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侏罗纪中期”出现了型增转变填补食肉性恐龙体型发展当中的空白

“侏罗纪中期”出现了型增转变填补食肉性恐龙体型发展当中的空白
2020年10月25日 09:41 新浪网 作者 UFO之家

  对于恐龙的认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有好几十年恐龙的有关知识经过最开始的发掘之后都处于停滞时期,后来大概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得益于在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发现了很多的新的标本,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恐龙和鸟的关系,按发育完整分支来划分鸟就是恐龙,但是有一些人认为鸟不可能是恐龙,因为鸟的形象和恐龙形象相差太多了,我们一般人认为的恐龙,在术语上还专门发明了一个词,用术语来表示的话叫——“非鸟恐龙”(不是鸟的恐龙)用这个来做区别,所以在“非鸟恐龙”这个阶段发现了很多化石,加上DNA技术开始快速的出现,所以对于恐龙进化的认知有了一个很大程度的改变。

  

  体态硕大是恐龙的“标配”?

  恐龙当中很重要的一支就是“食肉性恐龙”,它的重要主要是来自于我们普通大众的认知,我们对于恐龙的印象很多都是来自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影视剧里面经典的场景就是食肉性的恐龙追赶着人比如霸王龙或者巨兽龙,体积超大这是恐龙的标配,食肉性恐龙都是超大的,所以如果没有这些场景,就不构成今天大部分人对于恐龙的认知,但是有一个问题,食肉性恐龙是一开始就长这么大个吗?它是怎么进化来的?

  其实呢,在很长一段时间巨大体型的食肉性恐龙是后来者,恐龙存在的时间很漫长,从三叠纪中期开始有,大概在几千万年的时间里,恐龙已经非常繁盛了有各种各样的种类,像霸王龙或者巨兽龙体态硕大的食肉性恐龙是很晚出现的,那么问题就是它们如何出现的,如何爬上整个食物链顶端的,对于这些问题到现在也没有清晰的答案,但是人们对于它的认知一直在刷新,先来简单地回顾一下过去关于恐龙演化的一个大致历程。

  

  最早的恐龙出现在三叠纪的中期,就是距今大约2.35亿年前,那个时候的恐龙根本不像我们现在想象的那种体型,比如真正的“三角龙”体积不是影视剧描述的那种体型,体积是很小的,就和德国牧羊犬差不多一样大而且身材也很瘦弱,现在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证明,这些早期的恐龙的祖先就是杂食性动物,它不是光吃肉的,后来这个种群才慢慢的发生了变化,演变成新的形式,主要来说就是演变成两个分支:

  

  • 蜥脚类目

  •   兽脚亚目

  

  食肉性恐龙基本上都是兽脚亚目这一组,过去古生物学家认为兽脚亚目是恐龙的祖先,在长期来看它的数量其实是不多的,在距今大约2.35亿年到2.01亿年之前,这段时间里面不仅数量会,还处在整个生态系统的边缘地位,不占优势,一直到后来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机会,就是三叠纪末的物种大灭绝,2.01亿年这个关口过了之后,因为物种大量的死亡,所以生态位置被腾出来了,这才让食肉恐龙得到机会,因为没有竞争者了开始大量的繁殖,个头就因此而放大,这是过去的认知。

  但是从目前的生物化石分析,由于古生物学家重新研究了相关的骨骼发展的轨迹,以上的认知观点慢慢地发生改变,最大的一点认知的调整就是 不是到了三叠纪末的大灭绝之后食肉性的恐龙才开始身材变大,之前三叠纪的时候就有体型硕大的食肉性恐龙,造成这个改变最大的一个让故事反转的关键因素,就是阿根廷发现的“埃雷拉龙”,“埃雷拉龙”在距今大概2.3亿年前就出现了,这个时期正是三叠纪。“埃雷拉龙”的个头就不小了,大概有5米左右,当然这5米跟个头更大的巨兽龙、霸王龙相比还是个头会小一些。“埃雷拉龙”到底算不算兽脚亚目这点还存在有一些争议的,可是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就是它是食肉食肉性的恐龙,所以那个时候就已经有相对来说中等偏上体型的食肉恐龙存在了。

  

  三叠纪与侏罗纪这两个时期的食肉性恐龙体积有何差异

  到了三叠纪后期,这个所谓的身体已经不算小的食肉性恐龙它,这体型跟它同时代的其他的一些一起生活的物种,比如说鳄鱼的祖先跟它来比实际上还是偏小的,身材及各个方面还是竞争上处于弱势,但是后来古生物学家找到了一个秘诀,古生物学家找到了很多生物化石来论证,当时已经有比较大型的食肉性恐龙出现,找到了很多是未成年的个体,就是比较年轻的个体,那么如果把它推算到它长大之后,发现它的身材是比较大的,大概能够达到6米多,当然与霸王龙相比体型只是的霸王龙的一半,不过这已经算是比较可观了,这是带来一个认知上的推进,整个三叠纪的恐龙化是最显著的特点,还不是说它的身材到侏罗纪的中期没有那么大,跟侏罗纪相比最大的一个差别就是化石发现,全世界目前已经找到的大型的三叠纪兽脚亚目的动物的骨骼只有6具,跟侏罗纪是无法相比的,因为侏罗纪大型的骨骼太多了,侏罗纪这个时期就是2.01亿年到1.45亿年前这段时间大量的出现食肉型恐龙的化石,就是手兽脚亚目化石大量的出土,这代表从三叠纪进入到侏罗纪之后,不仅仅是恐龙的身材放大了,是它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的比例、它的数量,它的物种的多样性快速地成长一下,一下变成了一个强势的物种,在侏罗纪早期和三叠纪晚期相比这个阶段食肉类恐龙的身材只是增大了一点点。

  

  “双脊龙”在侏罗纪早期和“埃雷拉龙”相比体积只是稍微大了一点,这个发现,就是在今天的亚里桑纳洲大概距今1.9亿年前的遗迹,这个时候还不算太大,但是到了1.5亿年前侏罗纪中后期的时候,出现了体型巨大的恐龙比如“蛮龙”“异特龙”,这些龙的身高都达到十几米,所以中间是有一个跨越的,但是过去在这个期间恐龙化石找到的并不多的,填补食肉性恐龙发展当中的空白就是——侏罗纪的中期,是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型增的转变。

  2019的下半年度,古生物学家找到了一个侏罗纪中早期食肉动物的骨架,这个标本就很重要,从时间上来说,它大概生活在距今1.7亿到1.68亿年前之间这段时间,这个时间段正好属于食肉性恐龙从大型转变成巨型的阶段,刚好处在这个区间内,身材也正是这个区间,这具骨架有10米高左右,比前面我们提到的“埃雷拉龙”要大一点,比后期的“三角龙”“蛮龙”又要小一点,所以刚好处于这个过渡时期,这具骨架一方面揭示了在侏罗纪的中期以前有一个食肉性恐龙突然繁盛的过程,另一方面还带来一定复杂性,就是它身上不仅有“异特龙”的特征,从它的身上还发现了一些“斑龙”的特征,“斑龙”最大特点就是脑袋特别大。

  

  黄姤结语·生态位大量空缺

  因为当时处在三叠纪末期,刚好生态位大量空缺出来以后,距今1.7亿到1.68亿年前这个区间内从体型10米左右的食肉性恐龙分裂出了两个不同的分支,各自占据各自的生态,从现在的生物化石来看,但是因为这个地方仍然需要去填补,我们需要找到尽可能多中间的环节,再慢慢的把它整个进行键给丰富起来,所以恐龙的故事还有很多的谜团,需要更多的化石来为揭示更多的真相。

  电影当中经常呈现出个头非常大的食肉性恐龙,它其实是从很小的个头慢慢演化来的,而且它们得以出现,真的是靠运气,不是竞争,三叠纪末期的食肉性恐龙并不是因为体型的优势,也不是借助于型增的转变使它们在生态系统竞争当中直接正面获胜,在三叠纪的时候我们所认为的一些食肉性恐龙的特征,在当时其它恐龙都有这一特性,所以这个不构成食肉性恐龙竞争的优势,因为当时其它的恐龙也是体型硕大的,因为物种大灭绝了,这些食肉性恐龙就得以繁盛起来,变成了一个杀人的巨无霸。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