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是今年汽车圈的一个热门话题。虽然华为一再强调了不造车,但是它的名字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汽车中。直到今年年末,在华为最重要的冬季发布会上,AITO品牌下的首款车型问界M5(配置|询价),还是以压轴的形式登场了。
这不是问界M5的首次亮相,但不同的是,这次是在华为的发布会登台,并且为它站台的是华为的常务董事余承东。虽然一上来余承东强调的仍然是华为不造车,但是从他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他介绍这台车就跟介绍“自家孩子”一样,除了没有直接挂华为的Logo,其他和那些之前发布的电子产品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和赛力斯一样,AITO这个品牌仍是由华为和赛力斯共同打造,不过这次,除了车辆本身的硬件和软件,AITO在更高维度的品牌层面,也有深刻的华为烙印。余承东表示,“这款车的设计的时候,我给我们团队提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华为消费者业务单元用10年来坚持的品牌精神,我们叫‘三化’,高端化、时尚化、年轻化的品牌精神”。

在汽车新四化转型时期,华为以“高端化、时尚化、年轻化”与之呼应,体现在品牌上,除了在开始介绍赛力斯的时候带过了小康汽车之外,其他时候提起赛力斯和小康汽车的次数少之又少,不管是有意无意,从发布会来看,AITO似乎都在尽力拉开和赛力斯的距离。
并且,从产品上来看,余承东在介绍问界M5的时候,多次强调了自己对于这款车的要求,就是媲美百万豪车的体验感。诸如“我要求设计部门造出百万豪车的质感”、“我要求团队打造百万豪车的极致性能”、“我要求团队重新调教底盘”等等也是被数次提起。尽管预售价只有25.00-32.00万,但在华为的眼中,这款车的所追求的体验感是百万级的,华为“造车”野心不小,但实力到底怎样呢?

具体来看,抛开华为出名的智能解决方案,在硬件上问界M5也的确有那么些“高端”的意思。例如在行走硬件层面,问界M5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配置,而动力总成则是由华为提供的DriveONE电机,作为一台增程式电动车,AITO问界M5搭载了40kWh的电池组,还有一台采用阿特金森循环的1.5T四缸发动机,系统最大功率365kW、峰值扭矩675N·m,最高可带来百公里加速4秒级的动力和CLTC工况下1242公里的续航里程。


从数据来看,无论绝对动力水平还是综合续航里程,AITO问界M5的确都造出了“高端”的感觉,当然这也是基于它25—32万的预售价来看。而如果从硬件层面分析的话,其实华为最新的智能驾驶系统在这台车上并没有得以呈现,所以和“高端”相比,我更愿意把它和“性价比”联系在一起。

“高端化”之外,华为赋予这个品牌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时尚化”。对于这个概念,可以把它理解为时尚的设计理念,因为问界M5在车身颜色、内饰设计方面的确有些许创新。但是,相比于设计时尚感,我认为华为所说的这个时尚更是一种追求万物互联的时尚生活方式。

最明显的一点就体现在车内人机交互方面,鸿蒙座舱的流畅度完全超出预期,车机和手机的连接方式简单易用,并且除了鸿蒙OS系统外,安卓、iOS上的应用也都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或者AITO APP等方式共享到车机。在功能层面,甚至将手机系统的视频电话功能都“移植”了过来。余承东表示:“每次我自己开这台车的时候,只要一有时间,就会通过车载鸿蒙OS和家人打视频电话,开车的时候也可以把车外的场景或者车内的场景分享给家人。”

另外,在这套鸿蒙座舱上还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数码风格的产品点,就是车内的Type-C接口可以支持66W快充,这样的功率已经甩出了目前车载充电一大截,而另外一个支持40W快充的无线充电面板,同样也刷新了车载无限充电的天花板。这对于如今数码设备重度使用的年轻人来说,绝对是种不一样的体验。

最后,则是“年轻化”,某种程度上这和前面提到的“时尚化”有些相似,不过对于华为来说,这也绝对是它的优势所在。问界M5的年轻化,同样从智能入手,而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问界M5的主要优势则体现在后者。
比如华为引以为傲的鸿蒙座舱,用通俗的话来说,问界M5某种意义上很像一个带着轮子的“华为手机”。所以毫无疑问,在体验层面,问界M5会好于绝大多数的智能电动车,鸿蒙系统的加持,让问界M5成为了车家万物互联的媒介纽带。

在车里就可以实现车载支付、手机投屏、一芯多屏等等,并且从实际的体验来看,华为的鸿蒙座舱在界面逻辑、操作流畅度方面都十分不错,体验感超过了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车型。

而与这套智能座舱搭配的也是现代年轻人使用频率最高的音箱系统,也是此次华为强调的重点。这次发布会上,华为着重强调了问界M5搭载的峰值功率1000W的19单元声学设计/7.1环绕扬声器,能够实现低频30Hz、107dB的重低音效果。这样的硬件设备配合华为强大的内容生态基础,则再次突出了车内的娱乐沉浸体验。

除了在研发生产环节有着华为的深度参与之外,AITO品牌未来也会依托华为的销售网络来进行销售。既主导新车研发,又提供渠道卖车,这台满身华为印记的新车似乎除了Logo不是华为其他都是华为的。从问界M5身上,我们看出了华为对于智能汽车的态度,尽管在很多产品层面有些“试水”的意思,但华为选择的“突破口”无疑是很有竞争力的,而关于AITO品牌,在华为的加持下能走多远,也十分值得期待。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