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为什么亲子沟通中常常听到“豺狗语言”? | 家庭教育每周一课第5期预告

为什么亲子沟通中常常听到“豺狗语言”? | 家庭教育每周一课第5期预告
2020年02月28日 19:26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教育报
为什么亲子沟通中常常听到“豺狗语言”?  | 家庭教育每周一课第5期预告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有一条刷屏朋友圈的“通知”:各位家长,我们把孩子交还到你们手上,这段时间里,愿你们母慈子孝,不要鸡飞狗跳。三饭记得烧,作业耐心教。谈话要和蔼,逆反不能叫,交流总微笑。作为家长的你做到了吗?

  很多家长反映,这段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总免不了生气,因为孩子总是“学习磨蹭、效率低,总贪玩,不好好吃饭......”

  今天请到的两位嘉宾,就来教一教大家如何与孩子进行“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也叫爱的语言,是由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神奇而平和的沟通方式,也称为“长颈鹿语言”。与之相对的是视野狭窄、易发脾气的“豺狗语言”,即无效的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当我们共同面对问题时邀请对方和自己站在一起,用爱的方式更高效地合力解决问题。

  很多父母会认为合作是孩子要配合家长,其实这样单向的让孩子来听话,是很难达成完美沟通的,这是父母要重新思考的一个问题。

  那么,具体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

  如何避免使用“豺狗语言”?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联手中国教育报新媒体,为那些对家庭教育有困惑、渴望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朋友,倾情打造“家庭教育每周一课”。本期我们关注为什么亲子沟通中常常听到“豺狗的语言”?

  家庭教育每周一课

  为什么亲子沟通中常常听到“豺狗语言”

  ▲▲▲

  本期特约嘉宾

  林铁:非暴力沟通培训师,南开大学硕士生兼职导师,英国利兹大学传播学硕士。

  李夏 :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认证培训师候选人,北京无错区沟通工作室创始人,美国Walden Univeisity早期儿童教育硕士。

  主持人——杨妈驾到

  杨咏梅: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资深媒体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第二届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毕业于北师大,当过中学老师,养育女儿的过程中,走过不少弯路、流过很多眼泪,希望自己的育儿代价和专业探索为读者提供帮助。

  如何收看直播?

为什么亲子沟通中常常听到“豺狗语言”?  | 家庭教育每周一课第5期预告

  即可收看课程视频

  2月28日晚19:30

  准时播出!

  本期互动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如何避免使用“豺狗语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亲子沟通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