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帝国强军:成吉思汗的精锐,怯薛军的兵器与战术

帝国强军:成吉思汗的精锐,怯薛军的兵器与战术
2020年03月24日 00:02 新浪网 作者 指文图书
帝国强军:成吉思汗的精锐,怯薛军的兵器与战术

  蒙古的统一、崛起、扩张、征服、分裂无疑是13 世纪世界历史的主旋律。面对这个庞大一时却又很快分崩离析的帝国,有的人崇仰它的庞大和辉煌,有的人诅咒它的血腥和黑暗,但无论谁都无法否认13 世纪蒙古帝国军队的强悍。而蒙古军队中最精锐的军团自然非怯薛军莫属。

  怯薛一词来自蒙古语“Kseig”,其词源是突厥语中“轮番宿卫”的意思。怯薛军的起源是13 世纪蒙古草原贵族那颜们的那可儿(伴当),那可儿是那颜的仆从, 又是那颜的护卫和助手。在蒙古崛起前,同期的一些草原大贵族身边已经有了自己的护卫军,如克烈部王罕就有自己的怯薛,在他与成吉思汗的决战中就有一支千人的护卫队伍。

  铁木真作为一个落魄的贵族后裔,原本地位不高,他之所以被推选为蒙古乞颜汗,就是因为他拥有一支强悍的那可儿队伍。而成吉思汗的第一个那可儿就是后来的四大怯薛长之一的博尔术。《元史》中称他和铁木真的关系是“共履艰危,义均同气,征伐四出, 无往不从”,“君臣之契,犹鱼水也”。

  铁木真称汗后为了压制乞颜部贵族和对外征战,他建立了自己最早的怯薛组织, 博尔术和勒蔑被任命为首领。但当时尚未有专门的怯薛部队,铁木真依靠的还是自己的亲族和那可儿。1203 年,铁木真消灭克烈部后,在准备远征乃蛮部前夕,他挑选了八十名亲信那可儿充当宿卫,七十名那可儿充当散班,又从那颜子弟中挑选一千名战士组成强劲的护卫军(怯薛)。这支部队由札刺亦儿人阿儿孩合撒儿统率,平时充护卫,战时作先锋。此即为怯薛军的缘起。

  1206 年,铁木真被拥戴为成吉思汗, 他把怯薛扩充到一万名。原来的八十名宿卫被扩充为一千名,七十名散班被扩充为八千名,他们与一千名作战时充当先锋的勇士军合共万人,仍由阿儿孩合撒儿统领,怯薛军就此正式成军。此后蒙古帝国的诸王、皇后、公主等上层贵族也有自己的怯薛, 但是均无法与大汗的怯薛军相匹敌。

  怯薛军的兵器与战术

  怯薛之所以能够在蒙古帝国及元帝国的政治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是与其强悍的战斗力息息相关的。总体而言,怯薛军和其他蒙古军队一样,都是擅长野战的精锐骑兵。

  蒙古骑兵的武器装备分为四种:长兵器、短兵器、远射兵器和防护装具。

  蒙古人的长兵器主要是长矛,其特点是一般在铁颈上有一个钩,便于将敌人从马上拉下来再杀死,类似于中原军队的钩镰枪。此外还有长柄刀、铁棒、仆钯(类似镗钯)等。

  蒙古人的短兵器主要是刀,轻薄犀利, 略弯,被称为环刀,剑用得较少。骑兵作战时也常用斧头、短矛等武器。

帝国强军:成吉思汗的精锐,怯薛军的兵器与战术

  复原的蒙古骑兵像

  蒙古骑兵作战中最重要的武器是弓箭, 每个骑兵一般都两三张弓,其中分为骑射用弓和步射用弓,同时备有两三个装满箭的箭筒。蒙古骑兵步射的弓力多在一石以上,甚至有两个人才能勉强拉开的劲弓,用于射击远处的目标,骑射用弓的力量则要小不少。箭约长两尺,一般用沙柳条或树枝做箭杆,铁箭头磨得很锋利,十分尖锐。蒙古人为了磨箭头,要随身带着锉刀。

  由于蒙古骑兵经常要长途跋涉,所以为了减轻马匹负担,骑兵鞍具都很轻巧, 一般不过七八斤。马鞍有雁翅,前竖而后平, 便于骑兵纵马奔驰。蒙古骑兵中,有四成重骑兵和六成轻骑兵。前者以铁甲为主甚至人马俱甲,人甲有“柳叶甲”“罗圈甲”等类型,马甲一般有五块甲片,保护马的前胸、后臀、两侧与额头,以皮甲为主。蒙古骑兵不常装备盾牌,如果需要时常用柳条或树枝等编成的盾牌。

  值得注意的是,蒙古人随着征服与扩张,大量使用缴获的武器、铠甲。同时也利用被征服地区的工匠生产武器、铠甲。所以蒙古骑兵的装备样式往往与其所处地区的传统武备相同。

  蒙古骑兵的马匹来源主要是从牧民中抽分马匹、朝廷直属牧场供应马匹、从民间购买马匹甚至直接大规模搜括马匹。怯薛军与其他蒙古骑兵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出身贵胄,又极受重视,所以一般蒙古骑兵大量骑乘的是骑挽两用的普通蒙古马,而怯薛骑兵骑乘的大多是中亚、西亚的优秀骑乘马。

  总体而言,战马要从小开始调教。通常马会在两岁左右开始上鞍调教,学习对骑兵的扶助做出正确的反应,适应背上驮着人或物行动。大多数公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被阉割,阉割之后的马叫骟马,相比未经阉割的儿马,骟马的工作性能更稳定, 胆子更大。

  骑兵必须了解马的习性。马的优点在于体型庞大,冲击力强;记忆力较佳,如果行进的时候走迷路了,还可以借助马的能力原路返回,固有“老马识途”之说;警惕性强,这样一旦有猛兽接近,马可以随时从睡梦中醒来并及时逃跑;感觉敏锐,对于出现在后方的物体,马如果感觉到威胁,可能会发起攻击,而且双腿后踢威力大,单腿后踢精度高;耐力强,马在站立休息的时候,通常是三条腿站立,它的两条后腿会轮流承受身体的重量;视野极佳,夜间视力也很好,马的眼睛在头颅两侧,视觉死角只有身体正后方的30度范围,其余角度都在它的视野里。

  但是马对距离的判断能力较差,在野外复杂地形行进的时候往往需要骑兵帮助马判断距离。未经训练的马非常容易受到惊吓。路边杂草随风摆动,或是风吹过来一点杂物,甚至是前进路线上碰到与路面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可能导致马匹出现急闪、急停等应激反应。骑兵手中挥舞着的马鞭或者其他物品,也都可能导致马儿受到惊吓。

  战马经过调教之后克服了胆怯的弱点,能对骑兵手中挥舞的任何武器以及闪光、巨响等等诸多外界干扰视若无睹。在复杂的战场厮杀环境下,战马需要勇敢而机警,甚至要做到受伤后都能继续坚持战斗。宋朝使节对此做过生动的描绘:“千百成群,寂无嘶鸣,下马不用控系,亦不走逸”, “阔壮而有力,柔顺而无性,能风寒而久岁月”,“骑之数百里自然无汗,故可以耐远而出战”。

  战术

  蒙古骑兵往往采取两翼侧击、迂回包抄等动作。一般先派先锋部队侦察军情, 然后骑兵布成半圆形或横队,敢死队居前, 主力部队分布于两侧,主将和护卫亲兵居中。有时故意在环形阵型中留出空缺,以给敌人退却的机会,趁其撤退混乱之际以骑兵快速追击,加以歼灭。临战之时,出战骑兵都配有副马,以便长途机动或战事不利时换马撤退。与敌军对阵时,使用各种方法扰乱敌军阵型,如派小队骑兵轮番冲击,在马上立假人或以马匹拖木扬尘以壮声势,驱逐牛羊群冲击敌阵,派精锐骑兵截断敌军粮草等。一旦敌军动摇,大队骑兵便发动总攻,如果进攻失败则有序地四散撤退。

  在具体的战斗中,蒙古骑兵一般并不急于与敌人短兵相接,而是利用骑射战术发挥骑兵机动性高的优势,在某一个方向上集中相对优势的弓骑兵兵力,进行远程打击。

  蒙古骑兵射箭的最大特点就是只使用拇指加护指扣弦,除拇指外其他所有指头都不参与扣弦。所以中亚及东亚传统上称之为拇指射法(或大指射法)。由于蒙古军队军民合一,而怯薛军多出身贵族子弟,更是从小便开始训练箭术。

  箭术的要义:一是射箭时必须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灌注到目标上而不能分心旁骛,估量敌人与自己的距离和相对位置及所有影响射箭的因素;二是手拉满弓要靠肩背发力,而非手臂用力,肩背发力则又以前肩(左肩)下沉为要旨;三是目标进入射程时,最后一段背部加力,而双肩双臂在任何时刻用力时都应该互相协调;四是放箭之时双手没有多余的动作,在用力上齐收齐放,要做到后手发矢、前手不知的境界。

帝国强军:成吉思汗的精锐,怯薛军的兵器与战术

  在调教马匹和箭术精熟之后,要想成为优秀的骑射手,还要做到人马弓三者合一的境界。在骑马的时候,通常骑兵要深坐在马鞍上。骑兵双脚的前脚掌要踩在马镫上,踩的时候脚尖朝上,脚后跟朝下压,以防被马镫挂住。在非战斗状态时,缰绳就可以控制马匹的前进方向,轻拉右侧缰绳,把马头带向右侧,马匹便会往右,反之则往左,而往后收缰绳则是让马匹减速乃至停下。这样再借助双腿和腰部动作,骑兵就可以驱动马匹前进,或者在转弯的时候提醒马匹曲身。但骑兵作战时往往要紧握兵器,因而无法持缰,此时骑兵只能通过双腿、腰部动作以及口令等结合,来对马进行掌控。

  一名优秀的蒙古骑兵尤其是怯薛军战斗的时候,仅仅依靠双腿的扶助,再加上简单的口令、身体重心的变化、腰部通过马鞍传递给马背的力量,便可以让战马做出加速、前进、转弯、减速等等各种不同的反应。

  骑兵在骑射时,马在前进的同时身体还在不断上下起伏,犹如波浪一般。通常人与马在到达起伏的最高点的时候,会有一瞬间的悬空,这一刹那是放箭的良机。

  本文摘自《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

帝国强军:成吉思汗的精锐,怯薛军的兵器与战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