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史耀增 | 合阳面花的艺术特色及民俗应用

史耀增 | 合阳面花的艺术特色及民俗应用
2021年05月17日 08:42 新浪网 作者 文明城市靠大家

  合阳面花的艺术特色及民俗应用

  史耀增

  [内容摘要]合阳面花是陕西省合阳县民众生活中至今依然延续的一类祭礼食俗,它伴随民俗产生,又作为民间仪礼的承载物,为民俗活动增添了无限光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合阳面花形成了造型大气、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内涵丰富的特色。民俗用物与民俗活动相伴相生,彼此赋义。因而,也只有在节日民俗、人生仪礼等民俗的应用中,合阳面花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才能显得到充分彰显。

  [关键词]合阳面花;艺术特色;民俗应用;乡土礼俗

  图1

  黄河

  合阳县隶属陕西省关中东府,东临黄河,北枕梁山,金水、徐水两条小河穿境而过,冲刷出两条大沟,把县境切割成沟东、沟西和沟北三大块。合阳地处八百里秦川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虽是旱原,却盛产优质小麦,这就为面花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图1、2、3)

  合阳面花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而产生,在合阳民众的人际交往中,面花是礼的承载物,为婚丧嫁娶、祝寿上梁、四时八节增添了无限光彩。

  改革开放之后,合阳面花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多次在省、市乃至国家举办的各种大型展览中亮相,均获好评。1998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在“中华绝活儿”丛书中出版了一册《合阳面花》;2004年,吉林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出刊的《民间》杂志又编印了一期《合阳面花》专刊。1998年,甘井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面花)之乡”。2011年,合阳面花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遗”保护名录。2016年,合阳县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甘井镇的行俊肖、刘勤肖等人被列为合阳面花陕西省级“非遗”传承人。

  图2

  金水沟

  图3

  徐沟

  一、合阳面花的艺术特色

  合阳面花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通过无数农村妇女中的巧手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不断发展提高,逐步形成了“造型大气,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内涵丰富”的艺术特色。

   1、造型大气 合阳面花在民间俗称“花馍”或“花馒头”,从造型角度可分为捏塑型、贴花型和插花型三种。合阳面花造型大气,尤其是插花型的面花,层次丰富、造型多样,显得富丽堂皇,展现出黄河文化粗犷豪放的特点。黄河边的洽川地区清明节时有送节礼俗中的“娃女子”,有的人把它可以蒸到五六十厘米高;近年来祭扫史圣司马迁的花糕更是高近两米,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图4、5、6)

  图4

  捏塑形面花

  图5

  造型大气的贴花型花馍

  图6

  插花型花馍

   2、做工精细 在过去的合阳农村,每个村庄、每条巷道里都有几位做面花的能人巧手,她们在制作面花的过程(尽管她们可能并不明白这是一种艺术创造)中总是尽心尽力,觉得能为左邻右舍帮忙是一种幸福。虽然她们制作出的面花姚黄魏紫,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做工精细,合阳面花讲究有棱有角、有模有样,叫人看了入眼。哪怕只有两三厘米大的鸟儿,也给人展翅欲飞的感觉。蝴蝶、飞蛾点缀在花朵间,动静结合,生机盎然。(图7)

  图7

  做工精细的合阳面花

   3、色彩艳丽 合阳面花中有一部分是不染色或只点几点红的,但绝大部分是染色的,当然染色时也要露出面的部分,让人知道这是面花。合阳面花的点染总体上讲,具有浓烈的民间艺术特色,大红大绿,但各个地域还有差别。在东南乡的黑池地区,妇女们在点染时喜欢为花朵留出一点白边,显得淡雅有致,而在西北区梁山脚下的甘井地区,染色显得浓艳,妇女们对色彩的感觉特别好,尤其是过渡色把握得准确到位,因而色彩显得更加丰富,给观者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图8、9)

  图8 色彩艳丽的合阳面花

  图9

  色彩艳丽的合阳面花

  4、内涵丰富 清道光年间,山西太谷人段士聪任合阳县令,将合阳的地形地貌、风土民情总结了六句话,其中有一句为“礼仪甲天下”,是说合阳虽是传统的农业县,但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讲究礼仪,而在民间的交往中,面花便是礼的承载物。

  二、合阳面花的民俗应用面花伴随民俗产生,一年四季,无论是节日民俗,还是人生仪礼以及上梁乔迁,均伴有相应的面花工艺。内行人一看面花的样式,便知道要派什么用场。如果亲戚间的来往没有面花相伴,便会被视作失礼;而面花则反过来又为民俗活动增光添彩,其中的文化内涵更是让人回味不已。

  合阳人的民间习惯把过春节时蒸的各种花馍称为年馍。年馍分三大类:敬神用的,走亲戚拜年用的和自己食用的。敬神用的面花依神的不同而样式各异。过去合阳各个村庄都有不少神庙,大年初一敬神时用的是一摞五个神桃,有的人家还给最上面一个神桃插上各种面花,称为插花神桃;敬自己家里的天地爷(合阳方言读ya)同样用的是神桃;(图10)土地爷是家宅六神之首,昔日在合阳这个农业县里,土地爷的位置显得更为重要,家家一进大门都少不了有一座嵌在厦房山墙上的小土地庙。献土地爷的花馍是“积积”和“笼笼”,“积积”做成麦积(也称麦秸摞)状,希望土地爷保佑自己麦积子大,五谷丰登。“笼笼馍”的造型是模仿农村用的竹笼状,献“笼笼”馍则是希望土地爷用笼把柴(财)往回运。(图11)献灶火爷用的是“银子行行”(音háng,合阳人把圆口鼓腹的陶制容器叫行,小些的叫行行),希望灶神保佑家中财源广进,银子行能装满。(图12)直到今天,合阳民间“万物有灵”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任何东西都有相应的神灵在主宰,过年时都应该献一献。合阳天旱缺水,水在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于是便给水缸上献上一条“面鱼”;(图13)家中的排水要通畅,所以给水道口献一个“蛤蟆馍”;(图14)过去农村点清油灯,便给老油灯前献一只“看灯鸡”;(图15)装粮食的囤要防鼠害,就献一只面猫,还希望囤里的粮食装满,于是再献上一只“鳖”,因为鳖与憋同音,而合阳人把囤里粮食装得过满叫“憋囤咧”,献鳖当然含有仓满囤流的寓意。(图16)

  图10 敬神神桃

  图11 献土地爷的笼笼

  图12 敬献灶火液的银子行行

  图13 水缸上献的“鱼”

  图14 水缸上的蛤蟆馍

  图15 看灯鸡

  图16 献在麦囤上的面猫和面鳖

   在合阳,春节是一个小看老的节日,晚辈给长辈拜年,而拜年时带的礼物中必不可少的是调和馍,因为大馍里面要包上清油、盐、芝麻等,故名。蒸调和馍用的面要白,馍的个儿要大,以显示晚辈的一片孝心和对长辈的尊敬。时代发展到今天,尽管拜年时烟、酒、糕点齐备,但如果少了调和馍,老年人还是会有点不高兴的,当然对那些全家在外,没有蒸馍条件的人也可以谅解。(图17)

  图17 走亲戚的年馍

  过年添岁,全家老少每人一个“添岁馄饨”,有一个里面还包个铜线(现在是硬币),大年初一吃团圆饭时,谁吃出来这个硬币,就是他有福气。老年人的添岁馄饨一顿吃不完,放到下一顿再吃,别人是不能帮忙的,怕给老人减寿。如果家中有人外出,便给留一个,等他回来再吃。过去碰到有在外工作的,家中人便给他把添岁馄饨风干之后,托人连同元宵节的“娃娃馍”一起捎去,让他记住一份乡愁。

   元宵节是长辈给晚辈送节的节日,合阳人称为“大看小”或“老看小”,去时带的花馍是“娃娃馍”。如果是给婚后的女儿第一次送元宵节,便要蒸一对“插花娃娃馍”,男的头上戴相公帽,上有一盘龙;女的戴花冠,上有一只凤,其寓意自然是希望女儿早生贵子。送“娃娃馍”的寓意是把家庭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农村妇女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娃娃馍外形是一个娃头,黑大豆做眼,红小豆做嘴,胖嘟嘟地十分可爱,里面包着芝麻、茴香,吃起来香甜可口。也有的人还给娃头里包上辣面、杏仁和红萝卜丝,农妇说,杏仁是娃的心脏,红萝卜丝是娃的肚肠,辣面是娃的血,真是奇思妙想!(图18、19、20、21)

  图18 走亲戚的娃娃馍

  图19 走亲戚的插花娃娃馍

  图20 走亲戚的龙凤娃娃馍

  图21 走亲戚的龙凤娃娃馍

  清明节是一个节日和节气重合的日子,合阳人蒸的上坟馍上面盘一条小蛇,蛇在合阳方言里念shá,所以叫“盘蛇蛇馍”。(图22)蛇又称为小龙,因此又叫“盘龙儿馍”,龙在方言中念yong。之所以上坟馍上盘一条小蛇,来自于古老的寒食节。当年介子推被晋文公派的人烧死在绵山,人们找见他时,发现他抱着一棵大柳树,柳树上还盘着一条蛇,因此人们认为柳树和蛇都是生命的象征。在徐水沟北的杨家庄地区还蒸一种“龙窝馍”,馍顶端中间是一条长角的龙,四周有几条无角的小龙,样式虽然有别,但寓意是一样的。(图23)在黄河边的洽川莘野村西,安葬着中华民族史有所载的五帝之一—帝喾。帝喾的一个妃子叫简狄,吞食燕子的蛋后,生下儿子契,是商族的祖先,这便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玄鸟生商”神话。过清明节时,洽(hé)川人蒸的上坟馍也与塬上不同,叫“燕姐子馍”,馍顶端中间是一只燕子,四周围着一圈燕子蛋,以此纪念帝喾这位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洽川至今仍保留着清明节为刚结婚的女儿送“娃女子”的风俗。娃,指男娃;女子,指姑娘。这一对娃女子做得非常讲究,因为要在女儿房子里一直放到生下孩子为止。娃女子的性别特征极为明显,男娃的裆间有的直接捏出小牛牛,或是一只小螃蟹;女娃裆间则是一朵花或大张着嘴的鱼,生殖崇拜的寓意显露无遗。送娃女子当然是希望女儿早生贵子,家庭兴旺。(图24、25)

  图22 盘蛇蛇馍

  图23 清明祭祖馍

  图24 娃女子(1990年沈宇摄影)

  图25 娃女子

  端午节与元宵节同样,是“大看小”的节日。此时带的礼物称为“花花”,也叫“艾叶馍”。之所以叫“花花”,是因花样繁多,花鸟虫鱼,果品蔬菜,无所不包,而合阳民间形容颜色丰富、形式多样时的用语则是“花花丽丽”。造型不管是何种物品,下面都要垫上一片面做的艾叶,且染成草绿色,因此叫“艾叶馍”或“艾馍馍”。门上挂艾条是端午节风俗,艾可以辟邪,而合阳方言中“爱”与“艾”同音,所以端午节所送的“花花”饱含着长辈希望晚辈趋吉辟凶的虔诚祝福。(图26、27)

  图26 艾艾馍

  图27 艾艾馍

   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农妇们除了给神灵蒸神桃外,还给男孩子蒸文房四宝,让他们长大后读书写字,好好学习;给女娃娃蒸针线笸箩,希望他们成长为巧手姑娘。(图28)

  图28 针线笸篮

  过中秋节时,在金水沟东西两岸广大地区,长辈给晚辈送花糕、花馍的造型大部是下面的底座中垫上红枣,做成半月形,上面插上各种花儿;也有的将花糕做成石榴形、佛手形或鸭子形,形态各异,随心所欲,但祝福晚辈“步步登高”的用意是则相同的。正所谓十里乡俗九不同,在徐水沟以北人称“沟北”的地区,样式与沟南相同,同样也送花糕,但送的时间不在中秋节,而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称为“送九月九”。(图29、30)

  图29 中秋节枣馍

  图30 中秋节枣馍

  在合阳民间,人生的每一个节点,都少不了花馍这个重要角色。孩子生下来过满月,来祝贺的亲朋好友都要带一对贴花馄饨。下面是一个大馄饨馍,顶端是一朵衬着绿叶的大红花。馄饨由古老的混沌演化而来,在合阳民间的概念里,馄饨象征着浑全、圆满、幸福和吉祥。而娘家除了一对插花馄饨之外,还必须给女儿送一个大圆糕,底座是嵌着红枣和核桃的S形面条,俗称“转转”,四周是下垂的柳叶,上面插满花朵,叫做“压心糕”,是说女儿这一个月来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因为过去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婴儿夭折的很多),现在这颗悬着的心应该放下来了。(图31)小孩满月之后要在外婆家待一个月,要回自己家了,外婆便为小外孙蒸一套“全身馄饨”,包括20个直径约3厘米左右的小馄饨和五个稍大的馄饨,小馄饨表示10个手指和10个脚趾,五个大馄饨则象征头、两肘和两个膝盖,加在一起便代表全身了,称为“全身馄饨”,期盼小孙孙健康成长,无病无灾。(图32)在昔日的农村,天花这种病对小儿威胁极大,后来接种牛痘疫苗可以预防天花,等小儿胳膊上种过牛痘的地方伤疤掉落,说明危险期已过,合阳民间俗称“跌痂”,这时外婆家要给小孙孙蒸一个“野虎子”(合阳方言中野读yá),外形象猫,老虎头,却是狮子尾巴,身上骑一个小男孩,脖子上挂两个棒槌。农村人认为,具有野性的动物生命力顽强,让这“野虎子”充当小孩的保护神,何况还有这小男孩随时准备用棒槌驱赶邪祟呢,小孩一定能健康成长。(图33)甘井地区还流传有“外家猫,看得牢”的俗谚。孩子过岁时,如果是女娃,外婆家要蒸一个大花鱼,希望小外孙女像鱼一样活泼机灵,如同花儿一样美丽可爱。(图34)如果是男孩,外婆家便蒸一个“牛轭斗”,希望外孙长大后能像牛一样担负起家庭的重担,能够经得起人间的风风雨雨。(图35)到了结婚之时,贺婚的插花馄饨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无论是老虎馄饨、狮子馄饨,还是牛儿馄饨、鹿儿馄饨,乃至龙凤馄饨,都无一例外地饱含着对一双新人花好月圆、生活幸福、早生贵子、白头偕老的深情祝福。在合阳农村,结婚之日是花馍艺术的集中展示,来自各方、各种风格的花馍摆在一起供人欣赏,如果你能有幸参加一次合阳农村的婚礼,你就会惊喜地发现,百花争艳的面花让你大饱眼福,说这是一个小型的花馍展览,毫不为过。如果谁家的花馍在这一天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主人便会感到脸上分外有光彩。(图36、37、38、39)人到六十花甲,儿女们便要为其祝寿了,祝寿时所带花馍称为寿桃,一般地是大馍顶端盘一个“寿”字,如果是插花寿桃,那就要精心设计了。(图40、41、42)上世纪90年代,合阳县独店乡张刘村的赵秀琴大娘在陕西省首届剪纸面花大赛中凭一个制作精美的插花寿桃荣获一等奖。这个寿桃底座中央是一个大“寿”字,表面粘满黄澄澄的小米,显得金碧辉煌;偏后部是福、禄、寿三星三个栩栩如生的面人;“寿”字前方左右两侧一边是琴棋书画,一边是鹿鹤同春;底座四周一圈全是样式相同的小花,还在适当地方点缀象征富贵的牡丹,“四君子”之一的菊花,搭配恰当,组合颇具匠心,无论是看整体,还是看局部,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令评委们啧啧称羡。

  图31 小孩满月压心糕

  图32 全身馄饨

  图33 野虎子

  图34 大花鱼

  图35 牛轭斗

  图36 结婚插花馄饨

  图37 结婚插花馄饨

  图38 结婚插花馄饨

  图39 结婚插花馄饨

  图40 祝寿面花

  图41 祝寿面花

  图42 用途各异的面花

  在人生的最后一站,仍有面花伴随,合阳西南乡为逝者蒸的献供叫“献天馍”,意思是感谢上天接纳了这位亡灵。馍上站一只仙鹤,四周插满小花。(图43、44)

  图43 葬礼上的面花

  图35 葬礼上的面花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合阳面花极为讲究文化内涵,随着民俗应用的不同场合、设计不同的造型,而各种造型都有寓意在其中,它不是直奔主题的说教,而是采用含蓄的方式,让观者去体会,去品咂其中的味道,从而明白主人的心意从而形成合阳面花内涵丰富这一大艺术特色。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