还需要遵循某种音乐形式——无论是谐谑曲、三重奏还是赋格曲,人工智能需要学习贝多芬发展这些形式的过程。

  最后,一旦我们有了完整的作品,人工智能就必须搞清楚如何把它编成管弦乐曲,其中包括为不同的部分分配不同的乐器。

  而它必须像贝多芬那样完成这些任务。

  人工智能发力

  2019年11月,团队再次线下会面。这次是在波恩的贝多芬故居博物馆,也是贝多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这次会议提供了一种检验方法来判断人工智能能否完成这个项目。我们打印了乐谱,乐谱是由人工智能以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的草稿为基础开发出来的。一名钢琴家在这个博物馆的一个小型音乐厅里面对一群记者、音乐学者和贝多芬专家进行了表演。

  我们让听众判断哪些是贝多芬创作的乐句,哪些是人工智能对贝多芬创作的扩展。他们做不到。

  几天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个四重奏弦乐队演奏了人工智能帮助生成的部分乐曲。只有那些非常了解贝多芬第十交响曲遗稿的人,才能确定哪些部分是人工智能生成的。

  这些试验的成功告诉我们,我们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但这些只是几分钟的音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每时每刻,贝多芬的天才都会迸发出来,要求我们做得更好。随着项目取得进展,人工智能也一样。在随后的18个月里,我们构建了两个完整的乐章,并把它们编成管弦乐曲。每个乐章都超过20分钟。

  我们预计这一工作会遭遇一些消极回应。有人会说,人工智能不应涉足艺术,以及人工智能无权复制人类的创作过程。

  然而,说到艺术,我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它是一种工具,将为艺术家以新的方式表达自我打开大门。

  没有人类历史学家和音乐家的专业知识,这个项目是不可能完成的。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当然还要进行创造性思维。

  有一次,团队中的一位音乐专家说,他觉得人工智能就像一名勤奋好学的音乐专业学生,他每天练习、学习、变得越来越好。

  现在,这名学生从贝多芬手中接过了指挥棒,准备向世界展示第十交响曲。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