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晚,上汽集团在上海举办了一场以“懂车更懂你”为主题的“上汽之夜”。在过去几年的新能源汽车营销中,各类配置功能被拟人化、故事化、传奇化乃至山海经化的词藻覆盖,使得真正能贡献市场销量增长的消费者群体,被铺天盖地的商单推广话术“淹没”。
而在上汽之夜的发布会中,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剖析,对于自家技术与能力的坦诚宣讲,对于“未来可期”式的摈弃,这场持续两个小时的发布会,宛如一颗投入汽车产业湖面的巨石,击碎了湖面上遮蔽视线的绿藻,揭开了当下新能源技术与发展进度的一抹“真相”。

上汽集团董事长 王晓秋
上汽集团的过去、现在、未来
在发布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率先回顾了上汽的发展历程:
124年前,上海街头第一次出现汽车的身影;
70年前,以上海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揭牌成立为标志,上海汽车工业的历史大幕徐徐拉开;
40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上汽开创了合资合作的行业先河;
15年前,上汽勾勒未来20年汽车行业的发展蓝图;
10年前,上汽提出新四化,引领汽车行业向前发展。如今,上汽凭借自身的前瞻布局、创新实力与不懈努力,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浪潮中,勇立潮头,领航前行。

上汽集团总裁 贾健旭
随后登上发布会舞台的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为后续的内容定下了独特的基调:与以往充斥着冰冷数据参数的发布会不同,此次上汽将重点放在了背后的驱动点上。上汽深知,用户真正关心的并非单纯的参数,而是这些参数背后所承载的意义——为什么要做到这些?希望用户能从中感知到什么?这种以用户为核心的思考方式,无疑为上汽赢得了更多的好感与期待。
事实上,“以用户为核心”虽在众多汽车品牌宣发中屡见不鲜,但真正将其深度融入品牌内核,从研发、生产到售后的全链路践行的车企却并不多,上汽集团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破“蛋”而生:引领汽车新变革
鸡蛋掉在地上是由外而内的破坏,而鸡蛋孕育出雏鸡则是由内而外的新生。如今的上汽集团就如一枚怀揣无限可能的“鸡蛋”,决意由内而外实现新生,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蜕变之旅。
在新能源汽车形态变革的浪潮中,上汽集团清醒地认识到,唯有主动求变,从自身内部激发创新活力,才能在这汹涌浪潮中站稳脚跟、引领潮流。这由内而外的新生,体现在上汽对核心技术的执着钻研上。首先在如今议论度颇高的智能驾驶领域,上汽不断突破算法瓶颈,提升驾驶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而新能源技术方面,上汽跟清陶共建的固态电池项目,上汽给出了2027年的时间表。毫无疑问,即便是非电池技术专业人士,也曾听闻:固态电池能够为电动车带来更的长续航、更的稳定性能,但对于两年之后的展望,上汽用一次用力挥拳,来表达自己对固态电池的信心。

此外,在这场发布会中,上汽集团的发展底色清晰可见。
其一,上汽拥有合资合作的成功历史,这为其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资源,是品牌发展的坚实基石。早在40年前,上汽便开创了行业合资合作的先河,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携手共进,深度学习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精细化的管理经验以及成熟的市场运营模式。
其二,上汽秉持独特的“朋友圈”原则,坚持不设技术围墙、不做生态孤岛、不惧跨界竞争。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让上汽能够与各方伙伴携手共进,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其三,上汽聚焦安全、智趣、情感、美学四大板块,以安全为锚,为用户的出行保驾护航;以智趣为翼,带来前所未有的驾驶乐趣;以情感为核,与用户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以美学为帆,让汽车成为道路上的艺术风景。

上汽集团“底座优势”与行业格局
作为“家里的第一位大学生”,上汽集团所拥有的,令人瞩目的合资合作成功历史,这构成了其品牌基因中坚实的根基。在漫长的合作历程中,上汽通过不断吸收与融合,在生产工艺上精益求精,从零部件的精密制造到整车的装配工艺,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显著提升;在管理体系上逐步完善,建立起高效、科学的管理流程,确保企业运营顺畅。这种成功的合资合作经历,赋予了上汽国际化的视野与格局,使其在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中拥有先发优势,也为自主品牌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技术与经验财富。
当下的上汽集团已经不再依靠合资品牌,因为其自身就已经是全球汽车企业巨头。但在对待业内友商的态度中,上汽却秉持不设技术围墙、不做生态孤岛、不惧跨界竞争的“朋友圈”原则,而这正是其品牌价值中极具活力的部分。

如今,上汽积极与各方伙伴建立紧密合作,与华为、地平线、Momenta等头部企业在智能驾驶、AI技术等领域展开深度交流与协作。与华为合作,充分利用其在通信技术与鸿蒙生态的优势,赋能智能汽车发展;与地平线、Momenta合作,共同攻克智能驾驶技术难题。同时,上汽也欢迎跨界企业的加入,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打造出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汽车生态格局。
构建上汽品牌独特魅力的四大板块
守护出行生命线的安全为锚:在上汽集团的基因中,品质安全是定海神针。在硬件安全方面,上汽以全球最严苛标准打造车辆安全架构,让汽车宛如坚固的移动堡垒。在数字技术赋能主动安全上,构建自主可控、成熟可靠的ADAS、VMC等数字技术,大幅提升主动安全性能。面对极端情况,上汽发挥全链路、全开放的自研优势,推出主被动安全相结合的应对方案,安全是所有智能化的前提,这种安全策略并非市场的被动跟随,而上汽集团是对未来智能汽车时代的主动定义。

而上汽集团在如今满足安全性之后的智能化表现,首先是围绕手机打造最“懂你”的个性化智能汽车。基于自研的银河全栈座舱3.0,全面对接鸿蒙、安卓、IOS三大手机系统,市场手机品牌覆盖率超过90%。
在一众“智能车企”中,有太多标榜智能座舱系统的车型试图让车主用户在上车之后放下手机,但上汽集团如今的策略却是让消费者将手机与车相融合,或者说,让车载智能成为手机应用的补充产品。在如今越来越多人将车内空间当成是工作与生活之外的“第三空间”场景中,车载智能同样可以与“全家智能”那般,以手机为数字“1”,将车载智能的功能增设到后面的数字“0”。

而上汽集团的车载智能数字“0”,则是源于其引入的AI大模型。在该AI功能上,不仅能实现基础出行功能,还能根据用户喜好定制个性化座舱设置、剪辑路书等,在驾驶习惯、体感温度、音乐氛围等多领域主动给予关怀。且随着技术持续迭代升级,上汽的AI汽车还将深度融入更多生活场景,如与智能家居系统无缝连接,在车主遭遇突发状况时迅速联络救援机构等,不断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车企集团若是真正想要拉进与用户的关系,还需要踏出的第一步是“眼缘”。设计美学之于汽车消费者的消费情绪,已经是不需要强调的关键,毕竟谁都不想成为朋友圈中那个“买了辆丑车”的人。如今上汽邀请全球汽车设计大师约瑟夫·卡班,在他的引领下,未来一年将推出十多款全新车型,展示全新设计语言。无论是追求极致速度的运动型跑车,还是宜商宜家的皮卡,都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以独特的设计美学塑造品牌独特魅力。
内外兼修:上汽的未来布局
如今,上汽正在积极整合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让资源更集中、目标更聚焦、效能最大化;把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整合为大乘用车;组建成立上汽商用车,构建技术共享、全球先进的商用车发展战略。同时,坚持“朋友圈原则”作为触动市场和用户的“外家拳”。当“内家拳”和“外家拳”内外兼修,形成“组合拳”,上汽就能够以多样性、丰富性的战术,实现“全球 + 本土”两个战略市场的持续发展。

面对未来,上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将打出三套拳法,拳拳到位。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上汽“跪着学习的谦逊,站着创新的勇气”的态度。上汽深知,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潮流,只有勇于创新才能脱颖而出。
最后
上汽集团在4月10日的这场发布会,不仅仅是一次品牌展示,更是一次对行业未来的深度思考与积极探索。相信在未来,上汽将凭借独特的品牌基因和战略布局,在汽车产业的变革浪潮中乘风破浪,引领我们驶向更加美好的出行未来,勾勒出未来驾车出行的新篇章。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