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痘痘又冒出来了?学会正确认识痘痘才能远离它

痘痘又冒出来了?学会正确认识痘痘才能远离它
2024年06月11日 10:09 新浪网 作者 益药健康

  当你站在镜子前,不经意间发现脸上又冒起了“痘痘”,一天美好的心情也随之消失,而我们常说的这些“痘痘”,在医学上指的是痤疮。要想远离痤疮,关键在于对痤疮这一疾病有一个清晰且准确的认识,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我们才能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从而更好地与之保持距离。

  

  

什么是痤疮,你了解吗?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然而其影响范围并不仅限于青少年,成年人也可能深受其困扰。痤疮主要出现在面部、胸部、肩部和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它是由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引起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或结节,而且往往还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显示,超过95%的人会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经历不同程度的痤疮问题。而在这其中,有3%-7%的痤疮患者可能会遗留下瘢痕,这不仅对他们的皮肤造成了伤害,更在心理和社交层面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给予痤疮问题足够的重视,了解其形成原因,并注意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痤疮是如何形成的?

  痤疮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首先,皮脂腺大量分泌脂质是痤疮发生的前提条件,过多的脂质积聚在毛囊口,容易诱发痤疮。其次,毛囊周围的细胞若出现角化异常,往往会导致毛孔堵塞,进而加剧痤疮的发展。不仅如此,痤疮的形成还与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密切相关。毛囊内多种微生物,特别是痤疮丙酸杆菌,会大量繁殖,这不仅会进一步加剧毛孔堵塞,还会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和免疫反应,最终导致我们肉眼可见的痤疮出现。

  

  

针对痤疮形成机制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当然,面对痤疮的困扰,深入了解其形成原因是十分关键的,而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同样至关重要。异维A酸软胶囊能够全方位地针对痤疮的四个主要发病机制起作用,显著抑制皮脂腺脂质合成,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问题,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同时还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的功能。因此,当患者出现痤疮问题时,可选择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服用异维A酸软胶囊,以达到改善痤疮的目的。

  1、痤疮严重程度不同,用药剂量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每位患者的痤疮病情各有差异,有的患者痤疮症状轻微,而有的则较为严重,他们各自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的用药剂量也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你是轻中度痤疮患者,鉴于病情相对较轻,一般推荐采取低剂量的连续性或隔日治疗方案(10mg每天或隔日1次)。如果你是中度至重度痤疮患者,由于皮损状况较为严重,通常推荐起始的口服剂量为0.25-0.5mg/kg/d,在后续还可根据患者耐受性、痤疮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等逐渐调整剂量。但是,如果你是重度结节囊肿性痤疮,由于皮损状况十分严重,此时可能会将用药剂量逐渐增加至0.5-1.0mg/kg/d,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2、用药疗程较长,注意坚持用药

  多数患者在开始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后,通常在3-4周起效,而具体的用药疗程较长,可根据皮损消退情况、患者耐受情况以及用药剂量等来综合确定。一般而言,通常应不少于16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坚持按时服药。当皮损得到控制后,依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用药剂量,并继续接受2-3个月或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

  

  3、建议与食物同服,促进药物更好吸收

  异维A酸软胶囊作为一种高度亲脂类药物,为了确保药物能够更好地被身体吸收,建议在进餐时与食物一起服用。当异维A酸软胶囊与食物共同进入消化系统时,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帮助药物在胃内停留更长时间,有助于药物在肠道内被更充分地吸收,进而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得药物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其治疗作用。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痤疮,详细了解其形成原因,并针对痤疮的发病机制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对于痤疮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异维A酸软胶囊进行治疗,注意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疗程,并建议与食物一同服用。

参考资料:1.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3,52(05):298-3072.鞠强.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09):583-5883.异维A酸软胶囊说明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