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图数室丨每年4000人,退役运动员都去哪儿了?

图数室丨每年4000人,退役运动员都去哪儿了?
2024年12月04日 14:20 新浪网 作者 图数室

  

  凭借在短视频平台上跳舞,前体操运动员吴柳芳、击剑冠军秦雪斩获了不小的流量,也获得了颇多的争议。

  一时间,外界就吴柳芳、秦雪到底是网上卖艺还是“擦边”吵得不亦乐乎。“擦边”,这个敏感的词汇与国家运动员绑定,也被上升到了是否有损国家荣誉的高度。面对争议,击剑冠军秦雪回应:我有女儿,我只想挣钱。

  但在争议之外,一个更严肃的问题值得被关注:在体育行业里,站上奥运领奖台的是少数,没能站上奥运领奖台上的运动员是多数,这些退役运动员的生活如何?

  

  我国现存的退役运动员不是一个小数目。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曾经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册的专业运动员约5万人,每年退役的运动员约有3000-4000名,尤其在奥运年后通常会有4成的运动员会宣布退役。

  如果按照比例计算,除开四年一届的奥运,每年会有8%的运动员退役。

  

  这些退役的运动员并不是大众想象的到了年纪,自动退岗。体育吃的是青春饭,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间里,他/她的身体、竞技状态处于巅峰期。二十八岁左右的普通人正值上升期,但对于运动员来说却要面临走下坡路的情况。

  图数室通过查找文献发现,运动员的平均退役年龄稳定在25岁左右,其中体操、游泳退役的平均退役年龄相对较早,为24岁。

  

  *参考文献结尾另附

  退役运动员中会有被大众所熟知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更多的则是无名之辈。

  《社科纵横》杂志的一篇论文《中国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制定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思路》,曾对770名曾获得全国和国际青少年比赛前3名的运动员进行过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这些青少年运动员成年后最终能进入全国运动会、亚运会、奥运会前10名的成才率分别为14.1%、2.2%和0.26%。

  

  

  运动员薪酬是影响整个竞技体育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不仅是对运动员技能和努力的直接回报,也是激励他们持续训练、提高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

  同时薪酬水平还关系到运动员的生活质量和退役后的生活保障,对于吸引和保留优秀运动员、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我国专业队运动员的工资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工资、地方补助、国家队的训练津贴、比赛奖金和赞助商奖金。

  

  不过对于一般运动员来说,相比工资、训练补贴,比赛奖金才算是收入的大头。以奥运会为例,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的《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实施办法》,奥运会金牌获得者至少能得到20万元的现金奖励,银牌和铜牌选手大概能得到12万元和8万元左右。

  这也就导致了不同级别的运动员对薪酬满意度的不同。

  有学者对不同权变因素下运动员薪酬满意度做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级别的运动员在薪酬满意度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进一步来看,对货币薪酬层面而言,国家健将满意程度最高; 薪酬制度满意度中,国际健将运动员满意度最高; 薪酬公平性与工作价值及外部环境中,国家一级运动员薪酬满意度较高。整体而言,国家一级运动员与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的薪酬满意度较高。

  

  退役后运动员的收入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退役运动员在结束运动生涯后,面临着从体育领域向其他行业转型的挑战。这种转型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收入水平。根据国际奥委会(IOC)的报告,运动员在退役后可能会遇到经济困难,尤其是那些没有在运动生涯中积累足够资产或未能成功转型的运动员。

  

  但其实,退役后后运动员依然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具有独特优势,比如在竞技场上积累的宝贵实战经验、扎实深厚的专业技能、对运动项目深入独到的见解等。

  于是,大批退役后的运动员发挥自己的优势,开辟了“新赛场”。

  

  据《2024退役运动员数据报告》,过去一年,超过2500名退役运动员活跃在短视频平台,入驻人数同比增长15%。自媒体为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平台。对于运动员来说,他们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出众的外貌,还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然更适合在互联网上“掘金”。

  

  早年间,互联网不发达,退役运动员通常凭借电视,完成身份转型,成为家喻户晓的演艺圈明星。

  

  对很多运动员来说,参赛生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离开圈子。体育事业讲究薪火传承,“学而优则师”,退役运动员最直接的去向,莫过于从事体育赛事教育相关职业。

  像前乒乓球队主教练刘国梁,才不是什么赛场边“不懂球的胖子”,而是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得主。跳水冠军郭晶晶,更是在巴黎奥运会担任跳水裁判长,成为“裁判的裁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招聘退役运动员入职,作为体育专业的任课教师,发挥体育理论及赛事经验的特长。而一些中小学,也开始招聘运动员作为体育教师、校队教练,负责学生素质拓展和升学考试培训。

  

  这通常是两种不太一样的职业体验。大学教师往往拥有更稳定的就业环境,更明确的晋升渠道。而在一些中小学,受困于编制问题,很多退役运动员在“打短工”不久后,就不得不“另谋他就”。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还得靠提高他们的谋生技能和知识水平。

  运动员退役后选择创业,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他们倾向于在体育相关领域进行创业,如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健身休闲等,这与他们的专业背景和个人经验密切相关。

  

  大多数运动员从小就是“好苗子”,他们为了国家的荣誉而刻苦训练,往往因此错过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退役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继续学习,以弥补这一遗憾。

  退役运动员上大学主要有三种途径:保送、体育单招、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这些途径为运动员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为高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图数室统计了近三年的优秀运动员保送名单,发现每年都有1000名左右的运动员被保送上大学。最“热爱学习”的三大项目分别是排球、足球、篮球,招生人数最多的高校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以及武汉体育学院。

  

  但得到保送资格并非易事,运动员需要拿到“运动健将”,甚至“国际运动健将”级别的称号。

  运动员开启第二人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通常看到是塔尖之上的运动员,往往忽略了,腰部和底部的普通运动员,也付出了同样的青春与热血。

  好在这个时代提供了平台,让他们能够主动走到人前。

  *“运动员一般退役年龄图”参考文献:《中国举重奥运冠军训练过程年龄特征研究》《中外优秀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及年龄特征的比较研究》《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年龄特征比较研究》《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年龄特征比较研究》《影响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和对策》《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36条评论|69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更想知道举国体制搞体育,每年花了多少钱?
2024-12-4 22:23举报6回复
她俩真的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2024-12-4 19:19举报6回复
吾心若菩提四川成都
退役的举重冠军去澡堂子里面搓澡,这就是你们的退役安排[doge][弱]
用户7962777681:不能怪谁,路是自己选的,没有人逼迫你走体育的路。自己选的路就必须承担任何结果。
2024-12-5 21:05举报3回复
最新评论
幸存者偏差
2024-12-5 21:27举报2回复
全运会拿个金牌就进地方体制内了
2024-12-5 09:26举报回复
消化的了这么多?开玩笑,六十多岁退休退役了干两年让给新退役的是吧
2024-12-5 09:03举报1回复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