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传承百年的挂面工艺,已成备受关注的非遗

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传承百年的挂面工艺,已成备受关注的非遗
2020年12月03日 22:16 新浪网 作者 朱桀的天空拥有了颜色

  “家乡味道勾起人们味觉欲望的同时,更唤醒人们对于家乡的记忆。”人在异地,除了怀念家乡的亲朋故友,再就是怀念家乡那最熟悉、朴实的味道了!此次来到素有“包公故里”之盛名的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我尝到了挂面之乡的味道。

  

  虽说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美食的多样性已经遍及各地,但“北方吃面,南方吃米”这种传统的想法,似乎还是在很多人脑中根深蒂固。中国人喜欢吃面食,一般而言,面食也确实在北方更受欢迎。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面食的种类也千变万化,面条、包子、水饺、馒头……各式各样,层出不穷。就拿挂面来说吧,相信你随便去一家超市,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次在肥东吃到了一种没见过的食物——挂面圆子,它肉香绵软,滑爽润喉,在当地是很家常的一道特色美味。而它的原材料则是当地一道特色纯手工面食——“竹塘挂面”。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了“挂面”这种“快餐”,不过当时是叫“须面”。相传古时,家人为了能让在外奔苦的亲人吃到面条,便把擀切好的面条晒干捆把,连同调好的酸汤送到工地,供亲人享用。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就成了今天在民间及宴会上常见的酸汤挂面。对于每一个肥东人来说,鸡汤挂面、泥鳅挂面、挂面圆子等都是他们最熟悉的家乡的味道。而这些美食的原材料——“竹塘挂面”,则是来自被誉为“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的安徽省肥东县桥头集镇的竹塘村。

  

  

  在安徽合肥肥东县桥头集镇的“竹塘挂面村”,每当艳阳高照时,都能看到房前屋顶到处都挂满了细如琴弦的面条。据当地制作挂面的老师傅介绍,竹塘村与四川省中江县觉慧村、陕西省兴平市时下村,并称为中国三大挂面村,有百年传承的纯手工制作工艺,做挂面的传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制作竹塘挂面,要经过淘麦、晒麦、磨粉、盐水、和面、揉面、醒面、滩开、划条、盘条、醒面、上竹、拉升、醒面、上架、拉面、晾晒、切面、包装、进箱等18道工序,不仅费时费力,还很讲究技巧。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做出来的挂面才如此的口味独特,嚼劲十足。比如说上架的时候,我们看见的架子上的挂面有2米多长,但其实一开始只有四、五十公分长,然后用手来慢慢拉长,这拉面的力道可是极难掌握的,没个几年的工夫根本就拉不好。还有面条晾晒的时间也要把握好,不能晒不干,又不能晒太干。而且晒完的面还要先在案板上放个把小时,“让面回一回性”,才能入框,否则也容易断。

  

  

  如今虽然竹塘挂面制作工艺现已是非遗“挂面村”,“竹塘挂面”也已成为备受喜爱的非遗产品,走向了广泛的市场,也带领当地人走向了致富的道路。但竹塘村流传百年的挂面手艺与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都面临着传承的困境,因为村子里做挂面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很多年轻人都因为辛苦不愿意接手这门手艺。希望未来的日子里,在各界共同的努力下,“竹塘挂面村”能够让这百年传承的纯手工挂面制作工艺继续传承下去,也让做挂面的传统一直延续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