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脱贫攻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报道之二 西畴:现代“愚公”创奇迹

【脱贫攻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报道之二 西畴:现代“愚公”创奇迹
2019年07月11日 17:28 新浪网 作者 云南法制报

  【脱贫攻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报道之二  西畴:现代“愚公”创奇迹

  有一种人叫“现代愚公”,他们什么都缺,缺地缺水缺资源,唯独不缺的是精神。在“西畴精神”的指引下,他们以“敢让石漠变绿洲,誓让天堑变通途,敢向石头要资源”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可以说,这帮“现代愚公”在消除贫困的漫漫征程中,真正抓住了“精神”这个“牛鼻子”。

  “实干就一定有希望”

  7月6日上午,“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云南站采访组乘坐的车辆沿着道路缓缓上行,一块刻有“岩头村”三个大字的石头坐落在路旁。这一条短短1公里的进村路,是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15户群众坚守担当、苦干实干整整12年修成的“致富路”。

  岩头村,因地处大山深处100米悬崖峭壁之上而得名,“行路难”是村里祖祖辈辈最头疼的事。曾经,村里有人生病只能用担架抬到医院救治;孩子们在距离村子2公里之外的学校上学,来回要走2个小时的山路;群众想卖一头猪,至少要请七八个壮劳力帮着抬出大山,工钱就花去猪价的一半。

  早在2002年,村组干部就动员群众户均集资5000元,开挖村子到岩口800米长的路段,这一过程用了整整9年。尽管修路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大家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脱贫攻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报道之二  西畴:现代“愚公”创奇迹

  李华明

  “最后200米路段是最难的,悬崖下有农户居住,还有不少高压电线,我们不能用机械施工,更不能使用炸药。”岩头村村民小组长李华明说。

  “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带着大家把最后200米进村公路打通,决不能让悬崖挡住岩头村的致富路。”李华明暗下决心。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后,全村15户共筹集28万元修路集资款,14名村民挥动铁锹、举起铁锤、舞动铁撬,向悬崖峭壁宣战。200米悬崖路,村民们修了足足3年。

  2014年1月,岩头村终于修通了长1公里的进村简易路,并由西畴县政府出资、群众投工投劳开展进村水泥路硬化,终于圆了祖祖辈辈的通路梦。为了让乡亲们早日摆脱贫困,李华明又开始了新的忙碌……

  “现在村里没有一户建档立卡户,家家盖起了新房、户户喝上了自来水。我们还计划在山上放养1.5万只乌骨鸡,生猪养殖场也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我始终相信,付出就一定有收获,实干就一定有希望。”李华明说。

  “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年轻时嫁到偏远落后的西畴县蚌谷乡海子坝村,谢成芬印象中的海子坝村是这样的——穷,路不通、电不通,田地少得可怜。也正是从那时起,她下定决心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当上村民小组长后,她带领乡亲们实施电改、修建水窖、种植核桃,群众生活越过越好。

  【脱贫攻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报道之二  西畴:现代“愚公”创奇迹

  谢成芬

  谢成芬勤俭持家,还搞起了科学养殖种植,短短几年,家庭生活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家里盖起了全村最好的房子。很多村民看她吃苦耐劳有能力,就推选她担任村民小组长。“乡亲们难致富,主要是公路不通制约经济发展。2008年,我得知西畴县出台修路补助政策,马上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但有些人担心路修不起来,还有人反对。看着村里老人满含期盼的目光,我告诉他们‘通路那一天不会太远’。”谢成芬说。

  当年10月,谢成芬和乡亲们扛着简单的工具开工了。资金争取、设备租借、劳力分配、购买物资……她甚至跟男人们分组比赛进度。

  就在进村道路修建热火朝天的时候,谢成芬渐渐感到胸部疼痛,体力不支。直到疼得受不了以及在家人的反复催促下,她才到医院进行检查,最终被确诊为乳腺癌中晚期。医生说,接受手术治疗能活5年左右,不做手术随时可能倒下。

  然而,相对于病情,让谢成芬更担心的是,如果她患癌症的消息让乡亲们知道了,他们所有的希望将会化为泡影。于是,她牙一咬、心一横,毅然离开医院,回到村里接着修路。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全长8公里的水泥路全线贯通,解决了海子坝等6个村民小组群众的出行难题。路修通后,谢成芬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癌细胞得到有效控制,村里人都说“真是好人有好报”。

  如今,谢成芬虽然没有担任村民小组长,但她仍然时刻牵挂着群众。“海子坝村路通了、电通了、核桃挂果了,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就是让我最高兴的事。”谢成芬说。

  “我愿帮助他们脱贫增收”

  程敦儒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小就有着一个绿水青山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满怀激情创业,两次倾家荡产,几乎走上了人生的绝路。记者见到程敦儒时,他充满精气神,声音洪亮、面带微笑,丝毫看不出是一名67岁的老人。他是西畴百汇药材林果种植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把穷山荒山变成青山绿水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周围的父老乡亲。免费发放种苗给群众、邀请专家为村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他始终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

  【脱贫攻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报道之二  西畴:现代“愚公”创奇迹

  程敦儒

  1981年,程敦儒向银行贷款5万元,开办了一家砖厂,很快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紧接着,他又把目光投向三七产业,把砖厂卖掉后,向银行贷款70万元,当时70万元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3年后,正当他和伙伴将辛苦栽种的三七烘干入库保存,只等上市售卖,但一场大火让价值480万元的三七化为灰烬。这些债,他整整赔了3年多。

  1988年,程敦儒把老家的房子出售转而买了1万元的三七红籽,准备东山再起。这一年,文山三七史上第一次价格暴跌,让他再次损失惨重。

  “我这个人天性乐观,不会认输,也不会赖账。”1992年,程敦儒和妻子来到西畴县西洒镇与砚山县八嘎乡的交界处,租了500亩荒山决定栽树。靠着多年良好的信用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程敦儒的种植产业慢慢走上了正轨,昔日的荒山一天天绿了起来。

  现在,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地工作,有的管理药圃,有的负责培养种苗,有的做短工除草,收入有了保障。“20多年前,我就开始免费发放各种种苗给周边群众。这几年,还帮扶带动了500余户建档立卡户共同发展中药材种植,发药材种苗和分红共计200余万元,我愿尽一己之力帮助他们脱贫增收。”程敦儒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全面小康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