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国民居瑰宝——福建土楼

我国民居瑰宝——福建土楼
2019年07月13日 15:37 新浪网 作者 中国建材报

  我国民居瑰宝——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在我国传统古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五角形等,各具特色。以圆楼最为突出,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照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楼中可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堡垒。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战乱,这土楼既有利于聚族而居、和睦相处,又能防御战乱。

  我国民居瑰宝——福建土楼

  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经三代人81年的努力奋斗。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土楼正门门楣上镌刻“承启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是对该楼的生动写照。

  全楼由4圈同心环形建筑组合而成,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内通廊式,配有楼梯。外圈4层,高16.4米,直径73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两口水井。第一、第二圈外墙不开窗,内墙开一小窗从天井采光,一层是灶房,二层是禾仓,三层、四层是卧室;古代楼主既崇文重教开办私塾,第三圈作为女子的书房;第四圈为祖堂,单层,比第三层稍低。全楼形成外高内低、逐环递减、错落有致的格局。土楼内有两口水井,俗称阴阳井,其深浅、水温、水质各不相同。

  我国民居瑰宝——福建土楼

  据居住在外圈58-47的老者江云生说,承启楼为环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客家圆形土楼,鼎盛时期居住800余人,现仍居住着40余户200余人。

  和贵楼是坐落在南靖县理山村的方形土楼。楼如其名,它显得异常的祥和、安宁、沉稳。和贵楼由楼和厝组成,楼高5层21.5米、宽36.6米、深28.6米,楼四周大卵石墙脚高1米多,外围以夯土墙承重,一层土墙厚1.34米,由下而上逐层缩小,到第五层墙厚仅65厘米;楼内全部为木构架,方楼底层不开窗,一个大门出入。土楼外由单层的库房、作坊(俗称“厝”)围合成前院。土楼每层24间房,沿周边对称布置,楼底层为厨房,二层做谷仓,三至五层为卧房,楼层内设回廊,有4部楼梯,方楼内有两口水井。住房按开间垂直分配,每户从1层至5层占一个开间。内院中心是祖堂兼书斋,有一方形小天井。

  我国民居瑰宝——福建土楼

  和贵楼有“四奇”:一奇是在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方楼;二奇是它建在沼泽地上,整座土楼像一艘大船停泊在沼泽地上,虽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巍然屹立;三奇是因为楼内有两口水井,相距不过10米,却为“阴阳井”,一口清亮甜美,另一口却混浊发黄;四奇是土楼结构以楼包厝、厝包楼为特征。和贵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建筑材料全部就地取材,其外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并夯实,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俗称“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作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经反复的夯筑,土墙犹如钢筋混凝土般坚实,墙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增加了防风、抗震能力。土楼内墙一般用砖砌筑,窗台、门廊、檐角用当地的木材,并雕刻美化。

  我国民居瑰宝——福建土楼

  世界独具特色的大型民居,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建筑结构独特新奇,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建筑功能齐全实用。它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溪流,与青山、绿水、田园相映成趣,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绚丽图画。

  仅仅使用土、石、灰、杉树枝、竹片等建筑材料,便造就了历经风霜雪雨几百年的坚实民居,反映出我国人们的智慧和勤劳,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刘荣慧)

  责编:丁涛 校对:张文斋 监审:王怡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福建土楼民居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