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西西·春望|西西译者Jennifer Feeley 忆西西

西西·春望|西西译者Jennifer Feeley 忆西西
2023年03月03日 15:02 新浪网 作者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

  编者按: 西西的文学成就及影响力,跨地域跨文化,曾先后获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2019 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瑞典蝉文学奖(Cikada Prize 2019)及香港艺术发展局(「終身成就2022)。

  二○一六年出版的西西诗选英译《Not Written Words 不是文字》,译者Jennifer Feeley(费正华)藉此书获得Lucien Stryk亚洲文艺翻译大奖,她亦翻译了西西小说《哀悼乳房》。

  她为本刊撰写纪念文章,忆述跟西西交往的经过,及翻译西西作品的得着。原文为英文,由本刊翻译为中文。

  题图:費正華與西西在紐曼文學獎頒獎台上

  〈像我这样的一个译者〉费正华

  像我这样的一个译者,是很幸运可以遇上像西西这样的一个作者,教晓我文学翻译如何可以是双向的友情交流。当我哀悼她的逝世,通过阅读和翻译她的作品,我得以继续我们的谈话并得到安慰,我感激她留下超卓的文学遗产,也很荣幸可把她的文字翻译成英语。我亦从她给我的其他礼物中得到慰藉,因着它们背后的意味和故事而对我非常珍贵。

  二○一九年三月,西西第一次来到美国,接受奥克拉荷马大学颁发的纽曼华语文学奖。作为她的诗歌主要英译者,我受邀出席典礼。当我们第一晚在住宿旅馆的公共空间聚会,西西给每人送上礼物。她递给我一个小布袋,我一眼就认出来,那是来自我喜欢的香港小店Mushroom。

  你怎么知道这是我喜欢的店?我问。

  她笑着说,这也是她喜欢的店,更确切来说,这是她喜欢的分店(香港有几家店),在旺角的朗豪坊。

  那也是我的爱店!我说。

  每次在香港,我也会到这家分店去,通常只是欣赏一下那些精品。她怎会知道呢?我从来没有跟她提过,而根据我的记忆,她应该也从没看见我拿着那里的东西。惊讶于我们喜欢同一家商店,我轻轻把袋里的东西倒出来,是一对可爱的鼠尾草绿鱼耳环。这是一份吉祥的礼物,因为鱼在中国文化中寓意繁荣和丰盛,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是我会为自己挑选的礼物。西西知道我的品味让我很惊喜,而当然我得戴上它们参加两天后的纽曼奖颁奖典礼。

  然后,秘密暴露了:Mushroom是通向我心的路。我的好朋友杨维也是西西的超级粉丝,那年夏天她路过香港,就在铜锣湾的Mushroom分店给我买了一份生日礼物。那年九月,当我打开她寄给我的包裹时,我高兴得尖叫起来,发现那个熟悉的布袋,上面有一只虎纹猫站在一罐草莓酱上。我抖出里面的东西:一只精致的金鍊装饰着淡蓝色珠子,一轮淡黄色新月在中央,上面一只蓝色大眼睛正盯着我,一颗小金星从月亮钩子垂下来。

  啊,你从西西那里学来的!我告诉她。

  西西送赠的礼物 没有约定的巧思

  两个月后,二○一九年十一月我在香港,在序言书室参加致敬西西诗歌的活动,也出席香港国际诗歌之夜。旅程头几天,我住在香港理工大学对面的酒店唯港荟,刚好是示威者与警察对峙的位置。那时我刚从断脚的伤员康复过来,所以对于催泪弹烟雾中走动分外谨慎。因此,我在城中第一天,西西和何福仁来看我,他们担心我的腿,还有我的酒店跟事件距离很近。我们相约在酒店喝下午茶。本来,我戴了那年夏天在威尼斯买的蓝绿色玻璃手链,猜想西西会喜欢这鲜艳的颜色,而且它和我的衣服十分搭配。打算离开房间时,却发现我那月亮手链上的蓝眼睛正盯着我,我就决定换掉手链,心想西西会喜欢这可爱的月脸。

  西西才跟我打完招呼,就瞄到我的手腕,她瞪大了眼睛。突然,她开始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地谈论耳环。

  这是Mushroom的,我说,指着手链。你给我买鱼耳环的那个地方。

  不是鱼耳环,她用英语坚持,摇了摇头。星星和月亮。

  星星和月亮?不,她在奥克拉荷马确实送给我鱼耳环。我们走到酒店大堂的咖啡店时,她仍继续不停谈论耳环。她为什么这样兴奋?我们甫坐下,她就急不及待交换礼物,并把一个牛皮纸袋放在我面前。我掏出一条绣有泰迪熊的海军蓝Polo围巾,马上想起在西西的书《缝熊志》中扬名的手缝熊。然而,并不是围巾让她如此兴奋。纸袋的底层,有我们最喜欢的商店那个熟悉的小布包,甚至还没打开,我就已知道了。

  一对耳环,一只是淡黄色新月,上面一只巨大的蓝眼睛仰望着我,另一只是淡黄色星星,有两只巨大的蓝眼睛。悬垂的星星和月亮耳环,跟维在我的生日送的月亮手链完美搭配。我吸一口气。维和西西不认识对方,我也不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这月亮手链。西西根本不会知道我有一只跟那对耳环完全搭配的手链。就当是命运或机遇吧,但我无法遏止惊叹,我生命中两个重要的人物,如何在不知情底下各自给我送上我最喜欢的商店的一套搭配饰物。

  那天晚上,我一边欣赏那双新的星月耳环,一边深思我和西西的美学品味多么相近。我喜欢Mushroom店里那些异想天开、童话风格的珠宝和配饰,是因为我在翻译西西过程中滋生了对奇思妙想和童话的喜爱吗?或是,我最初受吸引去翻译西西的作品,是因为我们都天生就喜欢奇想和童话故事?

  西西重视翻译 撰诗向译者致敬

  不管怎样,西西给我足够的关注,还找来令我快乐的东西,这让我很感动,而我们对所有奇想物事的共感,只是把我们相投的志趣连系起来的众多线索之一。一般来说,译者常会沉浸在他们翻译的作家的世界中,尽可能了解某个作者的生活和作品。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去了解西西和她的写作,但我可没有停下来去意会原来她也在了解我。我从没有想过作者也想要了解他们的译者,但是,西西却关注到那些常被忽略的事情。她在纽曼奖的领奖致辞中,甚至写了一首赞美文学翻译家的诗。

  〈向传译者致敬〉西西

  在书店中遇上一位年轻朋友

  朝我走来,问我买书时选择原著

  还是译本?译本,他强调

  充满谬误、错解、增删

  他坚持读外语作品

  必须亲炙原文

  以免受骗

  对呵,但愿我也拥有巴别塔

  每一个房子的锁匙

  看不同的布置

  赏玩每一样藏品

  聆听每一种独特的声音

  那是血和汗结的果

  可是我已经不再年轻了

  朋友,要不是有人引导

  用我懂得的言语

  又有什么法子

  认识彼此?

  有些什么,如果在转译时失去了

  可有些,却是增益哩

  费神尽力,为了达成同一目标

  换一副面目出现

  也是挑战

  诗的旅程从没有完成

  要被阅读,并且接受误读

  要重新探险

  去到遥远的地方

  愈远愈好

  即使全能的上帝

  也要借助天使

  我认识的天使,向我走来

  他们不是能鸣的锣 ,会响的钹

  他们各有个性

  他们有爱

  西西爱语言实验 译者的历险与收获

  翻译西西作品的众多收获之一,是发现她确实写了不少关于翻译的文字,想到西西自己也是一个译者,这也不足为奇了。在我目前翻译的《哀悼乳房》中(即将由《纽约书评》出版,2024 年),她多次讨论翻译,例如在等候医疗程序时分析《包法利夫人》不同译本的字体和标点符号,或在医院等候电疗时,思考一个墨西哥短篇小说里的西班牙文Sister一字,译成中文该是「姐姐」还是「妹妹」,观察到中文可以区分但西班牙文和英文没有。整本书中,翻译作为解读文本化病体的隐喻,叙事者得出结论,没有唯一而绝对的译本。作为一个翻译西西的文学译者,可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和被欣赏,而且常常感觉到我和她正在为我演出的一幕热烈交谈。

  翻译西西的作品时,很难不去思考翻译的艺术,因为她喜欢用语言实验,有些作品看来如此「不可译」。每当我遇上她精妙的文字游戏,我也面对同样挑战,要用英语重新创造类似游戏。翻译这些作品,把我从思考语言的传统方式解放出来,邀请我去冒险和从中得到乐趣。也许这是为什么这些「不可译」的作品是我最爱翻译的。举例,在她的诗作〈一郎〉,她把日文汉字和句法与标准的书面中文融合,同时押韵(为了达到最大的韵律,原诗应以日文和普通话混合阅读),或她的具象诗〈绿草丛中一斑斓老虎〉,诗题中的老虎隐藏于各种动植物的字词中,不是由「王」字的意思显示而是其象形特质,像老虎的斑纹。这些作品看来不可能翻译,但其实是最令人愉快的,因为它们把我从舒适圈中拉出来,鼓励我突破英语的界限,就像西西对中文所做的。

  翻译西西使我变成一个更有想象力的思想家和作家,我透过翻译她而累积的知识是惊人的。我翻译她的作品时,掉进数之不清的兔子洞,认识到粒线体夏娃、无花果树如何繁殖、菲林拼接、水母和蛞蝓之间的共生关系、十八世纪法国伯爵区分人类和怪物的分类系统……翻译她的写作需要阅读(有时还要翻译)卡尔维诺( Italo Calvino)、葛拉斯(Günter Grass)、托马斯曼(Thomas Mann)、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福楼拜(Gustav Flaubert),还有中国古典诗歌和散文,或者观看黑泽明、爱森斯坦、高达、卓别灵的电影,在西西引领下欣赏这些作品。她的小说、散文和诗歌,几乎每一段或每一节都带来意料之外但丰饶的绕路。

  当我结束翻译《哀悼乳房》,我细看堆放在桌边她的其他作品,想着不知道接下来她会带给我什么样的历险,我们未来会有什么谈话。她手造的两只布熊:嵇康和阮咸,守护着这些书。去年夏天,我的母亲猝然逝世。西西和何福仁给我送来这两位朋友,让我在哀痛中得着安慰与守护。一年半以后,当我哀悼它们的创造者离世,它们再次安慰和守护我。它们让人忆起那个把它们缝接起来的人,其幽默、温柔、温暖和慈悲,以及像我这样的一个译者,何其有幸可称她为朋友。

西西送給費正華的一對熊朋友:嵇康和阮咸。

   文章原载自明周文化。原文为英文,中译:Chan Ning。

  费正华 

  (Jennifer Feeley)

  学者

  其创作和中文文学翻译广泛发表于报章和杂志,包括《明报》、FIELD、Epiphany、《茶》、《台湾文译》、Chinese Literature Today、PEN America’s Glossolalia、Chinese Writers on Writing、 Creating Across Cultures: Women in the Arts from China, Hong Kong, Macau and Taiwan 等等。她的翻译作品《不是文字:西西诗集》荣获了多枚国际奖项,包括 2017 年 Lucien Stryk 亚洲翻译大奖,以及 2017 年香港出版双年奖–文学及小说类出版奖。本着作还被知名文学杂志 World Literature Today 评定为 2016 年全球出版界 75 本最优秀的翻译作品之一。2019 年,费正华博士荣获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颁发的年度文学翻译奖学金,用以翻译香港作家西西的长篇小说《哀悼乳房》,该译作将于 2024 年由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出版。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1978年和朋友在北京创办文学杂志《今天》。自1987年起,在欧美及香港多所大学教书或任驻校作家,其作品被译成30种文字,曾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古根汉奖、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最高荣誉金花环奖等,获选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2009年创办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诗歌活动——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8年创办香港诗歌节基金会。

  Bei Dao:whose original name is Zhao Zhenkai, was born in Beijing in 1949. In 1978, he founded the literary magazine Jintian (lit.: 'Today') with friends in Beijing. Since 1987, he has been teaching in many universities in Europe, America, and Hong Kong. His wor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30 languages. He is the Honorary Doctorate at Brown University, Honorary Professor of the Faculty of Art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Bei Dao was awarded the PEN/Barbara Goldsmith Freedom to Write Award, the Swedish PEN Literature Prize, the American Guggenheim Prize, and the highest honor of Golden Wreath Prize of the Macedonian Struga International Poetry Festival. He is an Honorary Member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In 2009, Bei Dao founded the International Poetry Nights in Hong Kong, currently the most 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poetry festival in Asia. He founded the Hong Kong Poetry Festival Foundation in 2018.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香港文学
来自于:香港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