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1917年老照片:四川汶川的瓦寺土司官寨,真实的土司模样出人意料

1917年老照片:四川汶川的瓦寺土司官寨,真实的土司模样出人意料
2021年07月27日 17:42 新浪网 作者 拾文客栈2017

  

2008年5月1日,四川汶川爆发了一场8.0级大地震,一时间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小镇的名字。事实上在此之前,汶川可谓籍籍无名,而以这样一种方式让汶川走入人们的眼中,属实太过惨痛和无奈。

  

  作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小县城,汶川不仅是熊猫家园,还是大禹故里。同时也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早在汉武帝时期就被设立成郡,是为“汶山郡”,后改郡为县时得名“汶川县”。

  

而这里很早之前就聚居了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最多的是羌族,自古以来朝廷对于汶川少数民族就以拉拢安抚为主。明朝更是在汶川设立了土司,由少数民族自己管理当地,以缓解内部矛盾,实现以夷治夷的目的。

  

  土司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官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少数民族在各个地区设立的政府机构,而狭义则只代指当地的土官。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两代的土司就相当于当地的土皇帝,他们不仅有管理土地百姓的权力,还有招募军队,世袭传承的习俗。

  

因此在明朝曾经一度因为土司的权力过大,而有过“改土归流”的想法,但是考虑到各地少数民族和汉人的矛盾,最后明朝还是沿用了自元朝开创的土司制度。

  

  在汶川也有土司,汶川的土司叫瓦寺土司,据说其祖先来自于西藏琼部。而汶川的瓦寺土司官寨,则是土司居住和办理公务的场所。位于汶川县玉龙乡禹山村内,始建于明代中期,是目前四川境内唯一一座明代城堡式土司官寨。

  

而在1917年,一位美国人甘博到访四川,来到了汶川土司官寨,并且用手中的照相机,为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下面这组老照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百年前真实的瓦寺土司官寨,还展示了当时土司的真实模样。

  

  瓦寺土司官寨的整体结构走向是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为68米。现在仅存东北西三面墙,而在1917年,南墙还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老照片中清楚地看到。

  

土司官寨中的建筑以木头和石头为主要材料,用片石头修葺围墙,再用石灰和糯米汁勾缝,可以抵御风霜雨雪数百年之久。而在围墙之上则是木制的房屋,房屋上层为望阁,以木板作为间隔分出了许多房间。

  

  而土司的办公署则是四合院布局,分为前厅和后堂。前厅是会客办公的场所,而后堂则是土司的私人房间。整个办公署威严大气,有着明显的明清建筑风格,但是却又和汉族建筑不同,有着少数民族的粗犷和豪迈。

  

至于瓦寺土司与我们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他不仅不是一个野蛮的“蛮夷”,反而是一个读过书的知识分子。在美国摄影师中间的土司索代庚看起来有些矮,穿着长袍马褂和懒汉鞋,一幅瘦小的样子。但实际上他却掌握着瓦寺土司官寨的生杀大权。

  

  甘博称呼索代庚为“索先生”,由此可见索代庚不仅读过书,而且颇有学识,甚至精通英语,因此能够和甘博无障碍的沟通。在一张索代庚和儿子索观澐的合照中,不难看出这对父子都是读过书的,索观澐看起来也非常聪明睿智。

  

不过土司官寨中的百姓就过得比较艰难,他们普遍穿着简陋甚至打满补丁的衣物,每天都要劳作。而糟糕的卫生条件也让他们身患疾病,而这就是当时底层老百姓的真实写照。

  

  不过好在当地属于羌族,羌人妇女没有裹脚的习惯,因此许多女性也成为了重要的生产力。在照片中经常能够看到女性赶着牛羊下山放牧,如果是裹足的女性可能连山路都走不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