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独家述评丨为去产能保驾护航

独家述评丨为去产能保驾护航
2019年10月18日 16:54 新浪网 作者 中国建材报

  独家述评丨为去产能保驾护航

  淘汰落后产能、遏制新增产能、严控产能置换……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各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对去产能频出重拳。从2009年9月《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到2013年10月《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从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到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再加上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采取的各种举措,从政策措施上,几乎将过剩产能逼进了“死胡同”。

  然而,在“步步紧逼”下,过剩产能却总是能“绝处逢生”。近年来,违规项目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遭受重创,而是钻空子,耍花样,给新增产能、落后产能、过剩产能找到新的“生存渠道”。没有捷径,就曲线增产,不能新增,就想办法置换,“批小上大”“报大建小”、违规新建、重复置换、换大直径窑筒体技改……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以至于政策不能落地,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在2018年水泥行业形势向好的情况下,有进一步复燃的趋势。

  独家述评丨为去产能保驾护航

  化解产能过剩,不是一个新的命题,而是一个现实的难题。大量过剩产能是由政府投资形成,且关系财政风险与社会稳定。长期以来,无论是新建还是违规置换,大都是政府政绩、企业利益一拍即合的产物。工作不作为也罢、为了地方经济也罢,最终影响的是政策落实的进度、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效率,最后为此买单的,只能是国家的利益、行业的利益,以及群众的利益。

  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歼灭战,同样也是一个持久战。去产能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产能也是在此消彼长中波动。每到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问题,这是去产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踏踏实实地将去产能工作落实下去,每走一步,都需要政策、需要落实,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需要对各种可能产生的后续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

  为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此次督导与检查深入地方,重点内容不仅包含了产能置换方案、淘汰落后产能等情况,还包含了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情况等,可以说是对目前行业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的一次有针对性的督查。通过督查推动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各项方针、政策、规定的落实;通过深入基层,了解问题根源,从而采取更加强有力的举措促进去产能的进一步落实。

  独家述评丨为去产能保驾护航

  早在2017年2月,环保部、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发改委等部门组织8个督查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泥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共现场核查水泥企业224家、平板玻璃企业66家,发现全国仍有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和设备的水泥熟料企业19家,产能433万吨;水泥粉磨企业70家,产能2058.7万吨;平板玻璃企业16家,产能1456.2万重量箱。同时,对落后产能排查不到位问题、整改落实落后产能淘汰不彻底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并严肃查处了企业的违法行为。

  大督查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是检验前期取得成果、发现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最直接方式,这也让今年的大督查备受关注。

  在去产能的战役中,无论是短期工作目标,还是长远工作计划,既需要合理的行政手段为支撑,又需要市场化运作配合,同时也需要全面的监管来保证落实。我们也期待,7部委牵头,行业专家护航的大督查,能够直奔主题,直击痛点,有的放矢,拳拳到“肉”,推动我国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去产能工作顺利进行。

  编辑 排版:张子豫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产能过剩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