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警钟长鸣】偷吃粮油的“硕鼠”——富源县粮食局原局长、县粮油贸易总公司原总经理向廷碧贪污受贿案剖析

【警钟长鸣】偷吃粮油的“硕鼠”——富源县粮食局原局长、县粮油贸易总公司原总经理向廷碧贪污受贿案剖析
2019年10月22日 17:47 新浪网 作者 云南法制报

  【警钟长鸣】偷吃粮油的“硕鼠”——富源县粮食局原局长、县粮油贸易总公司原总经理向廷碧贪污受贿案剖析

  向廷碧,富源县粮食局原局长、县粮油贸易总公司(以下简称“粮贸公司”)原总经理。身为一方粮油“总管”,本应恪尽职守保一方粮食安全,却监守自盗,沦为偷吃粮油的“硕鼠”。

  2011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向廷碧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县粮贸公司公款61万元;受贿9.8万元。2018年5月,向廷碧受开除党籍处分;2018年8月,向廷碧受开除公职处分。同时,因犯贪污罪、受贿罪,向廷碧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精于算计的向廷碧,最终被冰冷的手铐套牢。

  恃权妄为

  把公司账户当成自家提款机

  粮食局与粮贸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实行“两块牌子、一班人马”办公模式。连任了11年的局长和总经理,向廷碧“沉浸式”地享受着两边都说了算的“家长制”威风。

  粮贸公司虽为国有企业,但这个部门在外人看来似乎是清水衙门,天天就是与粮食打交道。殊不知,粮仓内竟然养了只贪吃的“硕鼠”。

  “小赵,我跟领导去昆明办事,你从公司账上取点钱给我,我写张借条给你,出差回来再把报销单据拿给你做账。”

  真出差还是假出差?向廷碧作为“一把手”,粮食局和粮贸公司里里外外没人敢监督,也没人敢过问。

  向廷碧一边以出差名义找公司财务人员预支现金,另一边,真出差产生的费用,向廷碧却一分也不少地找财务人员报销,报销款理所应当地进入了自己腰包。简单吩咐公司出纳或会计几句,向廷碧便轻轻松松玩起了“双向收费”的伎俩。

  1万、2万、3万,向廷碧以出差名义从公司预支现金的操作屡试不爽。每次只要张口,公司的钱很快就到了自己手上。公司的财务制度形同虚设,公司的账户几乎成了自家提款机,会计和出纳,俨然自家的“账房先生”,任由向廷碧使来唤去。

  2006年至2014年期间,向廷碧多次以陪领导外出办事为由,先后从公司会计或出纳处预支现金多达41万元。向廷碧亲手写的10余张借条一直存放在财务科的保险柜里,成了他“有借无还”的铁证。

  此后,向廷碧如法炮制,无往不胜,将公司财物如零食一般信手拈来,吞入腹中。

  沉迷赌博

  陷入越赌越深的无底洞

  一人发20张扑克牌,每张扑克牌抵500元筹码,一桌麻将玩下来,快的时候不到1个小时,20张扑克牌全部输完就是整整1万元。向廷碧如此“慷慨”,只因输的都不是自己的钱。

  2010年春节前,富源县一家专营食用粮油的企业负责人丁某给向廷碧提前“拜年”,并送上1万元红包,请求关照。向廷碧收了好处,把储备粮轮出和菜籽油代储业务指定给丁某的企业做,并长期保持这种“合作”关系。2010年至2017年期间,向廷碧共收受丁某所送红包9.8万元,大部分都被向廷碧“奉献”在了麻将桌上。

  然而,这只是向廷碧嗜赌成性,最终无法自拔的冰山一角。

  染上赌瘾后,一次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以出差名义套取的41万元,陆陆续续都输在了麻将桌上。一心想扳本发财的向廷碧,窟窿却越赌越大。

  2013年6月,向廷碧从农村信用社贷款40万元,原本打算用来购买政府债券的,但转念一想,债券周期长、收益低、见效慢,没有赌博来得快,于是将40万元贷款全都“投资”在麻将桌上,不料也输了个精光。

  2016年6月,40万元贷款到期,但拿什么还呢?这个问题让“阔绰”的向廷碧伤透了脑筋。思来想去,向廷碧把“黑手”伸向了公司账户,以舅子杨某的名义从公司借款38万元,按期偿还了贷款。

  一次次“指令式”提款满足了膨胀的欲望,但敬畏纪法、廉洁奉公的信念却在为所欲为的“优越感”中消失殆尽。越赌越输,越输越赌。向廷碧陷入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

  因担心东窗事发,自己原形毕露,2016年6月,向廷碧开口向外地某县粮贸公司负责人贾某发出“求救”信号,以签订虚假的粮食购销合同的方式上演了一幕“草船借箭”,从该县粮贸公司借到50万元“救命钱”。拿到钱后,向廷碧归还了从公司“借”来偿还银行贷款的38万元,以及从公司前任会计姚某处预支的出差费用1.5万元,剩下的全在麻将桌上打了水漂。

  说好了“周转两个月”,眼看快半年了,向廷碧却一分钱也没还,贾某着急了,借出去的50万元可是公款啊。贾某接二连三地催促,向廷碧也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担心借款的事拖久了终究会暴露出来,自己就此栽倒。

  “我是局长和总经理,财务人员尽管知道我‘空手套白狼’一样找他们拿钱的做法不合规,但他们也只能听从我安排。”向廷碧恣意蛮横地向公司财务人员施压,不由分说地从公司账户上“抢”走了20万元流动资金,东拼西凑,总算堵住了50万元借款的窟窿。

  好赌和贪婪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向廷碧因赌催化了贪婪的欲望,网住了自由的视野,直至彻底输掉了人生“下半场”。

  “借腹生子”

  瞒天过海难逃严密法网

  平息了50万元借款的风浪,压在向廷碧面前的另一个巨浪,是凭“拿来主义”从公司“借”走的61万元公款。10余张借条放在保险柜里,看似密不透风,安全可靠,实则是一个定时炸弹。

  如何让这61万元的“借款”事实销声匿迹?向廷碧冥思苦想之后得出一条“借腹生子”的妙计。

  原来,2010年粮贸公司建立储备粮库期间出现资金短缺,曾向富源县某房地产公司借款300万元用作项目建设款,并签订了借款协议,本金及利息至今还未还清。向廷碧计上心来,能不能从粮贸公司欠房地产公司的外债里找到一点突破口呢?

  有外债就有资金出口。这让身陷窘境的向廷碧看到了一线枯木逢春的生机和希望。

  2017年3月,向廷碧不厌其烦地打电话给该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向某,软磨硬泡与向某达成一项新的“还款”协议。经核算,粮贸公司未偿还房地产公司的本金及利息共计100万余元。一番精心策划后,向廷碧开口要求该房地产公司开具了两张收到粮贸公司还款的收条,其中一张还款金额为39.5万元,另一张为21.5万元,合计61万元。

  拿到虚假收条的向廷碧自诩高明无比,以为公司账务上的61万元“借款”已用两张白纸黑字且盖了公章的还款收据冲抵抹平了。只要财务人员入了账,写下的“借条”全收回来,一切旧账都可一笔勾销。可向廷碧没想到的是,他任性挥霍国家公款的一举一动,早已在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部门的监督之中,达摩利斯之剑最终落了下来。

  “世上没有后悔药。”这是向廷碧写在忏悔书中的一句话。只可惜,后知后觉的醒悟无法换回“当初”。在名与利、是与非、纪与法的严厉拷问面前,向廷碧只能遗憾地吞下自己亲手种下的恶果,接受正义的审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粮食局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