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激活家门口产业链 “粘村”摇动党建引领贫困村振兴“响铃声”

激活家门口产业链 “粘村”摇动党建引领贫困村振兴“响铃声”
2019年11月13日 15:31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11月13日电 (记者闻有成)黄河南岸,昔日道路泥泞的贫困村,出个门鞋都能被黄泥粘掉,雨天根本不能出屋的远近有名的“粘村”——中牟县狼城岗镇北堤村,把我国农村七里营刘庄、安徽小岗村等党员干部带头脱贫致富的先进经验,变成打造沿黄河大堤水果采摘带,发展苹果种植和观赏鱼养殖两大特色产业,建设设施高效农业、蜗牛养殖、内循环水产养殖及甲鱼水稻共生生态种养三个基地的生动实践。在乡村振兴中激活家门口产业链,真正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人人有活干。全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从泥巴路上走出自我创业的脚步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记者来到黄河大堤南的北堤、撑堤两个自然村采访到,村子曾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如今,这里占地270亩的水稻田周边被内循环渠水包围,渠水不时有甲鱼向堤边攀爬。北堤村稻鳖共生生态循环种养基地,被当地村民称之为“宝地”,

  “以前村里数我家最穷,主要是没活干,也不想出去打工。现在在这里看场地,一天就有100多的工资,最忙时我2月挣了1万多。”村民赵长富说,村里以前啥产业都没有,到处都是泥路,更别说出去打工了。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了工作。

  郑州市农委数据信息处副处长王向平,现为中牟县狼城岗镇北堤村第一书记。在基地他对记者说,上任第一书记的那一刻,就已发誓“全村不脱贫,自己不离村”。

  如何让村里人快速脱贫,王向平想了很多办法,也走过很多弯路。

  最快的就是招商引资,可村里连路都不通,企业根本不愿意进驻,招商之路看来短时间内无法达成。那么只有自主创业这条路最为实际,肥沃的土地正是我们最好的资源,王向平开始寻找一条让农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脱贫路。

  稻鳖共生生态循环种养基地是今年5月启动的,现已形成一体循环生态产业链,鱼塘淘汰掉的小鱼喂甲鱼,甲鱼粪便滋养水稻……。忙时最多可用工人100人,长期看护6人,有效解决了本村务工问题。

  2018 年,北堤村引进庭院蜗牛养殖,可害怕没保障的村民并不敢轻易试水,最终5名党员主动带头开始养殖,才使得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加入到养殖队伍。

  村里与河南绿尔农业签订了订单式蜗牛养殖协议,采取订单式产业发展模式,公司统一供应种牛,全程负责技术指导,最低保底价每公斤 8 元回收。在技术帮扶方面,公司采取全程技术指导、全过程跟踪保障,从养殖到销售公司负责到底。

  2019 年,已投资 100 万元,建设 50 亩蜗牛养殖基地,吸纳更多的群众加入,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在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公司直接供应种子、肥料,全程负责技术指导,公司与农户签订保底协议,正常产量群众得 40%,公司得60%,超产部分,群众得 80%,公司得 20%,劳动力入股,让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下一步,还要发展蒲公英茶叶和蜗牛深加工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慈善超市”带残疾商户迈精确扶贫步

  村民马瑞红因身患残疾,不能外出务工就在自己开了个小超市。可这家只卖烟和小孩零食的超市,因为销售范围过窄而少人问津。

  王向平号召村民为马瑞红筹集了“第一桶金”,帮其打通健全日用品的进货渠道。马瑞红也不负众望,生意做的是越来越好,而她回馈村民的则是商品价格10%的下幅。

  这样村民帮助了她,她又帮助了村民,打造出了中牟县首家村级慈善超市。

  2018 年以来,北堤村与媒体、电商、社会开展深度合作,先后成功举行了西瓜、苹果现场采摘网上现场直播,连续两年开展“你买西瓜”就是扶贫系列活动,举办了北堤村苹果采摘文化节、苹果花节,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为水果销售拓宽了渠道。近年来,先后动员社会力量购买贫困户家庭爱心蒜薹5万多斤,销售爱心西瓜 70 余万斤。

  近年来,北堤村携手民革中州大学委员会捐建“爱心书屋”,助力农村教育发展;成立了北堤村教育基金会,募集基金 7 万余元,2019 年又注资 3 万元,为12 名新考入大学的孩子发放助学金 2 万元;改善卫生医疗条件,慰问困难群众,为学生购置学习用品、发放过冬棉衣、爱心奶等。

  王向平说,资助大学生,主要为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促使他们将来用一颗感恩的心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摇动党建引领贫困村振兴的响铃声

  近年来,北堤村按照“党建领村、产业强村、文化兴村”的总体思路,依托村集体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产业项目,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林果种植 1200 亩、水产养殖面积 1000 亩,已形成当地特色产业,带贫效益明显,以蜗牛养殖和稻鳖共生生态循环种养为代表的新型产业规模正在不断发展。现已逐步形成了“一带、两特色、三基地”产业发展模式。

  据村党支部支委介绍,北堤村近年来争取各项资金,完成铺设田间水泥道路6500米,铺设灌溉水管线13000米,新安装(200KVA)变压器6台、埋设低压电缆25000米、改造配套机井38眼,修建污水管网10000多米,户户通建设铺水泥路7500米。

  几年下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10万元突破到150万元。2018 年 11 月份,引进公司,签订 400 亩土地流转协议和扶贫项目温室大棚租赁协议。土地流转租金 1600 元/亩/年,归村集体收入,其中 1300元为群众分红,300 元用于民生实事;温室大棚租金 42 万元/年,其中 30.8 万元用于全镇带贫资金(308 户,每户每年 1000 元)。

  2019 年,投资 135 万元建设内循环水产养殖及甲鱼水稻共生生态种养 270 余亩,属集体土地,租给正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土地租金 1600 元/亩/年,归村集体收入,其中 1300 元为群众分红,300 元用于民生实事。(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产业链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