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国风 邶风》:殷商嫡系 原罪之国

《国风 邶风》:殷商嫡系 原罪之国
2020年03月28日 10:40 新浪网 作者 陈曦骏

  在讲完《周南》《召南》之后,了解西周王畿之地诗篇,从本期开始十五国风的领读到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邶风》《鄘风》《卫风》的领读。

  《国风 邶风》:殷商嫡系 原罪之国

  为什么会把这个三章节放在一起领读呢?因为它们讲述的主要都是卫国的故事。但又为什么分为三国国风呢?我们在今天的领读前,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武王灭殷后,将殷商贵族分为了三支,一个是东北方向的箕子,建立了箕子朝鲜的纣王哥哥;另一位是建立宋国的微子启,还有就是被封为邶国国君的帝辛的儿子武庚。武庚这一支在东方的势力最为强大,为了加强周室对殷商故地的统治,并对武庚和殷商旧民进行监视管理,将武王的弟弟管叔和蔡叔分封到了卫国和鄘国,加上霍叔的霍国,史称三监。

  《国风 邶风》:殷商嫡系 原罪之国

  后面的故事了解历史的朋友们就该熟悉了:武王死后,武庚和三国联合东方诸国发动叛乱,周王室面临这第一次重大考验,史称“三监之乱”。周公和召公历时多年镇压了这一叛乱,这次叛乱的平定意义深远,首先是加强了同姓诸侯国的分封,武王的分封是同姓、功臣、殷商贵族。而在三监之乱后,周公更重视了同姓诸侯国建国,比如曹国、燕国等等。同姓国的建立,也为西周宗法制的完善奠定了政治基础。其次是周王室东方统治的加强,以周公建立成周为标志,周天子开始对东方殷商扈从国进行了统治和分化,比如将秦人迁往西部,处于宗周之地的西部,在防御犬戎同时,加以监视。另一个就是和我们今天的邶风密切相关的事件,将邶国和鄘国撤销,并入康叔封地新的卫国,邶成为了卫国的一个地区,所以我们看到的《邶风》讲述的都是卫国的故事。

  《国风 邶风》:殷商嫡系 原罪之国

  但孔夫子在编辑《诗经》时,将邶地的歌谣单列为《邶风》,是按照西周早期封国的划分。解释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来看《邶风》中的篇目了。邶风是三国中篇目最多的,多达十九篇,内容覆盖面很广比如战争诗《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比如写给母亲的《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比如爱情诗《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比如第一位女诗人庄姜所作的《燕燕》,《燕燕》被视为最早的送别诗,另有一说《绿衣》又被视为最早的悼亡诗。

  《国风 邶风》:殷商嫡系 原罪之国

  但是毛诗序以来,无论是郑笺还是《诗经正义》,包括朱子对《邶风》的评价都是和卫国的乱政和礼崩乐坏相关。《二子乘舟》为宣公杀子,《静女》为“淫奔期会”,《击鼓》讽刺州吁伐郑,《燕燕》是写贱妾得宠而夫人遭离。总之所有的主题都是讽刺卫国的时政。邶地因武庚叛周带来的原罪导致的结果,另后世儒家争相对三国的国风加以讽刺政治的解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国风 邶风邶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