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主题教育先进事迹与经验报告会

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主题教育先进事迹与经验报告会
2019年11月08日 22:41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网

  图集

      新华网广州11月8日电(郑天虹 卢庆雷)11月7日,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与经验报告会。多位教师代表登台讲述了先进人物事迹以及学校在精准扶贫、基层党建、学生思政等工作上的优秀经验,为大家树立了精神上的模范、实践中的标杆,引起师生员工强烈反响。

  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主题教育先进事迹与经验报告会

      陈国坚:“华工字典”和“华工雷锋”

      2019年10月9日凌晨,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原馆长陈国坚因病去世,而就在前一天晚上,72岁的他还在笔耕不辍,伏案工作。

      在学校档案馆退休教工张娟娟眼里,陈国坚对档案利用有着满腔热忱,对校史挖掘有着执着坚持。在档案馆的10年里,各类综合档案及相关史料,陈国坚至少翻阅了5遍以上。工作之余,陈国坚还常到二手市场淘旧书刊、旧报刊,将其中刊登的关于学校和高等教育相关的报刊资料逐一剪贴成册,详细标注出处、时间等信息,共整理了几十本。

      广泛的涉猎和博闻强记,令陈国坚脑海里存储了大量文件、数据和华工故事,甚至连事情的年月日、哪本档案资料的哪一页,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而经年积累的报刊资料不仅被学校相关部门和师生所利用,也为兄弟学校解决过大问题。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派人来广州查找钱学森回国的资料,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们来到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结果陈国坚很快查到1950年10月广州科学工作者联名致电联合国和美国,呼吁立即恢复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人身自由的电文,以及1955年10月华南工学院迎接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归国抵达广州的新闻报道。

      在高教所的同事刘金程说,在大家眼里,陈国坚是大家熟悉的“华工字典”,也像是一位“华工雷锋”。

      他有一个水果篮做成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起子、钳子、钉子、锤子、网线等工具,不管是办公室,还是同事家里,需要修理什么东西,提着就可以走。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管长”——管事儿的长。

   张健:在云县的扶贫“云”生活

      2017年5月,华南理工大学扶贫干部张健离开妻儿和母亲,来到云南云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在大寨镇新合村走访时,张健遇到两个小女孩,她们住在破旧土坯房里,梦想能够好好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两年多来,张健和队员们共培训云县和临沧市领导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次,争取捐赠物资价值1300多万元。通过爱心浴室项目,让1600多名中小学生洗上了热水澡;通过“爱心包裹”项目,让1154名小学生用上了新书包和新文具;通过教育信息化提升,让5000余名山区中小学生零距离接触到计算机及互联网;通过医疗帮扶,为云县200多名患者减轻了病痛……

      张健和工作队员们创新通过展销会等形式,把云县产品引进了华南理工大学,开展消费扶贫,学校饭堂还固定开设了云县米线专窗,“爱心茶”和“爱心水”的畅销,也反哺着云县教育。

      在他和扶贫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华工与云县六年携手攻坚,云县贫困人口数量从2012年末的5.28万人下降到2018年末的813人,贫困发生率从11.70%下降至0.24%。云县的扶贫项目连续两年获得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张健也获得了云南省“扶贫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魏争:157万字书写的理想和青春

      自2009年成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本科生辅导员以来,10年间,魏争写了17本工作笔记,总计157万字。

      刚工作后的第一个国庆节,魏争准备一个人去沙面逛一逛,出发时在饭堂碰见了两个留校的学生,于是他们结伴游览了沙面。回到学校后,魏争收到了学生的短信:“老师,谢谢你带我们看看广州,要不然我们俩今晚肯定是去网吧了。”她把这句话记在了笔记里。也就是在那时,要做一名和学生“一路同行的辅导员”,便成了魏争的初心。

      “和学生在一起非常幸福。”10年来,她舍不得错过每一次班级活动、每一次与学生相聚的机会,在宿舍、饭堂、教室、操场,随时随地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她坚信自己多做一些,学生的大学生活就会“更充实,更精彩”。

      一次次与学生的谈话记录,一场场班会、活动、会议笔记,一段段梳理反思和解决方案,包含了学生的动态、变化、问题、反馈和细节,包含了党团班级的发展轨迹和互动逻辑,包含了与同事和团队共同切磋、团结协作的学生工作实践成果,这些都如实记录在笔记里。

      一位同事曾经这样评价魏争的工作笔记:“还原现场,你可能会总结出,90后学生是怎么表达焦虑的,学生在跟老师一起开会讨论时是如何体会民主参与的。这些都是很珍贵的原始材料。”

      报告会上,陈国坚老师的感人事迹以及来自扶贫一线、基层党支部和辅导员岗位的奋斗故事,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前来听讲的师生。

      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张佳文表示,报告会内容丰富,宛如一场华园的精神游历——从学校老一辈的敬业奉献开始,到脱贫攻坚一线书写的华工担当,再到思政岗位上感受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幸福,这些更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辅导员的理想信念:和学生在一起,每天都要全力以赴。

      “这一次报告会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一股在身边的力量,能够随时鼓励你,推动你前行,”2017级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陆烨贞说。

+1

  【纠错】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华南理工大学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