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处中华大地原点,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咸阳缺少存在感

地处中华大地原点,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咸阳缺少存在感
2020年05月26日 14:08 新浪网 作者 文明城市靠大家

  综艺节目看得多了,都知道C位这个词。但很多人不清楚的是,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也有C位,那就是——中国大地原点。

  这地在哪儿呢?答案: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

  村子里有个院子,院子里耸立着一座圆形高塔,周围是仪器台、投影亭等建筑。起初它的名字很神秘,叫“3261信箱”或“3261工程”。

  后来对外开放,门上挂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的牌子,花10块钱就能进去看。

地处中华大地原点,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咸阳缺少存在感

  3261在电码中代表“测”字,说明这个点是经过测量得来的,它是国家地理坐标系的基准点。

   到底有什么用呢?举个例子:修铁路时要在山中打涵洞,两边一起动工,怎么才能保证两边一样高,这就需要一个基准点来进行定位计算。

  大地原点,解决的就是坐标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没有精确的全国地图的。建国前,因为技术不够,国家也不统一,民国政府的大地原点不止一个,只适用于局部地区。

  当时还有日本人在东北建立的大地原点坐标系。日军侵略中国时,为什么对地理那么熟悉,就是因为有详细测图。

  建国后,我们采用了列宁格勒的大地坐标系,一路推算过来。但因为距离太远,到了东部沿海时,误差高达60米,但也只能将就用。

  进入1970年代,国家决定建立自己的大地坐标系,首要的任务就是找大地原点。地理测绘部门考察过武汉、郑州等地,花了数年时间,最后确定在了咸阳。

  那里有一个高10米、占地10亩的大平台,空旷平整,便于测量;地下是厚实的黄土,坚固稳定;位置适中,距东西南北距离差不多;离西安市只有36公里,方便交通。

  1978年,此地建立起了观测楼,逐渐完善设备,形成了“1980西安坐标系”。在此基础上,我们更新了1:5万和1:1万比例尺全国地图。

  大地原点选在咸阳,绝不是巧合。回想起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都城设在咸阳。“中国第一帝都”的名号从此就定格在了历史上。

地处中华大地原点,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咸阳缺少存在感

  数千年来,咸阳是少数几个没有更改过名字的城市之一。它和它的土地一样结实,稳固,久远。

  金庸老爷子的《射雕英雄传》中有五大高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而“中神通”王重阳的老家也是咸阳。

  看来,咸阳为中,是历史注定的事。而更多神奇的故事,也在后世延展。

  01

  提起咸阳,大都知道在陕西,是古城,但很少有人想到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咸阳”,最早出自《史记•秦本纪》:“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意思是说: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在咸阳举行奠基仪式,迁都于此。

  至于“咸阳”二字的由来,《史记》并没有解释。唐朝有学者认为: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而咸阳位于九嵕(zong)山之南、渭河之北,都是阳面,所以叫“咸阳”。

  咸,意为“皆”,即all。

  但是这个说法有些牵强,“咸”字的意义很多,不能单指all。况且,咸阳不全在渭河之北,渭河南也有宫殿。而九嵕山离咸阳有70多里,南面地域广阔,不只包括咸阳。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建国后,在咸阳出土了不少陶器,上面写有“咸亭右里”“咸亭阳久”等文字。而“亭”和“里”都是秦朝的基层组织,比如刘邦,就是亭长,相当于派出所所长。

  因此,一个很大的可能是,“咸”指的是“咸亭”,“阳”指的是“阳里”,咸阳就是两者的合称。

  秦朝的都城本来在栎阳(西安市阎良区),秦孝公时招聘了一位能力极强的CEO商鞅,开始变法。立木建信说的就是他的事。

地处中华大地原点,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咸阳缺少存在感

  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废掉分封制,设立县制,县下面是乡、亭、里。咸亭和阳里,就是此时设置的。

  这个原因显然更可信,是根据地名演变而来,而不是从字面意思去解释。

  但秦朝气数太短,《鸿门宴》中的一句话“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改变了天下的格局。

  汉朝定都于咸阳东边的长安,当地原名长安乡,取长治久安之意,其实也是在秦朝宫殿的基础上建立的。

  当秦都在咸阳时,皇帝的墓园选在东边的临潼,远离自己的家门。而当汉唐定都长安后,皇帝的墓园又向西转移,咸阳反过来成了埋人的地方。

  世事沧桑,有的成了府邸,有的成了墓地,都是时势使然。

  2019年,《第一财经》发布了一份中国城市分级名单,咸阳和其他69个城市一起被列为“三线城市”。同级中很多都是以自然风景取胜的旅游城市,比如桂林、三亚、秦皇岛等。

  而咸阳位于内陆,没啥自然风景,来这旅游就是看墓。咸阳境内分布了27个汉唐帝王陵,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所以,很多盗墓类小说的地点就是在咸阳。

  其中,最有名的是乾陵,它是唐高宗李治与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那里竖着著名的武皇帝的无字碑——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

地处中华大地原点,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咸阳缺少存在感

  电视剧《武则天》剧照

  乾陵也是少有的没有被盗墓贼得手的陵墓,因为它的地宫入口做了巧妙的伪装——当年开凿时,把石渣运到了别的地方,导致后世的人,不,贼,找不到准确的位置。

  直到1958年,大跃进时期,修公路需要石料,农民在附近开山炸石,一声轰响之后,空中掉下来几块写有文字的石头。大家吓了一跳,赶快回去报告。

  事情传到北京,郭沫若提议发掘乾陵,但周恩来考虑过后,没有批准,理由是:“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几十年过去,关于乾陵是否要进行发掘的争论一直持续。有的学者建议进行发掘研究,有的人认为技术还不成熟,挖出来就相当于破坏。

  由于咸阳的文化实在太悠久,发展文化旅游很合适,关键看如何开发。比如,位于礼泉县的袁家村,就因为主打关中民俗文化,成了网红村,也是咸阳的一张名片。

  02

  咸阳能成为第一帝都,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地理条件适合种植。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只要是能给人吃饱饭的地方,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上广。

  地处渭河之滨的咸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收割回来的小麦品质优良,口感厚实,形成了咸阳人爱吃面食的习惯。

  很多人只会念不会写的“biangbiang面”,就是咸阳的特色面食。此外还有长武血条汤、旬邑饸饹、彬州煎汤面、三原拨刀面……几乎辖区的每个县都有自己的主打面。

地处中华大地原点,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咸阳缺少存在感

  咸阳的土体除了适合种小麦外,还能种植棉花,所以棉纺织业也是咸阳的传统优势产业。

  建国后,为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国家对产棉地区给予重大支持,把沿海地区的一些纱厂迁往西部,在陕西组建了多个国棉厂,大都分布在西安和咸阳两地。

  而正是从咸阳的国棉八厂,走出了导演张艺谋。

  张艺谋原名张诒谋,西安人,上中学时去了咸阳乾县的农村插队。1971年,工厂招工,他因为篮球打好,被国棉八厂看中,回城做了工人。

  去厂里报到的时候,在公告栏上没看到自己的名字,他心里一咯噔,担心机会泡了汤。倒是看到有一个叫“张银幕”的人,打听后才知道,那就是他。

  原来,写字的人把“诒谋”听成了“银幕”。

  这是他与电影的第一次结缘,命运仿佛给了他暗示。想到自己的名字常被念错,还有人读成“治谋”和“殆谋”,他干脆趁迁户口的机会,改成了“张艺谋”——为艺而谋。

  在车间,他喜欢上了摄影,攒钱买了一台海鸥照相机,天天看《大众摄影》杂志,钻研摄影技术。为了拍出好的照片,曾十几次徒步去华山,积累作品。

  1977年,高考恢复招生后,张艺谋的心也受到激荡。虽然年龄过了线,但靠着一本摄影集,受到领导赏识,最终特招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命运从此改变。

地处中华大地原点,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咸阳缺少存在感

  另一位陕西大师贾平凹的成名之路,也与咸阳有关。

  70年代,他从西北大学毕业后,分到出版社当编辑。他一心想写作,稿子向全国四面八方投寄,但退稿又从四面八方涌回来。

  1976年,单位组织人前往咸阳礼泉县,编写一本反映当地劳动模范的书。在这次下乡中,他搜集了不少素材,还认识了一对姐妹,回去后写出了短篇小说《满月儿》。

  两年后,这篇小说在《上海文学》发表,并获得了作协评选的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贾平凹一下子成为文坛新星,以后的写作就顺畅多了。

  与此同时,咸阳的工业建设也在向前发展。1979年,咸阳创建“陕西彩虹彩色显像管总厂”,这是中国第一家彩色显像管厂,规模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

  彩虹厂区和生活区,占据了咸阳西郊的半壁江山,开车从工厂外部绕一圈,能看到上百个门。因为太大了,厂区内铺有专用的铁路,运输货物。

  八九十年代,国内彩电行业快速发展,需求旺盛。彩虹厂昼夜倒班生产,厂区灯火辉煌,人称“不夜城”。前来订购产品的人,也在厂子门前搭起帐篷,排起长队。

地处中华大地原点,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咸阳缺少存在感

  因为下夜班的工人要吃东西,于是在厂区门前形成了一条夜市街“汇通夜市”。夜市里主要卖的是臊子面,后来便有了专属名字“汇通面”。

  几十家摊位只卖这一种面,场面浩浩荡荡。这里也号称是“亚洲最大露天面馆”。

  辉煌时期,彩虹厂有员工两万多人,当全国人均月收入60元-80元时,他们能拿到200元-300元。在婚恋市场上,彩虹汉子也是强竞争力者,不输给现在的流量明星。

  一代中国人,就是在彩虹显像管制成的电视机上,观看了《渴望》《我爱我家》《还珠格格》等名剧。

  但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液晶电视的崛起,彩色显像管市场大幅萎缩,彩虹集团的业绩一路下滑。直到2012年被中国电子集团并购,开始代工液晶面板,情况才有所转好。

  一座城市,一家企业,一个家庭,其命运无不与时代的浪潮息息相关。踩中了那个点,就会立于潮头,踩不中,就可能会被淹没。

  03

  与隔壁省城比起来,咸阳的高等教育资源并不丰富,但这里有一所特殊的大学——西藏民族大学。

  明明是以“西藏”打头,怎么会在咸阳?很多人听说后都会大吃一惊,一头雾水。

  说起来,是一段曲折的历史。

  1951年西藏解放,当时那里还保持着封建农奴制的社会形态,现代化的商业、教育、文化事业几乎没有,百废待兴,需要大批的人才参与建设。

  为了对西藏进行民主改革,一方面是从内地抽调干部,同时也招收培养藏族本地人。那是在1956年前后,西藏的形势还不够稳定,地主阶层极力阻挠改革,时机并不成熟。

  所以,中央又决定暂缓行动,先把这些藏族学员送到内地,专门建一所学校进行培训,为将来做筹备。

  但为建校找了不少地方,要么面积太小,要么交通不便,一时难以定下来。

  时任陕西省委书记张德生得到消息,主动建议说,位于咸阳的西北工学院(今天的西北工业大学)将要搬迁到西安,留下来的旧址可以给西藏公学用。

  筹建委一考察,发现正合适。于是校址就这样定了下来。

  1958年9月15日,新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宣告了西藏地区有史以来第一所高等学府的诞生。首任校长是此前进军西藏的十八军军长张国华,人称“佛光将军”。

  到了1965年,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经过多年积累,学校已从原来培训式教学向高等教育转变,除了藏族学生外,也开始招内地的汉族学生。

地处中华大地原点,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咸阳缺少存在感

  如今,在学校里,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基本各占一半。2015年,学院升级为西藏民族大学。作为一所在国家关照下成长的本科院校,学校的教育水平还是不错的。

  学生们最困惑的是找工作面试时,总会遭遇到那灵魂一问:你是在西藏上的大学吗?

  除了学校,咸阳还有一个地方是提供了自己的土地,挂了别人的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西安原有一个机场叫西关机场,建于1924年,位于安定门外的西郊,距市区中心钟楼,只有4.4公里,是我国距离城市最近的机场。

  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执意要送蒋介石回南京。周恩来得到消息,赶快追到机场去阻止,可惜飞机已经起飞了。

  近,有时候能提供方便,但也加速了命运的改变。

地处中华大地原点,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咸阳缺少存在感

  早期航空业还不发达,就那么几趟飞机,机场离城市近点没关系,不存在扰民问题,还能满足居民的好奇心,当飞机起落,指着天空高呼,“看,那是灰机”。

  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西关机场就没法满足需求了,也不利于城市的扩展。1982年,省委向中央报告,要求把位于咸阳的军用机场“底张机场”,改为民航机场。

  起初军方有些异议,害怕干扰一些布局,建议在临潼扩建机场。但那里地势低洼,冬天能见度差,不利于飞行。再说,秦始皇把陵墓选在这里,也说明是一块阴地。

  最终,经邓小平批准,还是定了在咸阳扩建。1987年动工,1991年年底开始使用,成为继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之后的国内第四大机场。

  原来的西关机场的旧址,后来建成了“丰庆公园”。

  04

  每一个身处省城旁边的城市,都会有一颗煎熬纠结的心,既想保持自己,又想受益发展,咸阳也不例外。

  为了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和国家的整体布局考虑,这几十年里,咸阳市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多次改变。

  1984年,原咸阳地区改为咸阳市,原本属于咸阳的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而原宝鸡的武功县和杨陵区划归咸阳。加起来,咸阳有秦都、杨陵两区和11个县。

地处中华大地原点,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咸阳缺少存在感

  1996年,时任副总理李岚清视察陕西,发现在杨陵这样一个小地方,竟然有十多个农林方面的学校和科研所,很是吃惊。

  但是此地基础设施差,有位研究员的妻子难产,无法在当地手术,结果送往西安的途中去世了。

  不久后,国家批准在此地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虽然地理位置还在咸阳,但已经不受咸阳管辖了。

  最受益的是西北农学院,它和几个单位合并后,建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由于杨凌是国家重点项目,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西农被选入了985院校行列。

  但它的名气一直不响,录取分数相对低,还不如一些211学校。网上曾流传过一个段子:有企业在招聘会上收完简历说,985的留下来,西农的可以走了。

  咸阳如何与西安协同发展,一直是个大问题。2003年,两地签订了《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合力建设“西咸经济圈”。

  当时主政西安的栗书记,还特意发了一篇文章《不是人为地将行政区划并在一起》。两城合作,是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优势互补,而不是西安吞并咸阳。

  所以,不叫“西安都市圈”或“大西安都市”,也是对咸阳这座古都的尊重。

  2014年,又一个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成立。咸阳的15个乡镇街道,约67万人口,划归新区。

  2018年,咸阳市的经济总量,还位居陕西第三,但到了去年,就被宝鸡超越,掉到老四了。这与它的部分地区被划归到西咸新区有很大关系,蛋糕切分了。

  这几年,关于“西咸合体”的话题一直受到关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新闻头条。咸阳要不要与西安合体,怎样合体,都在刺激着两地人的神经。

  不管采用什么策略,最关键的就是要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为了城市居民更好的生活。

  去年,国家出台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以提升对陕西、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

  咸阳携手西安,或许是时代的趋势。

  愿这座古城,能够焕发青春,顺利成团,再次出道。

  转自公众号“夹馍星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大地原点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