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俾斯麦”号被击沉,丘吉尔扬眉吐气,希特勒变得低落而暴躁

“俾斯麦”号被击沉,丘吉尔扬眉吐气,希特勒变得低落而暴躁
2020年03月13日 00:02 新浪网 作者 指文图书

  著:尼克拉斯·泽特林 & 米凯尔·塔梅兰德

  译:胡毅秉

  战列舰“俾斯麦”号(Bismarck)的军旅生涯异常短暂,其中在海上航行的时间只有区区九天,然而她所引发的关注热情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虽然她只有这一次战斗航行,但或许正是围绕在她身边的种种谜团,吸引着历史学家、职业军人和普通读者的好奇心。

“俾斯麦”号被击沉,丘吉尔扬眉吐气,希特勒变得低落而暴躁

  1941年5月26日,随着“多塞特郡”号和“毛利人”号驶离“俾斯麦”号最后一战的战场,几小时前上演的一场大戏也就没有留下多少证据。乘风破浪的战舰消失了,炮火产生的硝烟被海风吹散。再也没有战斗或警报的声音。能听到的只有呜咽的风声和浪花飞溅声。这就是U-74号的艇长肯特拉特(Kentrat)上尉驾着潜艇来寻找“俾斯麦”号的幸存者时看到的景象。

  在伦敦,温斯顿·丘吉尔刚刚开完一次内阁会议,带着令人失望的消息前往下议院。克里特岛的战事非常不利。失败和撤退也就是几天以后的事。他在向议会发表讲话时,承认克里特岛传来的情报表明形势岌岌可危。而在从伊拉克到利比亚的战线上,各种报告也一样令人气馁,只不过还不像克里特岛的情报那样毫无希望。为减轻这些坏消息带来的影响,他乐观地向议员们报告了本土舰队发来的消息:击沉“胡德”号的德国战列舰有望在不久以后被消灭。他刚刚结束讲话,一个秘书就带着一份加急电报赶来。丘吉尔的议会私人秘书接过电报,立刻将它递给了首相。尽管电报所说的事件是丘吉尔一手安排的,但它到来的时机还是巧得不能再巧。

  “请您包涵,发言人先生,”他从座椅上站起来说道,“我刚刚得到消息,‘俾斯麦’号已经被打沉了。”下议院欢声雷动,一时间,克里特岛、北非和中东都被大家忘到脑后。失败的一天变成了胜利的一天。

“俾斯麦”号被击沉,丘吉尔扬眉吐气,希特勒变得低落而暴躁

  在丹麦海峡海战后,从欧根亲王号上见到的俾斯麦号

  而在德国公众看来,“俾斯麦”号的损失是一次国家级的失败,一如“胡德”号的损失给英国人带来的感受。德国人民焦急地等待幸存者名单公布时,在“俾斯麦”号上服役的阿达尔贝特·施奈德等人发出的信件和明信片也到达了目的地,成为已死之人迟到的问候。6 月7 日,英国海军部公布了“多塞特郡”号和“毛利人”号搭救的德军官兵姓名。德国方面也公布了“萨克森瓦尔德”号和U-74 号救起的五个人的名字。至此,这场悲剧的残酷事实大白于天下。“俾斯麦”号带着几乎所有的舰员消失了。

  1941 年6 月初,雷德尔和希特勒进行了一次尴尬的会谈。“俾斯麦”号的损失使元首的情绪变得低落而暴躁。正如他所说,失去这艘战列舰是对德国国家声誉的严重打击,而且整个作战也是不成功的。“俾斯麦”号沉没了,“欧根亲王”号已在6 月1 日进入布雷斯特接受维护。当然,希特勒希望调查此次失败的原因。雷德尔以简单的评论作为开场白,他提醒希特勒,德国海军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资源,不得不从一开始就以残破之师对抗皇家海军。双方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随着英军的航母和战列舰陆续服役,还越拉越大了。

  这一切都是希特勒早就知道的,他也不需要别人给他上历史课。“为什么‘俾斯麦’号在击沉‘胡德’号以后没有返回德国?”他反问道。

  雷德尔争辩说,如果经由丹麦海峡返回德国,将会受到空袭和轻型舰艇的威胁,比继续开进大西洋并转往圣纳泽尔要危险得多。显然吕特晏斯就是这么想的,而且他起初还极力想把敌人引进他策划的潜艇陷阱。在发现燃油不足以进行大规模机动以后,他才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计划。雷德尔指出:“海军西方集群司令部建议‘俾斯麦’号在海上继续隐藏几天,但燃油问题使这个提案也不再可行。”

  “还有‘威尔士亲王’号呢,”希特勒说。“为什么吕特晏斯没有继续打击这艘军舰,直到把它也打沉为止?”

  海军元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从吕特晏斯的作战指示来看,他是想避免与敌人的主力舰交战,把精力集中在击沉商船上。与“威尔士亲王”号继续交战将会使“俾斯麦”号遭受更多损伤,考虑到这次作战行动的主要目的,这么做是毫无道理的。虽然后来发现“俾斯麦”号此前已经负伤,但这一决定还是明智的。

  希特勒似乎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多责难雷德尔。他自己也承认过,他对海军战略的了解很有限,而且他在这方面的兴趣也一直不大。几个星期以后,他就要发动他最为宏大的作战计划,而战列舰、潜艇或鱼雷机在其中并没有一席之地。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即将启动。

  截至1940 年12 月31 日,德军总共击沉了450 万吨商船。潜艇包办了57% 的击沉吨位,而水面舰艇仅仅贡献了12%。此外,空中力量贡献了13%,而水雷的战果至少占17%。在这些武器中,水面舰艇的贡献显然是最小的。在1941 年上半年,它们的战果也没有显著改善。“格奈森瑙” 号和“沙恩霍斯特”号虽然征战了两个月,却仅仅击沉或俘获22 艘船,合计不过115600 吨。

  在1941 年的前六个月,大型战舰击沉的船只总计只有188000 吨。作为对比,德军的潜艇和飞机仅在1941 年4 月这一个月里就把575000 吨船只送进了海底。就连造价远远低于大型战舰的德国辅助巡洋舰,在1941 年上半年也使同盟国损失了191000 吨。德国水面舰艇要想在对英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取得非常显著的进步,但这看起来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事后看来,虽然德国潜艇的战果要大得多,但依然远不足以迫使英国人屈服。水面舰艇要实现这样的结果就更不可能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总吨位达到惊人的1400 万吨。如此重大的损失曾经使英国的进口货物流量间歇性地受到限制,但并不能使进口彻底中断。美国商船足可抵消这些损失而有余。此外德国潜艇造成的损失也被规模非常庞大的商船队所稀释。德国人在单个月份里最多只能将运往大不列颠群岛的货物击沉10%。即使德国人能够将这样的击沉比例维持几个月,也不足以造成严重的短缺。此外我们还必须强调,大部分损失都是潜艇造成的——德国水面舰艇的战果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俾斯麦”号被击沉,丘吉尔扬眉吐气,希特勒变得低落而暴躁

  如此看来,对德国人更有好处的做法显然是减少战列舰和巡洋舰的产量,把省下来的产能用来建造潜艇。公平地讲,必须承认早在“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离开格丁尼亚之前,这样的转产过程德国人就已经启动多时了。不过战列舰的威望总要高于潜艇,而在和平时期看似很有政治价值的武器在战时可能被证明不太实用。1939年战争爆发后,德国人就把生产重点从水面舰艇转到了潜艇上,但这种转变需要假以时日才能产生重大影响。

  德国人似乎满心希望凭借对英国海洋贸易的攻击来造成某种“系统崩溃”,但是没有什么证据能支持他们的这种信念。把敌国视作一套脆弱的系统,通过规模虽小但针对性很强的袭扰就可使其分崩离析,抱持这种理念的并非只有德国海军一家。最著名的例子之一就是美国陆军航空兵,他们在间战时期曾经发展出一套“工业网络”理论。这套理论认定,通过对系统中某些节点的针对性打击就可以使敌国的经济崩溃。该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实践并不成功,但是,把敌国视作脆弱系统的想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仍被某些人念念不忘。

  本文节选自《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覆灭记》

“俾斯麦”号被击沉,丘吉尔扬眉吐气,希特勒变得低落而暴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俾斯麦雷德尔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