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抗疫”见证物成博物馆征集重点

“抗疫”见证物成博物馆征集重点
2020年04月02日 09:28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网
“抗疫”见证物成博物馆征集重点
“抗疫”见证物成博物馆征集重点

  近日,广州地区各大博物馆、纪念馆纷纷发布征集公告,面向社会征集藏品。记者发现,在常规的年度征集之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见证物,成为多家博物馆的征集重点。有博物馆人士表示,今天的见证物,就是明天的历史。

  主题展览:“抗疫”题材展正在筹备中

  2月28日,广州艺术博物院发布了关于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美术作品展的公告。院长王平介绍,疫情暴发至今,涌现了很多感人瞬间和值得载入史册的故事,艺术家们也为此潜心创作了大量艺术精品,当中不乏精致小品及匠心巨作。这些作品也是今后院方藏品中所不能或缺的。目前艺博院已经收到社会各界通过电子邮件寄来的作品信息数十件,包括国画、雕塑、漫画、水彩、综合材料绘画以及艺术剪纸等。征集信息与线索仍在不断增加。此次征集工作将会延续至本年年底。

  广东省博物馆也在3月11日发布征集“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展品的公告,面向社会征集本次抗击疫情中使用过的防疫物品、物件、文件、图像、音视频、艺术作品、媒体报道等。

  记者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获悉,馆方在2月28日启动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影像资料征集,广东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及其他工作者的抗疫影像,媒体在抗疫一线拍摄的录像、照片,广东支援、帮扶湖北等地的录像、照片,社区街道防疫管控工作的录像、照片,志愿服务影像,与抗疫相关的原创艺术作品,如歌曲,诗朗诵、音乐剧等都纳入了征集范围。目前馆方已经征集到包括中山三院、中山一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院方提供的影像资料300余份,其中不少是抗疫一线的一手记录。基于这些藏品的展览也在筹备之中。

  常规征集:艺博院为筹建新广州美术馆做准备

  记者了解到,征集、捐赠这些日常工作令广州的博物馆收藏日丰,成为博物馆藏品体系完善、展览推陈出新、研究底蕴深厚、宣传不乏亮点、交流常葆生机几个功能的重要保证。

  广州艺术博物院经历了三次捐赠收藏高峰。第一次为1956年至1966年,大批艺术家、收藏家的捐赠为美术馆收藏奠定根基;第二次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容庚先生、杨铨先生的捐赠使藏品更是锦上添花;第三次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通过建立名人馆,收入了大批成系统、成系列的美术大家作品。今年艺博院也开始了本年度其他藏品的征集。这项工作主要是为筹建新广州美术馆做准备。征集范围主要包括全国美展铜奖及以上作品、或全国专项银奖及以上作品,或省美展金奖作品;广州市籍和岭南地区艺术家的作品等。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曾玲玲介绍,今年的征集内容更加集中,比如外销银器、壁纸、铜胎珐琅、绣品等以填补空缺为主,纹章瓷、外销画会优中选优。

  农讲所纪念馆文物保管部主任孟育东介绍,今年的征集重点除了“与农讲所历史相关的近现代文物”“与学宫、科举等传统文化和教育相关的文物”两个常规大项外,特别为筹备《1921-1927中国共产党在广州》(暂定名)大型展览征集相关藏品。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方面介绍,今年的“当代物证”征集力度也比较大,有反映广交会发展变迁,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发展;广东地区引进外资、创办证券交易所,机场建设、地铁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的相关实物、照片、文献。

  相关链接:

  院长 “亲声导赏”讲国宝

  日前,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上线了几段视频:院长王平亲自出马,为观众讲解馆藏国宝的前世今生。

  馆长“触网”讲藏品,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新鲜事。此次挑选的三件藏品,代表了艺博院馆藏的最高水准。其中,《秋树聚禽图》是广东南海大画家林良的代表作。王平介绍,林良是明代宫廷中最杰出的水墨花鸟画家,也是广东绘画史上第一个进入宫廷的画家。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粗中有细,放而有度,气势沉雄自若,在明代院体画中独树一帜。林良的成功,不仅仅使广东美术终于有了广东籍画家扬声宇内的荣耀,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中国古代花鸟画史上一种水墨淋漓而又法度森然的新风格的诞生。这件作品为容庚先生捐赠。该图由于保存良好,完好如新作,国家文物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具有真、精、新之三美,为林良存世作品中极精之品。画作描绘了深秋时节,一群鸟雀栖息在枝头的景致。枝叶寥落的乌桕和竹子前后交织,虚实相间,一群寒鸦和小麻雀穿插在枝头上,以浓重润泽的墨色渲染慈乌的羽毛,鸟腹、颈部上则染上淡淡的白粉,黑白对比强烈,鸟儿毛茸茸的感觉栩栩如生。他又以极淡的墨色加浅赭色点染小雀,使之轻盈灵动,呼之欲出。

  另外一幅是《墨竹图》,王平介绍,文同是北宋有名的文人画家,同时也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表兄,文同博雅嗜古,文学修养深厚,善作诗文,长于书法,精于绘画,尤以画墨竹著称。他一生酷爱竹子,在任知州和知县官职期间,常常流连于山野的竹林之间观赏竹,还把他自己所画的墨竹尊称为“墨君”,把自己的居室称为“墨君堂”。苏轼为其作了《墨君堂记》。文同开创的写意画法,纯以神行,他画竹时所见之竹,已不是自然生长之竹,而是文人的“胸中之竹”的意态。他的墨竹画在中国的花鸟画中开创了象征主义的先河,影响了元明清以来的文人画家。

  王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艺博院里收藏有大量极为精彩的美术作品。有些作品并不能经常性地与观众见面,有些作品观众看了之后,对其艺术地位、创作故事等有价值的信息,所知不多,怎样才能让这些宝贵的艺术财富更好地服务公众?采取视频讲解的方式,是一种适应当下新媒体传播环境的新尝试。作为馆长,自己有责任把这些有趣、有益的内容讲给大家听。第一次的讲解,自己有点不适应,但也积累了经验,相信也会讲得越来越好。麓湖之畔的这座艺术宝库,目前展厅虽然还没能开放,希望大家以这种方式,亲近它,期待更好的重逢。文、图(除署名外)/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李偲毓 柯楚彬 段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