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功能执行”到“主动感知” AI与具身智能赋能未来生活

从“功能执行”到“主动感知” AI与具身智能赋能未来生活
2025年04月01日 10:26 新浪网 作者 消费日报官方微博

   以“AI科技、AI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AWE2025”)于日前落下帷幕。作为全球三大家电及消费电子展之一,本届展会吸引了超千家全球企业参展,数万件创新产品集中亮相。记者注意到,随着AI大模型持续进化,家电正从“工具”进化为“生活合伙人”,加之行业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正推动家电、消费电子产品乃至全屋生态迈向“类人化”时代。一幅描述智慧生活的画卷已悄然展开,为消费者提供“色香味”俱全的科技盛宴。

  正如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所言:“AI技术已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姜风表示,今年以来,DeepSeek等中国大模型惊艳世界,为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加速落地应用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作为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行业,家电行业正站在这一技术变革的前沿。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为家电智能化的跃迁提供了关键技术突破的路径,人工智能将赋予家电产品感知、思考与决策能力,使其从功能性向个性化服务转变,真正成为用户智能生活的助手。

  □ 本报记者 王 洋 文/摄

  从“功能执行”到“主动感知” 家电进化为“生活合伙人”

  会“思考”风往哪儿吹更舒适的空调;能实时监测并把控炒锅烹饪温度的“AI慧眼”;可智能生成访客视频、充当24小时“哨兵”的门锁……在AWE2025,记者注意到,AI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走入消费市场,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令家电从冰冷的“工具”进化为拥有感知能力的“生活合伙人”。

  在AWE2025,AI几乎成为了电视产品不可或缺的“搭子”。

  “当你想旅游时,你只需简单描述出行需求,AI电视即可联动订票、天气、酒店、景点等工具,提供整套场景化智能服务;当你想在家健身时,AI电视就能立即变身健身教练,像真人一样帮你矫正动作……”在海信AI电视展台前,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向围观的消费者介绍产品。

  展会现场,长虹展台的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向消费者介绍一款可提供情绪价值的行业首款治愈系AI TV。“这款电视配备AI光翼,无论是在较暗的卧室还是在较亮的客厅,都能为观影者带来更好的环境光补偿,实现更好的观影条件,也更加呵护双眼。”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AI TV拥有的“类纸”观感可以让屏幕没有倒影,即便白天不拉窗帘、晚上开着灯也不反光,从此告别“照镜子”,让电视成为能感知环境、理解情绪的家庭成员。

  “观看电影。”在海尔展台,记者看到,“三翼鸟”平台通过HomeGPT场景大模型,可实现观影、睡眠等模式的跨设备联动,随着工作人员上述一句指令,即可触发灯光、空调、影音设备的协同响应。

  除了变身“生活管家”,AI的加入也让电视产品在画质和音质方面更为“出色”。不少品牌带来了AI视界、AI语音助手、Vision AI、AI优化模式、AI交叉分析、AI画面侦测等技术。

  当空调遇上AI,它就变身为“空气管家”,可以根据天气情况、环境状态和使用者偏好、状态等,主动对室内空气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生成最适宜的空气调节方案。

  “凭借AI睡眠新风技术,给每个用户带来‘好空气睡更香’的体验。”一位正在向消费者介绍TCL小蓝翼C7新风空调的工作人员说道,该产品使用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能智能识别睡眠阶段人体体动状态,自动调节睡眠温度,同时还能通过AI遗传算法,学习用户睡眠习惯,定制专属睡眠温度曲线,营造高质量睡眠环境。

  “孩子刚运动完回来,开空调别吹着他。”在海信的展位上,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向消费者演示“AI空气管家”功能。“空调能够依据外部环境及需求做深入推导分析,自动打开空调制冷,并开启防直吹模式。”该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AI空气管家”能有效理解用户的多指令,并生成程序,形成准确的舒适空气方案,还可以实现人感控风、主动节能、优化室内环境等功能,融合室内外环境、地域、天气、时间及行为等多维数据,打造主动服务的动态空气方案。

  此外,记者看到,长虹带来的搭载AI云节能技术的客餐柜空调,能够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自主学习,智能调节运行频率,以达到节能降耗。奥克斯现场展示了一款具备AI人感智享风空调,可智能调节上中下出风口吹出不同“质感”的风,其中护幼轻风模式能够实现冷风长关下风口,0.8米以下不直吹。而澳柯玛空调则主打AI语音控制,通过语音交互控制左右自动扫风。

  有了AI的加持,冰箱和厨电产品也变得更加“活色生香”。

  在容声冰箱展位,储物、保鲜的冰箱转变为家庭的“果蔬生长庄园”。据其工作人员介绍,容声采用的WILL养鲜技术结合AI的应用,可模拟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依托智慧动态水雾保湿、AI负离子高能除菌杀毒、SUPL Pro多频光照养鲜三大功能,让存储的新鲜食材不仅能够持久保持新鲜,还能够继续生长避免营养流失。“产品整块背部采用多频光照养鲜面光源,覆盖更全面,给果蔬提供充足、均匀的光照,助力果蔬在冰箱里继续进行光合作用。”该人士说道。

  黄瓜、土豆、红椒、牛油果……在松下展台,一块大屏幕上清晰地展示着冰箱中被识别出来的食材图片及名称。记者注意到,冰箱上放置着一款名为α-Watch智控星环的AI产品,其作为智能控制中心,可连接冰箱、蒸烤箱和料理锅等厨房家电,提供食材管理、菜谱服务等AI功能。

  “您面部有轻微法令纹、眼下有黑眼圈,建议您多补充维生素C,减少熬夜,下面为您生成更适合您的食谱……”在老板电器的展台,行业首个AI烹饪大模型“食神”体验屏前排起了长队,不少消费者通过面部识别健康状况、分析体检报告,来为自己生成健康膳食规划。“‘食神’不但可以为用户推荐菜谱,指导用户进行烹饪,更能调动所有设备协助用户完成烹饪的全过程。”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当消费者不知道该做什么早餐时,可以告诉“食神”冰箱里有什么食材,它就会推荐合适的菜谱,并联动数字厨电全套产品,通过智能烹饪音箱的实时播报、灶具的火力自调节和锅具的自动翻炒功能,高效烹饪出大餐。

  同样赋予家电视觉感知能力的还有海尔智家的“AI之眼”技术。不仅烟机可实时监测油烟浓度,烤箱还能根据食材自动调节参数,实现“无感化”智能管理。

  此外,记者注意到,除了大型家电,全球智能锁行业首个AI大模型也在AWE2025发布。TCL智能锁和AI相结合,通过3D结构光人脸识别和AI自进化掌静脉等核心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刷脸体验。“当你戴口罩或者手上拎东西不方便的时候,只需手掌倾斜就能识别,甚至旋转360°都能轻松开门。而通过AI面部特征调优算法、AI智能场景算法、AI环境光自适应算法和AI特征点自进化算法等八大AI自进化算法技术加持,即便使用者化妆、戴眼镜、戴帽子,或在复杂光线场景下,一次性识别通过率都高于行业水平。”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向周围的消费者介绍。

  跨界具身智能 机械臂让家电更 “类人化”

  在AWE2025,记者注意到,具身智能成为一大亮点。现场不仅有可实现侧空翻的人形机器人亮相,更有不少家电也“长”出了机械臂,更加“类人化”。

  今年春晚因一曲“赛博扭秧歌”而出圈的宇树科技在AWE2025受到了不少消费者追捧,其展区被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他们只为一睹Go2四足机器人和G1人形机器人的“芳容”。记者看到,Go2可跑、可趴、可翻,行动十分灵活,而G1作为全球首款可实现侧空翻的人形机器人,在现场展示了小跑、立定跳远等高难度动作,围观者纷纷举起手机记录。据悉,目前消费者已经可以在电商平台上购买到Go2。

  此外,在海尔智家展台上,由海尔联合星动纪元共同打造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小星”首次亮相,并在现场表演了打太极、原地踏步、向观众招手等动作,同样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围观。

  此次,追觅科技带来的人形机器人“小麦”,通过担任发布会主持人来展现其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它能做到与嘉宾对谈时肢体动作与语音精准同步。据悉,该人形机器人将于今年正式投入生产,后续也将覆盖至家庭场景。值得注意的是,追觅还为扫地机器人与空调产品增加了机械臂,让具身智能进入了传统家电品类中。“依靠双机械臂的独立控制能力,可实现126°广角送风,是传统空调的1.8倍。”追觅工作人员在介绍一款能同时向多个方向送风的双机械臂空调时说道。此外,记者看到,一台搭载了机械臂的追觅扫地机器人正在努力清理清洁道路上的障碍——扫地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与双目视觉识别200多种障碍物,机械臂可夹取拖鞋归位、清理纸团入桶。据悉,未来带有机械臂的扫地机器人或许将联动洗衣机完成洗衣、晾衣、收纳等衣物洗护全流程。“这些都是我们初步具有具身智能的家庭服务机器人的一些雏形,在未来1-2年之内这些简单的工作都可以实现。”追觅扫地机总裁孟佳表示。

  同样为扫地机器人安装“帮手”的还有石头科技。本次展出的G30 Space探索版搭载的五轴折叠仿生机械手,能够实现类似人手的灵活动作,可自主移开拖鞋、收纳杂物,也可远程视频巡查、宠物互动等。“这让扫地机器人从传统的二维清洁迈向三维空间管理,进一步拓展了家用机器人的应用边界。”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道。

  在TCL展台前,专为小朋友设计的陪伴机器人“Ai Me”,吸引了不少孩子。这款采用分体式设计的机器人采用拟人化可爱外观,主机负责智能交互,机器人太空舱则专注于提供运动导航能力,通过识人和跟随,可以做好小主人的“跟屁虫”。

  在方太展台前,一款搭配机械臂的灶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款3D全感知机械臂可以协同智能厨电产品,在明火场景下完成自动化烹饪,让人真正做到解放双手。“整个流程都是自动化操作。”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搭配了机械臂和装在吸油烟机下方的“AI慧眼”的厨房解决方案,能及时检测烹饪进程,相当于让灶台有了“手”“脑”和“眼”。

  “人车家”互联 生态协同重新丈量生活半径

  AI技术不仅赋能单品,更推动跨领域生态融合。家与车的数据流无缝衔接,将打破物理空间隔阂,让智慧生活半径被重新丈量。

  依托AI技术的创新应用,展会现场,华为鸿蒙智家通过智慧语音、健康空气、主题空间、AI灯光实验室、后装智改、安全可靠亮点体验区,诠释有温度的科技智能。通过华为智能中控屏、智能音箱、智慧屏、车机、手机、手表等设备,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场域的语音互动体验。华为终端有限公司IoT产品线总裁余隽表示,构建“人车家”互联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是华为终端业务未来长期战略。“家庭安防传感器数据可同步至车载系统,车辆异常震动信息实时推送至手机,开车时非紧急的信息会被屏蔽,紧急信息则会及时推送。同时,如果车在停车场被磕碰,用户手机和电视也会立刻弹出提醒,方便车主及时处理,实现车家信息的高效互通。”他说道。

  通过AI技术,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领域也在不断深耕。长城汽车AI LAB总负责人王光甫表示,以长城汽车最新车型“高山”为例,将汽车从“移动工具”转化为“第三生活空间”, 集成了智能座舱内游戏、观影、K歌等娱乐功能。他认为,这一转变背后,是AI技术对车辆感知、交互和服务的全面升级。例如,通过自研的ASL空间语言智能体,长城汽车能自动识别车内老人与儿童的位置并调节空调温度,甚至根据用户作息调整驾驶模式或应对路面突发状况,让汽车“像朋友一样贴心”。

  记者注意到,随着越来越多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共同参与到AWE中,折射出一个重要趋势:AI正在打破产业边界,推动人、车、家三位一体的生态融合。

  “试想这样的场景,当你驾车回家时,车辆已提前将信息同步至家居系统,空调自动调节至合适温度,灯光根据归家时间切换模式;当你在客厅说出‘准备出发’,车辆便自动预热座舱,并规划最优路线,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依赖于AI技术对空间、时间、需求的精准判断。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人车家’互联将重新定义生活半径,家不再是固定的物理空间,而是随用户需求动态延伸的智能空间。”姜风说道。

  姜风认为,过去十年是智能家电的启动之年,未来十年将迎来爆发式的创新,AI技术正深刻重构家电产业生态,融合AI技术的家电产品,技术的突破与用户需求的双轮驱动将开启智能家电的第二增长曲线,为家电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AI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家电行业的创新,促进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当家电制造的领军企业,汽车智能化的先锋力量,以及来自服务机器人等新兴科技领域的代表济济一堂,这种多元阵容恰恰印证了智慧生活、生态的开放性。没有任何单一企业能够独自构建未来,唯有打破行业壁垒,才能真正实现技术共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AI空调家电智能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