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挥剑斩妖又除魔,楼兰必破家必还(人民战“疫”英雄谱--第27期)

挥剑斩妖又除魔,楼兰必破家必还(人民战“疫”英雄谱--第27期)
2020年07月03日 10:41 新浪网 作者 保定发布

  

挥剑斩妖又除魔楼兰必破家必还

  

——记河北省第四批赴鄂医疗队员

  

徐水区医院护士长李亚平

  作者:刘 冬

  李亚平日志:荆楚大地闻悲声,燕赵儿女寄豪情。医护争先披战袍,敢为天下济苍生。曾经岁月静好,也曾长发披肩。疫情即是命令,执剑夜赴江城。

  剪去一袭长发的李亚平,依旧是那么美丽,优雅,似乎还多了些什么,比如从容,自信,知性。戴上口罩,遮住了面部表情,两只出神的大眼睛,却又不小心透露出了她自有的那份神采。做为一名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在国家危难之际,自己挺身而出,本身就是令人赞叹的英雄之举,在和她交谈中,屡屡提及,说自己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我相信她说的话,发自肺腑之言。如果2020年没有新冠病毒袭来,生活会平淡如水,李亚平会按部就班地去照料病人,守着一个温馨的家,守着一日三餐,守着一个个平淡而匆忙的日子。她消失在人海,你并不能一眼就识别出她的独特。

  得知支援武汉的消息,李亚平毫不犹豫地写了请战书。在请战书,李亚平写到:“我报名参加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我在内科十几年,在ICU工作3年,临床经验丰富。有心理咨询师证,懂心理,当护士长多年,懂管理。家庭支持,没有后顾之忧。科室有副护士长负责,不会耽误科室工作。我虽然还不是党员,但是我会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职业操守和对医学事业的信念是我的信条。重任在前,我认为身为护士长,应当冲在前面,身先士卒……”

  请战书言语朴实而真诚,不计后果,不考虑风险。经商的爱人也支持李亚平的选择,因为多年的磨合,他深知李亚平为人处事的性格和原则。这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李亚平的闺蜜得知她支援武汉的消息后,微信她的爱人:你不懂医学,不专业不内行,这么大的事,应该考虑成熟……不应该放亚平走,儿子正读高三面临高考,正需要人照料……李亚平的爱人在一番左右攻击后,变得心慌意乱不知所措。李亚平使出杀手锏警告朋友:关键时刻,别添乱。李亚平的闺蜜,又来个一百八度的大转弯,转换角色,来安慰李亚平的爱人。

  2月9日上午8点半,李亚平所在单位护理部主任电话通知她,援助武汉,集结,待命,出发。李亚平有些激动,她所在的医院有十几个人交了请战书,最后只选择两名医护支援武汉。医院在筛选支援武汉的人员的时候,规定年龄不能超过45岁。2020年,李亚平正好44岁,晚一年,连机会都没有。她说这话时,好像自己中了大奖一般,矜持不住的喜悦与激动,溢于言表。那些生与死的考验,那些时时面临的危险,谈笑间灰飞烟灭。

  李亚平赠战友书:黄鹤一去不复返,天使无畏降人间。挥剑斩妖又除魔,楼兰必破家必还。

  李亚平随河北省第四批支援武汉人员连夜奔赴武汉。经过短暂休整,李亚平和她的队友们进驻武汉江岸塔子湖方舱医院。2020年2月13日,第一次入舱,有些紧张,有些焦虑。李亚平遏制住自己的不安,进入自己的角色。她写下一首诗,送给奋斗在战疫一线的战友。

  李亚平担任河北省护理六组的感控专员,她是这一组当中年龄最大的,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姐。她的首要任务,出舱时在半污染区监督所有护理人员严格按流程安全出舱,每次都是等别的队友走完了,才最后一个出舱,风险最大,工作时间最长,但是毫无怨言。认真监督每一位队员严格按操作规程穿脱隔离服,全队队员做到了零感染,圆满完成援助武汉任务。李亚平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职责,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落下,她用自己的微笑和眼眸,送给战友心灵的慰藉。李亚平说:“保护每一个参战的战友,让他们平平安安地凯旋而归。”作为本组年龄最大的队员,体力、能力、意志、品质丝毫不逊色于年轻队员,利用丰富经验,指导年轻队员,以队员安全为己任。

  李亚平日志:我们以前素未谋面,我们说着不同方言。我们却有共同梦想,泱泱中华,国泰民安!

  李亚平有多年的护理经验,工作上游刃有余,她还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利用特长,积极主动为患者和队员减压,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有问题的患者耐心讲解,即使离开方舱医院,还及时和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有患者在感谢信里这样说:这样有责任感而又暖心的好医生,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真的,发自内心的感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的到来,我们的生命不知道又面临多少风险。

  方舱里一名患者,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比李亚平儿子大不了几岁。每次接班,他肯定是躺在病床上无精打采,偶尔会咳嗽几声,床边的箱子上放着没有动过的饭菜。李亚平很担心,怕他病情加重,先给他测体温,然后轻轻把他唤醒,督促他起床,洗漱,吃饭,然后让他活动活动。小伙子神情沮丧,有意地躲避着人们的眼光。

  李亚平用自己的心理辅导技巧,主动和他聊天。后来,得知他2019年从英国的一所大学毕业,本来打算2020春节后去杭州面试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疫情,已经不可能了。他的妈妈在金银潭重症监护室住院,所以他开始来方舱医院的时候感觉前途未卜,茶饭不思,万念俱灰。

  李亚平只要有时间就会找他聊天,开导他,听他诉说,也会让其他病人带动他,陪他去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他很瘦弱,是恢复比较慢的一个病人,出院比较晚。李亚平最后一个班看见他,他主动告诉李亚平,核酸检测阴性了胸Ct也正常了,他的母亲也转危为安,已经出了ICU。他脸上洋溢着孩子的喜悦,李亚平悬着的心才落下来,发自内心地替他高兴。

  还有一名患者,刚到方舱医院,情绪极不稳定,易怒,对医务人员有对立情绪。后来了解到,他的外祖父外祖母都因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离开人世,他在处理两位老人后事的过程中也被感染了。不能化解的悲痛和巨大的压力导致他血压升高。了解情况后,李亚平每次接班都先去跟他打招呼,主动给他测量血压,询问症状,联系医生,这样几个班次之后,他的情绪压力大大缓解。给李亚平拍摄工作照,主动加李亚平的微信,他会叫上其他病人主动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发放水果,生活用品等等。他痊愈出院那天,热情地和李亚平合影,邀请李亚平以后来武汉,请李亚平去吃正宗的热干面。

  方舱医院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为了给患者更多的安慰与鼓励,身穿厚重隔离服,不顾缺氧头晕,带领患者在舱内做广播体操,练习八段锦……身着隔离服,一招一式,动作起来并不轻松。远远看去,像一个一个笨拙的木偶。他们用这方式,让整个方舱医院一下子活跃起来,面对疫情的压抑、恐惧、无奈和无助,刹那间烟消去散。好像这么多陌生的面孔,相聚在一起,不是因为疫情的驱逐,而是有缘相伴的一次完美的邂逅。

  李亚平用自己的努力感动着每一位患者,那些平凡的武汉人也感动着李亚平。

  李亚平讲起她值夜班时的一个小故事:没有星光,没有月光,整个城区空旷无人。骑电动车,身着黄色外卖服的外卖小哥,与我们擦肩而过。他看见了支援武汉医护人员的巴士,停靠过来。将车停靠路边,然后走到巴士一侧,站得笔直,然后,弯下腰,郑重鞠了三个躬。当我们反应过来时,他已骑上车消失于茫茫夜色之中。他是武汉人,他不知道我们的姓名,也不知道我们来自哪里,但是他知道我们是医护人员,知道我们来武汉的目的和意义,这就足够了!劳累了一天的我,忽然感觉精神了许多,身上有股使不完的劲儿。 他的3次鞠躬,胜过无数华丽的语言,更胜过丰厚的物质奖励。

  在方舱医院工作之余,李亚平写的文章《我愿以此生,报您三鞠躬》,被河北广播电视台采用,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燕赵河北侠义之风。

  李亚平日志:岁月赋予历史的见证。时代需要发出的号令,保定施予武汉的援手,跨越千里缔结的友情。

  李亚平在支援武汉抗击疫情期间,由于表现突出,被江岸方舱医院评为“抗疫标兵”的荣誉称号。她工作优秀,事迹突出,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三月八号,武汉江岸塔子湖方舱医院完成历史使命,胜利休舱。至此医疗队完成任务,并且做到了方舱医院患者零死亡、诊疗过程零事故、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优异成绩。江岸方舱医院被国家卫计委表彰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二零二零年三月十八号,她随河北医疗队离开武汉,返回河北。

  李亚平是一个普通人。也许在繁杂的日常生活中,她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可是,正是一个个普通人,从日常平静的生活中走出来,见证历史,书写历史。一场突发的疫情,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大爱无私,什么是纯粹高尚,什么是舍生忘死……他们影响着你我,改变着你我,李亚平干女儿在信中写到:得知你去了武汉,我一开始有些惊讶,但也不至于难以置信,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你一直都是这样的人啊。正直、勇敢、积极、向上,像一株向日葵,给人以永恒的蓬勃和朝气!

  你离开的时候,寒意正浓,冬天的阴云笼罩着平旷的原野,你归来的时候,迎春花、樱花、二月兰正悄悄绽放。仿佛你一路,从南到北,奔赴、跨越,把春天种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你以及像你一样的白衣战士们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武汉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