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签订单量同比上升67.6%,奥特维何以在疫情中逆势增长?

新签订单量同比上升67.6%,奥特维何以在疫情中逆势增长?
2020年07月27日 17:44 新浪网 作者 亿欧
新签订单量同比上升67.6%,奥特维何以在疫情中逆势增长?

  撰文丨黄依婷

  编辑丨常亮

  近日,奥特维(688516)发布了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尽管有疫情阴霾笼罩,但奥特维新签订单量11.31亿,同比大增67.6%,带动公司营收增长25.7%,净利润增长56.6%,增速达到2019年全年水平。

  奥特维曾以3年业绩翻160倍的速度,成为光伏设备领域突起的“异军”。在其大客户,也是全球知名太阳能组件厂天合光能那里,奥特维设备占比81.4%。

  在光伏赛道占有一席之地后,奥特维又横向扩展业务至锂电领域,但从尚未盈利的业绩来看,其多元化发展之野心难以兑现。2020年上半年,其锂电业务仍在亏损。

   “冰火两重天”,是奥特维上半年光伏与锂电发展之真实写照。展望下半年,其在光伏设备上的高增长是否可持续?而锂电业务的“颓势”又是否有希望扭转?

  光伏设备收入逆势增长

  疫情笼罩的上半年,各行业发展都受到了冲击。但光伏却是少有的例外:

  数据显示,1-6月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同比增长了0.88%,这是3年来装机量首次在上半年出现的正向增长。

新签订单量同比上升67.6%,奥特维何以在疫情中逆势增长?

  增长的竞价和平价项目,是上半年光伏规模上升的直接推动力。

  在竞价项目方面,全国上半年共有434个项目成功入围,总规模25.97吉瓦,同比增长14%;在平价项目上,由于政府积极鼓励电站转平价,导致其申报规模同比增长145%。受此影响,光伏各环节产量均有增长,从上游晶硅材料到下游组件,规模均上升10%以上。

  具体到各环节竞争格局,形势愈发清晰。整条产业链上,资源都在倾向头部厂商。不断退坡的补贴,倒逼各环节成本持续下降,由此,不具备规模成本优势的厂商加速退出。同样的逻辑,也适合于光伏设备领域。作为设备环节一线厂商,奥特维飞速增长的业绩,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上半年,奥特维新签订单量11.31亿,同比增长67.6%,带动公司实现营收4.41亿,同比增长25.7%,归属上市股东公司净利润更是增长56.6%。

  根据半年报,多主栅串焊机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有力因素。该款产品可帮助光伏电池降成本、提效率,因而自2017年量产以来,市占率不断增加。预计到2025年,多主栅电池将以66%的占比,成为主流电池路线。与之配套的设备,增长前景亦将一片光明。

  此外,随着大尺寸硅片成为材料技术主流,公司相应的设备订单量增长明显。其新推的18Xmm大尺寸硅片串焊机已取得订单,210mm大尺寸串焊机已在客户端使用,良率居行业前列。

新签订单量同比上升67.6%,奥特维何以在疫情中逆势增长?

  下半年,竞价与平价项目节奏稳步推进,可以预见,奥特维光伏设备业绩还将持续向好。但在另一面,占营收比重近7%的锂电业务,形势又如何呢?

  锂电业务持续承压

  新能源车的寒冬,早在去年6月补贴退出之时就开始了。直到当前,新能源车销量已连续11个月出现下滑,市场整体不容乐观。而疫情原因,又使得这个寒冬更为“凛冽”:上半年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下滑了36.5%和37.4%。

  大环境不景气,奥特维也难以幸免。截止上半年,公司锂电业务仍在亏损。

  而回顾历史,奥特维自2016年开拓锂电业务以来,在这片领域苦战已久。圆柱电池日渐式微,令押注过该技术路线的奥特维陷入成长困境,业绩始终亏损。直到2019年,公司突破了软包电池技术,才为颓靡已久的电池业务带来一丝生机,其毛利终于扭亏为盈。

  短期内,新能源车市场未有回暖,对奥特维来说,其锂电业务或将持续承压。但从目前已取得的成绩来看,知名客户的认可,表明奥特维在市场已有了立足之地。公司与圆柱电池行业的力神、远东电池,软包电池行业的卡耐、盟固利等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随着中长期新能源车市场升温,奥特维锂电业务有望回暖。

  上半年,光伏行业逆势回暖,奥特维更借势实现20%以上高速增长。但另一面,被寄予“多元化发展”厚望的锂电业务,却仍在新能源车“寒冬”中未见起色。展望下半年,奥特维锂电业绩,或将继续承压;而光伏设备则将随着不断扩大的行业规模,而持续快速发展,带动公司业绩更上一层楼。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