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湖北文理学院郭壮教授等:酱香白酒第5轮次窖池发酵不同分层酒醅

湖北文理学院郭壮教授等:酱香白酒第5轮次窖池发酵不同分层酒醅
2024年04月29日 22:48 新浪网 作者 食品科学网

  白酒(又称高粱酒)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蒸馏酒,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主要以谷物等为原料,经纯粮固态或半固态发酵而成,这也是与其他蒸馏酒的主要差异之一。白酒按香型划分为酱香型、浓香型和清香型等十二种香型,其中酱香型的酿造工艺最为复杂和独特,其粮曲原料在长达一年的生产周期中,需经过多次发酵和多轮取酒。相关研究已经证实,不同轮次所获得的白酒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基酒品质以第3、4、5轮次较好,亦被人称为“大轮回”酱香型白酒作为传统的发酵酒,其品质与发酵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具有密切的联系。

  湖北文理学院的王玉荣、侯强川、郭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第5轮次不同分层酒醅中微生物构成和多样性进行解析,并通过多组学手段对酒醅的理化和感官指标进行分析,探究微生物在第5轮次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为后续发酵工艺的改良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1 不同分层酒醅理化指标和活菌计数分析

  

  •   

  本研究首先对酒醅的酸度、水分含量和淀粉含量等理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检测的6 个指标中,仅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分层中差异不显著(P>0.05);中层酒醅的酸度、乙醇体积分数、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显著高于下层(P<0.05),其中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亦显著高于上层(P<0.05);而上层的水分含量和还原糖显著高于下层(P<0.05)。由此可见,不同分层酒醅中的理化指标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研究使用纯培养技术对酒醅中的乳酸菌、菌落总数、酵母菌和霉菌进行计数以初步估计酒醅中的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乳酸菌在上中下层中的乳酸菌数分别为4.07、4.00(lg(CFU/g))和4.08(lg(CFU/g));菌落总数分别为5.34、5.67(lg(CFU/g))和5.63(lg(CFU/g));而酵母菌和霉菌数分别为5.50、5.61(lg(CFU/g))和5.20(lg(CFU/g))。而经检验发现,不同分层酒醅中菌落总数、乳酸菌数、酵母菌和霉菌数差异不显著(P>0.05)。

  2不同分层酒醅感官品质差异分析

  

  •   

  •   

  

  •   

  •   

  本研究通过仿生设备对不同分层酒醅的感官品质进行了数字化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A可知,在5 个基本味中,上中下层的涩味和咸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酸味强度在上层酒醅中显著高于中层和下层(P<0.05),苦味强度在上层酒醅中显著低于中层(P<0.05),而鲜味在上层酒醅中显著低于中层和下层(P<0.05);在3 个基本味的回味中,上中下层的后味-A差异不显著(P>0.05),而上层酒醅的后味-B和丰度显著低于中层和下层(P<0.05)。由图2B可知,第5轮次不同分层酒醅在W1C、W3C、W5C、W2S、W2W和W3S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下层酒醅在W5S、W6S、W1S和W1W均显著高于中层(P<0.05),而与上层无显著差异(P>0.05)。

  3 不同分层和轮次微生物群落差异分析

  

  •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酒醅中微生物的构成进行解析,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a可知,不同分层酒醅中优势细菌属(平均相对含量大于1.00%)共有8 个,分别为AcetilactobacillusLactobacillusThermoactinomyces等,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0.23%、9.65%和8.46%。由图2b可知,不同分层酒醅中的优势真菌属(平均相对含量大于1.00%)共有7 个,分别为SarocladiumThermoascusRasamsonia,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74.18%、10.43%和3.55%。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分层酒醅中微生物的优势细菌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优势真菌构成的差异较小。因此,本研究对不同分层和轮次酒醅中优势菌属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2所示。由表2可知,酒醅的15 个优势菌属中有10 个菌属在不同轮次或分层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8 个为细菌属,2 个为真菌属。进一步分析发现,优势菌属在第4轮次的不同分层中存在较大差异,在第5轮次的不同分层中差异较小。同时,本研究亦发现,优势细菌属的相对丰度在酒醅的上层均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主要集中在酒醅中层和下层,而优势真菌属的差异则主要集中在酒醅上层和中层。

  4P不同分层和轮次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分析

  

  •   

  •   

      

  •   

  在解析第5轮次酒醅中微生物构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对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解析不同轮次和分层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差异,其比较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A、B可知,第5轮次上层酒醅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中层和下层(由图4A可知,第4轮次酒醅样本几乎全部位于<0.05);而Chao1指数显著高于下层(P<0.05),但与中层无显著差异(P>0.05)。由图3C、D亦可知,第5轮次不同分层酒醅中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上层真菌微生物的Chao1指数显著高于中层和下层(P<0.05)。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在第4轮次上并没有发现类似的规律,且第4轮次不同分层酒醅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第4、5轮次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发现,不同分层的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和Chao1指数亦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进一步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对不同轮次和分层的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主坐标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   

  •   

  X轴负半轴,而第5轮次酒醅样本则几乎全部位于X轴正方向,两者在二维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分离趋势。对比不同分层酒醅发现,第4轮次不同分层酒醅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较为相似,而第5轮次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由图4B可知,第4、5轮次酒醅样本分别位于X轴的负方向和正方向,两者呈完全分离趋势。但与图4A所不同,第4轮不同分层酒醅样本较为分散,而第5轮不同分层酒醅样本较为集中。由此可见,不同轮次酒醅中微生物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

  5 微生物群落与理化指标间关联分析

  

  本研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对酒醅中优势菌属与理化特性及感官品质进行了解析,相关性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第5轮次酒醅中的优势菌属与其各品质指标间存在这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水分含量与Bacillus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Zygosaccharomyces显著正相关(P<0.05);酸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淀粉含量均与LactobacillusLevilactobacillus显著正相关(P<0.05);酒醅中还原糖含量与微生物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其与LactobacillusLevilactobacillus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LentibacillusKroppenstedtiaThermoactinomycesCandidaZygosaccharomyces显著负相关(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Lactobacillus与W1S、W5S、W1W、W6S和W2W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W5C显著正相关(P<0.05);AcetilactobacillusThermoascusRasamsonia与苦味显著负相关(P<0.05),而LentibacillusBacillusKroppenstedtiaThermoactinomyces与后味-B显著正相关(P<0.05)。

  讨 论

  酒醅作为酱香型白酒发酵的重要基质,对其品质的好坏具有决定作用。相关研究已经证实第4、5轮次酒醅所发酵的基酒品质最佳。研究团队在前期针对同一窖池第4轮次不同分层酒醅中的微生物和感官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同一窖池不同空间分布酒中下层酒醅微生物及风味组成更为独特。在此基础上,此研究针对酱香白酒第5轮次窖池不同分层酒醅展开了进一步研究。尽管同一窖池不同分层酒醅中的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但菌落总数、乳酸菌数、酵母菌和霉菌数均无明显差异,这与第4轮次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窖池深度和发酵轮次有关。在理化指标上,第5轮次中层和下层的差异较大,中层酒醅的酸度、乙醇体积分数、淀粉含量和还原糖等指标均高于下层,而上述指标均与微生物的生长存在密切的关系,且微生物亦可通过自身代谢影响其含量。因此,许多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可以通过上层指标判断发酵进程和基酒的品质。随着窖池深度的增加,酒醅的水分含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与酒醅的发酵温度密切相关。酒醅下层的温度较高,上层温度较低,这使得水分向上迁移,而水分含量和温度的差异可能直接导致酒醅菌群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层和下层酒醅的滋味品质较为相似,而上层酒醅较为独特,而值得注意的是,上层酒醅的苦味和苦的回味较淡。在风味方面,上层和中层酒醅整体较为接近,与下层差异较大,但不同分层在芳香味上均无明显关系,而有研究表明白酒的芳香味的陈酿有关。由此可见,第5轮次不同分层酒醅中理化和感官品质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

  测序结果显示第5 轮次酒醅中的优势菌属分别为AcetilactobacillusLactobacillusSarocladiumThermoascus等。相关研究证实AcetilactobacillusLactobacillusThermoascus可积极参与白酒的发酵进程,且AcetilactobacillusLactobacillus对于白酒的香味形成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对不同轮次和分层酒醅中的差异菌属进行甄别发现优势菌属在第4轮次的不同分层酒醅中存在较大差异,但在第5轮次酒醅中差异较小。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优势菌属在第5轮次的酒醅中富集,其相对丰度明显高于第4轮次。在α多样性方面,不同轮次之间亦存在较大差异,但第4轮次不同分层之间差异较小,而第5轮次不同分层之间差异较大。同时,在β多样性亦发现相同的规律。由此可见,不同轮次中微生物构成和分布规律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上述差异可能导致基酒的品质的不稳定。因此,为保证基酒品质的稳定,针对不同轮次对工艺进行调整十分必要。

  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微生物在生态中存在的积极作用,由于不同发酵条件的差异使得微生物的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关研究证实,复杂生态环境中大部分微生物功能会存在“冗余”现象,这也导致尽管不同酒醅中微生物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酒醅的已知可测诸多属性基本相同。此研究中第5轮次不同分层酒醅理化感官品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由部分微生物的特殊功能相关。

  结 论

  此研究发现,第5轮次酒醅发酵的白酒品质较佳,不同分层酒醅的理化指标、微生物生长等存在差异。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大酒醅的采样范围和数量,并结合纯培养、宏基因组学和全基因组学技术进一步解析微生物在酱香型白酒多轮次发酵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以持续揭示传统工艺、功能微生物群落演替、原酒品质之间的内在规律,为工艺创新和原酒品质提升奠定必要基础。

  本文《酱香白酒第5轮次窖池发酵不同分层酒醅微生物群落与感官、理化性质差异分析》来源于《食品科学》2023年44卷第22期250-256页。作者:王玉荣,侯强川,田龙,刘菊珍,周加平,郭壮。DOI:10.7506/spkx1002- 6630-20230227-241.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上海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