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孩子自理能力差、没有责任感?生活中的这件小事,就能让孩子转变

孩子自理能力差、没有责任感?生活中的这件小事,就能让孩子转变
2019年09月23日 15:03 新浪网 作者 菈妈亲子

  前不久,一则“上海市树德小学将做家务列入家庭作业”登上了热搜,一时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孩子自理能力差、没有责任感?生活中的这件小事,就能让孩子转变

  这本特制的《树德作业本》的首页就是“家务清单”,还有“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校长介绍,这主要是为了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家庭劳动,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如此大费周章地鼓励孩子做家务,究竟做家务有什么好处呢?

  孩子自理能力差、没有责任感?生活中的这件小事,就能让孩子转变

  01、为什么要让孩子做家务?

  

  •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其他的统统不用管。但殊不知,越是将孩子保护得严严实实,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就越差。

  被誉为天才和神童的魏永康,在别人都还在高中埋头苦读的时候,他就已经被特招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了。

  这妥妥地是“别人家的孩子”,可就是这样的神童,却在三年后被学校退学了。原因也是令人哑然:是因为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了。

  母亲当初为了让他专心读书,从来不让他做家务,甚至连穿衣吃饭这样的小事都代劳,最终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可见,适当地让孩子参与家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立能力是多么重要。

  孩子自理能力差、没有责任感?生活中的这件小事,就能让孩子转变

  

  •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美国哈佛大学曾对456名孩子,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他们将这些孩子分为了两类:一类爱做家务;另一类不爱做家务。

  事实证明,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的就业率,是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的15倍,而犯罪比例只有1:10。另外,爱干家务的孩子家庭更幸福,离婚率也更低。

  《少年说》中有一位被誉为“国民婆婆”的妈妈,在面对孩子控诉,为什么要让自己做那么多家务活时,就曾说:生活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它不仅能提高你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你的耐心和爱心,会督促你对你的家人承担责任。

  孩子自理能力差、没有责任感?生活中的这件小事,就能让孩子转变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在学校工作的十几年经验使我相信,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没有什么比做家务活更好的了。

  02、既然如此,该怎样引导孩子做家务呢?

  

  • 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而不是“帮忙”

  有的父母,让孩子做家务的时候,是一种低姿态的要求:你帮妈妈扫下地,好不好?或者是明码标价,将洗碗、扫地、收拾玩具等和零花钱关联在一起,以此来激励孩子做家务。

  其实,应该给孩子灌输: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的思想。既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那么到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应该的。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做家务是“帮忙”。

  《正面管教》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常常忽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常常剥夺他们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他们没有责任感。

  所以,父母只有扭转了这个思想,才能让孩子不心生埋怨,或者讨价还价。

  孩子自理能力差、没有责任感?生活中的这件小事,就能让孩子转变

  

  • 父母要学会示弱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喜欢被别人肯定,也喜欢追求成就感。而父母的适当示弱,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这个需求。

  比如,打扫卫生的时候对孩子说:“怎么办呀,沙发底下的玩具我都够不着。”孩子肯定会跃跃欲试“我来帮你”;吃完饭,假装很累:“妈妈今天太累了,可是碗还没洗,这可怎么办?”没准孩子也会踊跃表现“我来吧!”

  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双手,还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责任心,何乐而不为呢?

  

  • 制作心愿卡,满足孩子的小小愿望

  在许多孩子的印象中,家务活意味着有零花钱,其实这种做法存在许多弊端。

  孩子做家务获得酬劳,不仅会让孩子没有对家的责任感,还会养成斤斤计较的个性。不给零花钱就不做,或者只依据零花钱的多寡,来决定做多少家务活。

  与其让孩子陷在自私自利中,不妨制作一些心愿卡,规定完成多少家务活,就可以满足一个心愿。这些心愿与零花钱无关,可以是要求爸爸陪玩一天,也可以是让妈妈讲几个故事,或者是来一次远足或野餐等等。

  武志红曾说:“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东西,常常导致伤害,并且越爱越容易导致伤害。”

  爱孩子,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展翅飞翔,所以,从现在起就开始锻炼他们飞翔的能力吧!

  (菈妈:热爱文字与生活,喜欢阅读经典育儿和心理学书籍,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