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盐设计·林瑾洪&王雨:隐居山林,将生命托付给漆器与瓷胎竹编

盐设计·林瑾洪&王雨:隐居山林,将生命托付给漆器与瓷胎竹编
2022年05月09日 10:51 新浪网 作者 正午文化

  

  跋涉9个省市,探寻60余种工艺,拜访近200位匠人,深深的感动改变了这对夫妻的一生。

  苏州东山上有间茶寮,临近太湖,推开后门就是树林一片,同为“85”后的林瑾洪、王雨夫妇居住在其间,在2015年创立了澄怀格物工作室,澄怀释义静心、清心,他们潜心学术,静心研究,传承并创新着古老的手工艺,创作着更符合澄怀气质的作品。

  

  

  

  

  林瑾洪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王雨毕业于东华大学,学的都是工业设计。林瑾洪祖辈三代都是石匠,小时候家里请木匠来做家具,他总会跑去看他们做工,从小就耳濡目染手艺的奇妙,而王雨则一直喜欢手工艺带来的纯粹和温暖。大学毕业后,两人在上海一家设计公司工作了两年,相继辞职,打算去各地旅游,其中一人提议一边游玩,一边寻访手工艺,让游行更有意义,两人一拍即合。

  

  2012年2月开始,从江苏到浙江,福建至四川,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分布广,门类多,许多古老优美的手艺隐匿在群山众林之间,要么大隐隐于市难觅踪迹,要么爬山涉水也难能见得,两人用半年的时间走访了9个省,寻访了60多种民间手工艺,结识了修习湖笔、御窖金砖、元和缂丝、德化白瓷、永琦紫檀、荥经砂器、莆田担盘、自贡龚扇、雷山银饰等等众多的传统手工艺人。

  

  

  

  不远万里的探访经历让林瑾洪和王雨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便是最吸引他们的漆器与瓷胎竹编这两门手艺。

  

  

  2013年初,林瑾洪和王雨在成都跟着瓷胎竹编技艺传承人谭代明老师学习。瓷胎竹编是成都地区的独特手工艺品,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的竹丝依胎编织而成。到了冬天,为了找到合适的竹子,两人常常爬到会阴山,寻找两年生的无斑慈竹,林瑾洪取竹,选到合适的竹子后,刮青、劈篾、做丝,最后做出的竹丝细度仅0.28毫米,薄度0.1毫米。编织是最难的,是在直径6厘米的杯身上排满上百根竹茎,再用细如游丝的竹丝穿梭编织,不可有折痕或缝隙,稍有懈怠,都要重新开始。回忆起第一个杯子编好后的情景,王雨说那时都做了快四年了,总算做满意了,她想象着100有人看见这杯子回事什么神态,会有怎样的感想。

  

  

  

  

  

  2014年,夫妻俩第一次在成都漆器师傅宋西平家中接触到了大漆和漆器,当他们第一眼看到老师制作的漆器时,就被那深邃又润透的质感触动。大漆是有生命的,即使在它干燥固化之后,依然是活的。真正纯大漆的物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黯淡晦涩,反而愈加莹润。

  

  

  

  

  为了学会如何辨别大漆优劣,他们还曾去贵州,跟着割漆师傅进入深山采漆。刚开始跟着师傅学打磨,二人均出现了大漆过敏反应,手和脸都脱了一层皮,奇痒难忍,长期下来手指和头缝里都长满了小水泡。

  

  素黑漆器是他们尝试的第一个漆系列,又不断尝试制作以盏、碗、钵为器型的素髹漆器,王雨总会用毛笔蘸了朱砂在漆器碗底恭恭敬敬地写下了一个“澄”字。漆器如同从水里刚拿出来一般光莹,林瑾洪说他们的素黑漆器,像他女儿的眼睛,透亮而幽深。

  

  

  

  冲着太阳,能看到漆碗散发出一种神秘的光泽,漆面会有一种由内往外的张力,碗的丰满之态,以及构成它的线条,绝对都恰到好处。由于他们的漆都是自制的,会比寻常漆更黢黑,漆面较肉且厚,更加深邃,显出黯黯古意。

  

  

  

  

  “每个手艺及手艺人的根器都不同,有的乐与鱼虾为伍,有的愿同青松作伴,也许有高低,但没有对错。青松之上还有月,要谦卑。做手艺,亦是做人。”林瑾洪这样说到。

  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