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专访|导演王晶:现实主义话题永远“不止不休”

专访|导演王晶:现实主义话题永远“不止不休”
2023年04月10日 17:27 新浪网 作者 第一制片人杂志

  近期,《不止不休》的上映引起了大众对慢性乙肝病的讨论。据统计,我国现今约有1.15亿的慢性乙肝携带者正在遭受此病的折磨。虽然在2010年人社部、教育部、卫生部三部委就联合发布通知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项”的检查,可社会对于乙肝携带者的讨论从未消失过。

  影片《不止不休》以真实事件为蓝本,讲述了白客饰演的实习记者韩东为了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在张颂文饰演的报社首席调查记者黄江的帮助下,追踪“乙肝代检”新闻事件,历经波折,最终写出《一亿人的反歧视主张》,从而改变了无数乙肝携带者命运的故事。

  

  这部电影里,有对时代的精准还原、对理想主义的质朴追随,还有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意。作为贾樟柯多年的执行导演,《不止不休》是王晶第一部处女作,这部作品来得不算早,为何会选择以这样一个题材作为首秀?话题性电影又该怎样去呈现?让我们来听听导演王晶《不止不休》的创作历程。

  

“乙肝代检”是个具有独特性的话题

  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起,王晶一直在寻找适合的人物与故事创作一部属于自己的影片,在贾樟柯导演手下担任副导演和执行导演这些年,王晶也累计了不少经验,刚开始他也想过要不要写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可他又担心这不具有普世的意义,直到有一天和监制贾樟柯、出品人唐岩坐在一块聊天,聊到一个关于记者的故事时,他猛然发现这就是他想要的表达的。“记者两个字让我茅塞顿开,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特别的视点,可以游走在很多事情中间,在很多时候,记者做的事情和我们拍电影很像,都是在观察,在记录,在考量当时当下发生的人和情感。”

  

  可光有人物成长主线不行,想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还得在人物成长的主线里给它附加上一些事件性的东西,才能构成一条合理的成长线。于是王晶就开始梳理起近年来发生过的社会热点事件,在梳理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乙肝代检”的这个话题。

  在背景上,为了突出纸媒当时对社会的影响力,将时间选定在了2003年,那是纸媒的“黄金年代”,王晶觉得这是特别适合去讲述一个好故事的年代,并且20年的时间不长不短,还原场景也并不难,难的在于如何呈现当时年轻人的精神面貌,“2003年是对纸媒行业比较特殊的时间阶段,被称为‘小阳春’,行业正在迅速扩张。确定好要讲那个年代的故事后,除了这位记者的个性,我还想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所以我就见了更多记者,找到那个年代参与到行业里的人。当时见了二十几个记者,也找到了了很多的前辈,找了那个年代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和他们聊那个年代,聊他们的经历,聊他们的成长历程。”为了还原纸媒“黄金时代”的真实环境,王晶带领主创团队拜访了多家报社,他们深入照排车间,看工作人员排版,去真正的报社印刷工厂观摩学习等等。

  

  

理性是行动最高准则,感性则是本能

  通过大量搜集现实材料,结交真实人物后,王晶又开始思考如何去塑造里面记者的形象。王晶形容他心中韩东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从相貌、性格到出身经历,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优势,甚至有时还有一些笨拙。在众多素材中,王晶特别喜欢其中一个记者朋友的经历,那位记者朋友告诉他,起初他并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的,是一次矿难采访经历改变了他,“有次在三里屯一家咖啡店和一位记者见面,聊了三个小时。他聊起第一次进入报社,因为自己不是新闻专业的,一直找不到建立自信的方式,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直到后来一次去采访矿难,硬着头皮去矿区办公室里偷出资料,怀里抱着材料找到出租车就往回赶。他和我说,自己一路上都在想,如果这辆车翻了的话,这件事就没人知道了。”

  

  想要人物能快速成长,旁边还得有个“伯乐”,于是便有了首席调查记者黄江这个角色。片中韩东刚进报社时,对黄江充满了敬佩和崇拜。在黄江的带领下,韩东通过矿山事件有了快速成长。但随着对“乙肝代检”事件的深入调查,他越来越觉得,贸然发出新闻,对乙肝携带者群体的自身利益非常不利,他想撤稿,而黄江却对这种做法非常不理解,因为在他看来,记者的任务就是将真实情况呈现出来,不应该带着同情心去审视采访者,于是两人发生了争吵。

  

  对于究竟应该以冷静的态度来报道新闻真相,还是应该先以主观的态度先审视采访者,王晶表示他不就这个问题下结论,因为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成长轨迹和世界观,“我们可以想象黄江有他年轻、青涩的时候,也有保有本能的人文关怀的时刻,又或许因为他接受过完整的新闻专业教育,这导致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有一点点居高临下,比如他跟韩东说,‘同情心只会影响你的判断力’,他可能有点高傲,可能有他的角度,但他的心一定是热忱的。”两人的争吵也成为影片其中一个高光时刻。

  在“乙肝代检”的事件曝光后,韩东看到许多人因此与理想的生活失之交臂后,心中产生愧疚感,于是便要求报社撤稿。虽然撤稿成功,但他也因此失业了。为了弥补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韩东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就是通过更深入的了解,为乙肝携带者群体发声,“电影前半段讲的是韩东一直在向他希望成为的黄江靠近,但当他真的遇到一个两难抉择时,他的选择是回到自己的初心。理性是很重要,它是指导我们行动的一个最高准则,但感性却是我们作为人的一个本能,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丢掉本能的东西,比如良心和共情。”能看出创作团队一直在试图通过一系列冲突去强化韩东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可贵之处。

  

  

最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曾连续担任《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三部电影的执行导演,如今在“师父”贾樟柯的推动下,终于有了自己的长片处女作。虽然等了十年才迎来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并且《不止不休》从构思到最后成型还历时了5年时间,但王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这些年的经历让他更清楚明白导演这个职业的使命。“导演的工作就是一个做选择的过程,每天面临演员、美术、摄影、灯光等人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导演必须迅速地给出一个准确的选择,而每一个选择到最后都影响着电影世界的构建。”

  然而,对于王晶来说,拍电影最难的地方,并不是对于各种问题做选择,而是和人的沟通,在他看来,一个人想要在四五十天里完成一个相对集中和高效的工作,需要排除许多隐患因素,那么沟通成本显得尤为重要,“拥有一群熟悉的小伙伴,这样可以省去许多磨合的时间,很幸运这一次拍《不止不休》幕后团队都是合作了10年以上的稳定伙伴,彼此已经非常默契,明白对方想要做什么样的内容。团队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恩师贾樟柯导演贡献了不少灵感,不仅担任了监制,还给我客串了戏。”

  

  《不止不休》除了呈现“乙肝歧视”问题外,也很好地展现出一名记者在坚持理想之外善良勇敢的一面。有时我们为了效益去工作,而经常忽略了这份工作的责任和意义,这部电影也让我们从一个不被看好的小人物身上看到了何为真正的理想之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