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消逝的斑鳖,只是中国淡水龟鳖现状的一个缩影

消逝的斑鳖,只是中国淡水龟鳖现状的一个缩影
2023年04月28日 15:21 新浪网 作者 猫盟CFCA

  四月二十四日晚,一条有关斑鳖的消息在微博和微信群中传播起来,大意是越南2020年在洞莫湖发现的雌性斑鳖,被人发现了尸体,这个雌性个体死亡的噩耗使该物种的保育工作遭受重创。

  这个新闻感觉并没有几年苏州动物园饲养的雌斑鳖死亡的新闻,产生的影响那么强烈,好像经历了苏州斑鳖死亡的事件垫底,人们对于这个物种走向灭绝的悲剧已经“脱敏”了。

  斑鳖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但它只是中国龟鳖类爬行动物现状的一个典型缩影,只不过它是全社会认知度相对较高(整体而言,斑鳖的知名度还是很低的)的物种,更多的龟鳖类物种,只有科研人员和自然爱好者才熟悉,它们的野外现状并没有“出圈”引发大众的关注

  越南还剑湖中的斑鳖,拍摄于2013年,这个个体于2016年死亡 ©Grover J. Brown / inaturalist

  中国华北和秦岭以南地区面积约240万平方千米,位于东部季风区以南,气候湿润,东部的江河流域,大小河流、湖泊和水网交错。在我国,除了分布在新疆霍城地区的四爪陆龟和东北部地区也有分布的中华鳖以外,陆地上的其他陆龟和水龟,都主要生活在这片广阔的南方区域中。

  然而,这些地区适合人类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许多地方在历史上既是富庶鱼米之乡又是工商业发达的重镇,人类和动物的互动频繁,也为龟鳖类的种群带来了危机。

  市场需求影响野外种群

  在我国八十年代,开始出现初级的规模化龟类养殖场,当时主要饲养草龟、花龟、黄喉拟水龟、中华鳖等常见水生种类,野外捕捉、收购也同时存在。

  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食品和制药产业的需求,龟鳖养殖的规模化进一步扩大,此时龟鳖养殖规模不仅更具规模化,一些外国种类也开始进入国内养殖场,如红耳龟、小鳄龟、大鳄龟等。随着养殖水平的提升,龟鳖类养殖和市场需求开始逐步进入供需稳定阶段。

  中华鳖 ©宋大昭

  进入2000年后,国内市场对龟鳖的需求又出现了新的增长,随着互联网普及,和论坛性网站的影响,原本在我国港台、日本等地流行的异宠文化,开始在我国大陆民间传播开了,包括龟鳖爱好者在内的两爬爱好者们,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

  同时民间对龟鳖类的需求也出现了改变,开始追求颜色鲜艳、外形奇特、种类罕见的物种。此时民间对龟鳖类宠物的饲养,逐渐转向了各种国产闭壳龟,如黄缘闭壳龟、金头闭壳龟、三线闭壳龟,以及缅甸陆龟、凹甲陆龟等陆龟种类。

  黄缘闭壳龟 ©博物小青龙

  这一时期国内经济高速增长,民间对异宠饲养的热情和需求高涨,从东南亚地区收集的各种水龟、半水龟、陆龟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市场,成为民间宠物收藏饲养的主要来源。

  陈老湿在老挝拍到的凹甲陆龟,当地人说,捕捉这些龟的大多是中国人 ©陈老湿

  某种角度上讲东南亚龟鳖和其他爬行动物向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进口,不仅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也侧面说明了国内的野外龟鳖类出现了衰减的态势

  野外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

  其实,龟鳖、两栖动物、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出现野外种群的严重衰退现象,与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

  80年代开始化肥在我国普及使用,农作物的产量提升离不开化肥,但是缺乏科学指导性的规范使用,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南方地区许多稻田环境中的化肥废水直接流入了相邻的自然水域,致使水域中的水生生物深受影响。同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也直接排入自然水域中,这也是我国许多地区淡水水生动物种类和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喜爱浅水生境的草龟、花龟等种类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种群消失的情况。

  草龟 ©shihhaowang / inaturalist

  几年前我在江苏某地农田观鸟时,遇到一位当地五十多岁的农民。我向她打听过这里以前是否看过龟类动物,她说她十几岁上学时村边的水塘稻田中就能看到,大概在90年代开始就见不到了。

  水龟由于水生环境容易受到水污染的影响,但闭壳龟也不乐观。闭壳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分布区域相对狭窄,对栖息地环境的依赖性较高。这种分布类型极易受到栖息环境破坏的影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前民间对于闭壳龟饲养收藏的需求,也促使了有针对性的收集捕捉,野外密度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它们的繁殖,使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

  微信非法贩卖锯缘闭壳龟 来源网络

  一些外形比较独特而色彩比较鲜艳的龟种,如地龟、黄额闭壳龟、凹甲陆龟等,在这一时期成为不少养龟爱好者们追捧的对象。不仅因为它们的“颜值”,饲养难度较高也让它们成为了这一时期有饲养经验的爱好者想“攻克”的目标种。

  近年来这几种龟类鲜在市场出现,除了林业单位打击力度的加强,也有野外种群已经难觅踪影的原因。

  至于如缅甸陆龟、凹甲陆龟这样的陆龟则是宠物贸易最直接的受害者,它们行动能力相对缓慢,个体又较大,活动时又较明显更容易被人捕捉收集。

  大型的鳖科,特别是斑鳖的生境是大型河流的中下游,更倾向开阔的水域,平缓开阔的岸边是它们首选的繁殖地。但是这些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地区,也是受水电建设最明显的地点如水坝建设后水位提升,导致产卵地消失)。

  斑鳖的科学绘画 ©Wikipedia

  放生也在影响环境

  近些年来在我国野外出现的龟类,主要来自放生活动而不是野生动物,放生的龟种主要是红耳龟、佛罗里达鳖、草龟、花龟、中华鳖这几种养殖数量庞大而价格较低的种类。随着社会上保护生态意识的提升,人们也逐渐知晓了放生的负面影响。

  但是从科学角度上讲,野外放生的龟鳖大多数极难在野外生活下去,特别是我国北方。许多龟从养殖场中批发出来后,会装入编织袋转运出去,这一过程中它们会经历温度的变化,挤压、脱水、缺氧等,放到野外的个体极少能存活下来。而人工饲养的鳖大多数是杂交后代,放到野外只能进一步污染野外鳖基因,出现类似大鲵的情况。

  2016年,香港爱护动物协会接连捞出300多只放生红耳龟,而且这些龟还是放在海里的 来源网络

  虽然大部分放到野外的养殖龟不能存活,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对放生视而不见。放生这件事应该依法依规科学管理。现在需要从国家层面,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基础性工作,把适合龟鳖类生存的栖息地,作为保育区优先保护,清理外来物种。林业单位也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龟鳖救助流程,为本国龟鳖种类救助、保育和放归工作打下基础。

  神龟虽寿,未来不定

  包括龟鳖在内的水生生物,都会因为水和相关环境恶化而遭受直接影响,它们大多数没有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外形,我们历史上对它们的认识更是极为欠缺的,这种缺乏关注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可以说今天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地区,龟鳖物种都在受到人类的威胁,国内野外龟鳖的生存情况更是岌岌可危。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龟鳖类物种对环境的忍受度高,寿命又长,似乎非常顽强,但是它们能不能在自然中完成自己的生命史,此时却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大难题。

  这张图是中国24种淡水龟鳖在国际和国内多个保护名录中的情况,请旋转90°查看:

  亚洲东南部是世界龟鳖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但它们中很多的种群处境岌岌可危。中国的龟鳖类除了中华鳖为易危,以及三种鳖尚未评估以外,其他物种都是濒危及以上级别。而根据我国法律,除中华鳖以外的野生本土龟鳖类,都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斑鳖这种世界上最大的鳖科动物,曾经分布广泛,在人类文化中留下诸多印记。越南传说中的斑鳖背负着复国宝剑,成为国家的神圣象征。而中国记载的“鼋”,比如公子宋想吃染指”的典故,还有《西游记》载唐僧过通天河的老鼋,很多实际上是指斑鳖。存斑鳖只剩中国和越南各一只,这个物种的消逝,似乎已成定局。

  但是,斑鳖之外,中国的水生物种困境仍在敲响一次又一次的警钟,期待人们的关注和改变。希望为时未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斑鳖中国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