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专访《机智的上半场》《今天不是最后一天》制片人|张博

专访《机智的上半场》《今天不是最后一天》制片人|张博
2021年09月23日 15:24 新浪网 作者 第一制片人杂志

  不惑是人生,无悔是青春,而青春犹如方糖,一半易碎,一半甜蜜。青春剧作为一个经典题材,始终能保持较高的热度,与其自身自带的“青春”和“热血”特质不无关系。随着大量青春剧涌入市场后,青春剧逐渐走向同质化道路,如何突破创新创作出真实且有共鸣的青春故事,成为如今青春剧面临的严峻考验。

  

  近期,在优酷热播的《机智的上半场》和《今天不是最后一天》为青春剧提供了新的创作思维,《机智的上半场》以四名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女大学生的视角展开,采用女性群像视角叙事,以单元话题的形式,多维度镜像还原了当代女青年在独自迈入社会前的成长与蜕变。故事告诉观众人生的上半场其实并不是出来校园才开始的,而是从第一次脱离父母的庇护,开始有了更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就已经开始。《今天不是最后一天》则是讲述两个有心理问题的边缘人的相互治愈和成长,是以黑色幽默为底色的“另类”青春剧。

  《机智的上半场》自开播以来因频频抛出社会性话题引起大众讨论,这些议题均是聚焦当下年轻人密切关注的原生家庭、亲密关系等,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女性青春成长剧。怎样拓宽青春剧的格局视野和表达边界?如何平衡好青春剧真实与梦幻的维度?带着这些问题,第一制片人专访了《机智的上半场》制片人张博。

  

  主题先行,以“真实”校园生活为创作基石

  《机智的上半场》以大学校园为背景,基调平实风趣,有戏剧性,但丝毫不狗血。前四集以每个女孩的视角展开,呈现出四个女孩鲜明的个性与成长背景。夏朗朗是个自强自立的姑娘,家境普通的她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为了暗恋的人放弃重点大学选择了这所普通大学;富家女樊潇雨看似跋扈其实很有义气,复杂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人间清晰的脑子;娇滴滴的皇甫淑敏是典型被家里过度保护的乖宝宝,遇事儿总爱推卸责任,性格好没什么心眼的她撒谎总能被一眼识破;杨嘉倩出身于传统知识文化家庭,从小被教育要好好学习的她是个不愿意得罪任何人的“老好人”。

  

  在人物的设置上,张博坦言确实经过精心设计,“这四个女孩每个人性格缺陷都非常的明显,而每个人一路上的逐渐变化和成长,在我来看是真实的地基。因为人无完人,如果没有这些有缺陷的人物设定的话,它真实程度会下降很多。”而这种真实感与不完美,恰好也是这些人物吸引观众一探究竟的地方。

  在题材上,与以往青春成长剧不同的是,《机智的上半场》并不是单一题材剧,而是结合了群像剧、话题剧、单元剧为一体的多类型叠加的先锋式剧集,也不再将故事主线局限于爱情,而是以真实校园生活为创作基石,每一集中都捕捉了一些时下热点,如外貌焦虑,网络暴力,毕业分手等。“这个项目是把三个都叠加到了一起,其实是有一点点的先锋探索性的,我们每一集都有一个相对闭环的叙事,在这一集里头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起承转合和主题,比如人和人之间的边界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等等。在大的时间轴上,每个学年都有一些小故事去串联,而在小故事中又要看到人物关系的变化和个体的成长。在这些的前提下,还会融入与人物背景相贴合的时代大众文化,这个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是比较困难的,我们的编剧老师和导演都很优秀。”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一门艺术。刚离开父母庇护的雏鸟们,由于地域、风俗、性格不同,难免日常中会有碰撞误解,而这也正是融入社会群体的开始。很多网友表示,该剧对同学、舍友之间相处的细节描写得也相当真实。比如,宿舍里一共四个女生却有五个微信群;夏朗朗暗戳戳与樊潇雨进行纸巾盒“地盘大战”,却因为对方在她需要时递过来一张纸而拉近彼此距离等等,让人想到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机智的上半场》让观众在其中找寻到情感的共鸣和归宿,深度体察青春圈层的心理。

  

  聚焦青春成长困惑,触发观众共情能力

  很多青春剧的叙事被构建成一个超现实的乌托邦,引发观众的吐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检验后,如今青春剧逐渐摆脱悬浮感,开始进入接地气写实路线,大部分青春剧为脱离同质化标签,开始选择“青春+”的混搭模式。可在张博看来,青春剧最主要的是要能引起共鸣,可以形式化但内容不能只浮于表面,“一部剧能否吸引观众的决定性原因从来不是因为形式,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能否打动人心、引起观众共鸣是重中之重。主题表达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当然还要有围绕主题的好的故事的结构和人物关系,不然也难于表达立意。青春期是人生特别重要的阶段,青春剧必须有诉求有表达,这是我们一直想坚持的。”

  

  “困惑”是青春期都会遇到的问题,比起类型化的青春剧,张博表示自己更倾向于能够解决青春成长困惑的青春剧。除了《机智的上半场》外,由张博担任制片的迷你剧《今天不是最后一天》近期也在优酷热播,不同于《机智的上半场》反应青春期迈入社会前的成长困惑,《今天不是最后一天》则是聚焦两位有心理问题的社会边缘少年。该剧以最高检第九检察厅(未成年人检察厅)的真实案例为人物参考,剧中涉及“原生家庭”“性侵”“骗局”“心理健康隐患”等社会话题。以往这类严肃的内容,通常都是用传统纪实的方式来呈现,而《今天不是最后一天》却选择了用黑色幽默的风格来呈现一个青春荒诞故事。

  

  张博表示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沉重感,他们想要观众看到更多的是治愈的一面,而不是沉溺在他们经历的那些悲痛中,“这两个案件中的两个年轻人因为少年时期经历过非常大的人生变故,都有一些心理问题,包括原生家庭的问题以及年少时的心理创伤,如果按常规方式呈现不免会让人心里感到压抑,之所以选择黑色幽默的方式表达恰恰是为了要冲淡一些沉重感。”张博希望通过这部剧能把孤独、社恐、心理创伤这些问题抛出来,试图吸引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成因,很多时候或许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能拯救一个脆弱的灵魂。

  

  无论是《机智的上半场》还是《今天不是最后一天》,都反映着不同95后年轻人步入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正是有像张博这样带着团队一直在不断探索青春剧更多可能性,才有市场上青春剧的多维度发力,而对于青春剧如何做才能脱颖而出这个话题,张博则认为是没有规律可言的,“青春剧想拍好其实挺难的,我觉得青春剧最重要的是有带入感,你要让年轻人觉得你能理解他们,让他们从角色上看到了自己,产生共情能力,这样他们才会相信你,跟着剧集一起哭一起笑,也才会被剧中所传达的那些价值观影响。”

  

  所有项目的核心点都在“人”,在合理范围内将故事做到与众不同

  对于青春剧而言,《机智的上半场》《今天不是最后一天》的呈现方式都是一次全新尝试,《机智的上半场》开辟了多类型叠加的先锋青春剧,而《今天不是最后一天》则首次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来呈现人物背后的社会性案件,让人在轻松愉快的喜剧氛围中,感受小人物在与命运斗争过程中的相互治愈。两部剧无论在点击率还是口碑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这些优异的成绩都离不开团队的功劳。

  

  可能很多人对张博并不熟悉,但说起他参与制作策划的影视作品应该不会陌生,他是电影《唐人街探案》《杀破狼之贪狼》《栀子花开》的策划人,也是《未来机器城》《机器之血》《巴黎假期》《再见时光》《我在时间尽头你》等电影的制片人,影视剧方面,除了《机智的上半场》《今天不是最后一天》外,他还是《玩家》的制片人。

  

  管理过超2500人次的剧组,制片过投资规模达3亿以上的项目,有着丰富制片经验的张博,对于项目的选择有着自己的看法,“其实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最后都是落到人身上。在项目的选择上,我一般第一个反应就是看这个东西以前有没有过,如果出现过,也很常规,我们尽量就不会去考虑,除非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亮点,还有就是表达上是它符合我们想要的价值取向,然后尽量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到与众不同。”

  

  未来,在题材类型的选择上,张博表示不会局限单一类型。同时他也表示会一直秉持精品内容为王的创作理念,尽量做到在符合常规下创作与众不同的剧集,为观众输送更多有营养价值的影视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