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让黄河成为造福宁夏人民的幸福河——宁夏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成为造福宁夏人民的幸福河——宁夏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0年04月08日 09:17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宁夏久享黄河之利,境内397公里河水,水田林网、阡陌纵横,饶谷多畜、瓜果丰盈,成就了“塞上江南”的富庶与荣光,赋予了神奇宁夏的多彩与妖娆。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美、因黄河而兴,这是母亲河对宁夏的偏爱。换个角度看,黄河安则宁夏安、黄河美则宁夏美、黄河兴则宁夏兴,保护好母亲河,既是一道确保安康的生命题,也是一道亟需破解的发展题。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黄河保护和黄河治理,接连召开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作出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的部署,以实际行动精心呵护母亲河,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宁夏乐章。

  建设美丽新宁夏,是宁夏人崭新的时代梦想。

  建设美丽新宁夏,必须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黄河保护为抓手,推动资源整合、措施综合、部门联合、产业融合,倒逼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新宁夏,必须立足全国看发展、站在流域谋发展、着眼长远抓发展、心系民需快发展,动起来、跑起来、活起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

  梦随黄河逐浪高,塞上江南起宏图。这注定是一篇以黄河为笔、山川为纸的“大文章”,是一个惠及民生、福荫子孙的“大工程”。

  4月4日至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润儿利用清明节小长假,先后到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沿黄河岸线实地调研堤防建设、流域治理、生态保护,查问题短板、看项目工程、商办法举措,一路思考、一路谋划、一路叮咛,“塞上江南因黄河而闻名,‘神奇宁夏’因黄河而美丽,宁夏人在保护黄河上有特殊使命、特殊责任、特殊职责,要以感恩之心尽好保护之责”。

  黄河安、宁夏安,“堤路结合”让黄河安澜无虞

  苍龙盘旋、穿山裂谷,黄河自黑山峡奔腾而出,涌入宁夏地堑,卸下一身桀骜,在宽广的河道上闲庭信步。

  但,温柔静好的样貌并不代表她就此敛了性格、没了脾气。

  2018年7月,特大暴雨引发山洪,贺兰山局地暴发五十到二百年一遇洪水,黄河宁夏段上游先后2次形成编号洪峰,所到之处田地被冲、作物被毁、房屋被淹,人员紧急转移。在这场灾害中,民警王永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是一段苦涩的记忆,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黄河素来多淤、多决、多徙,不按常理出牌,不走寻常道路,加之沙质河床抗冲能力差,塌岸毁田现象频发。

  盛世治水,水治则天下宁;长河安澜,河安则百姓安。

  “堤防安全是第一位的,是确保黄河安澜的根本保障。”4月6日,陈润儿到吴忠市利通区梅家湾现场查看控导工程。

  走上梅家湾堤防,河水汤汤,湍急向前,堤防上码放着应急用的人字垛、砌护石。工作人员介绍,梅家湾曾经是个极易决口的“老病号”,稍不留意就会冲田毁地,工程改造加固后,2018年、2019年汛期经受住了大于3000立方米/秒洪水考验达60天,保障了一域安宁。

  陈润儿还是有点不放心,叮嘱水利部门和地方负责人,要通过实施一批水利工程加固、提升黄河岸线堤防,“城市防洪要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标准,其他地区要提高到五十年一遇的标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来,宁夏紧盯黄河流域突出问题,坚决清理“四乱”,启动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实施一批小型工程,连通河湖库坝、贯通沟渠管网、畅通灌排渠系,舒筋活血保黄河长久安澜。

  新时期,黄河治理,某一个项目单枪匹马、某一个县市埋头单干显然已不合时宜。

  正在谋划实施的银川都市圈北部河东生态灌区项目,将石嘴山至银川沿线的8个小散扬水泵站集约改建成1个输水工程。

  一线水脉便是一条潜在的产业带。石嘴山依托该项目一体谋划了拦洪堤防、国土整治、特色种养、道路交通项目。

  “我们引进伊利乳业,建立了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堤防修通后,农业上可与兴庆区的宝丰牧场互通有无、互动共进,工业上连通宁东基地煤化工项目,与我们的精细化工原料互补、产业联动。”提及陈润儿调研时给出的“堤路结合”方案,石嘴山市委书记王文宇兴奋不已,称“堤路结合”不仅能加固堤防、提升标准,还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快速通道,将来堤防便是一条生态带、产业带、景观带。

  黄河治理得好,则全域受益,造福子孙后代;治理得不好,引发洪水等灾害,牵一发而动全身,上中下游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目前,宁夏黄河治理还存在冲沙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宁夏将立足全流域治理,开展重点河湖生态治理保护,加大重要水生态系统修复,彻底消除‘四乱’安全隐患,恢复黄河流态自然;同时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实施一批综合性重点工程,切实缓解河床抬高和对下游悬河的影响,为黄河安澜作出宁夏贡献。”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白耀华说。

   清欠账、补短板,让黄河水质提升

  守护好黄河,就守护好了宁夏发展的根基、发展的未来、百姓的幸福。

  曾几何时,宁夏人河争地皮、产河争空间,部分河段被迫改道,河床裸露脆弱,入黄水体黑臭,黄河代谢系统逐渐紊乱,导致毛渠不畅、干流受污、黄河失色、局地断流……宁夏还因入黄水质不达标登上了中央环保督察的“黑名单”。

  历史欠账不仅躲不过,还成了制约发展的短板,如果再不悬崖勒马,必定步入死循环、走上不归路,贻害子孙后代、贻误发展时机。

  宁夏直面问题差距,在思想深处“闹革命”,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沿黄各市县关停沿河砂场、搬迁污染企业、退出养殖产业,入黄排水沟全部纳入排污监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全部提标改造,全区3670名河长、228名湖长走马上任、守护河湖安康,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母亲河气色逐日向好。

  在调研水利厅,与国土资源、生态环保等厅局负责同志座谈时,陈润儿多次强调一个观点:黄河治理既要算长远账、经济账、生态账,更要算全局账、发展账、幸福账,不能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绩,要以保黄河Ⅱ类水质倒逼上游排水水质提升。

  青山就是美丽,绿水就是幸福。

  兴庆区通贵乡河滩村村级河长田斌至今最有趣的记忆,便是年少时结束一天的劳累后到家门口的永二干沟钓鱼、耍水、嬉闹。那个时候的永二干沟,阳光下能看见鱼在游、草在动。不知何时起,永二干沟脏了、臭了,村民夏天不敢开窗户。

  2018年起,银川市对永二干沟实施了一系列“大手术”,清淤截污、建设湿地、沟道砌护、封堵沿线排污口,记忆中的永二干沟逐渐重现往日“容颜”。

  “沿沟建起了湿地公园、微地景观,水清了、鸟多了,居然还成了旅游景点。”如今的田斌,已然不能像儿时那样再去耍水找乐子,但就这样一眼不眨地看着,也是满心欢喜。

  茹河清了,葫芦河清了,苦水河清了……随着一系列整治工程的实施和专项行动的开展,黄河的枝叶经脉一个个徜徉回春。

让黄河成为造福宁夏人民的幸福河——宁夏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吴忠过境段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床宽阔、水流平缓。 记者 左鸣远 摄

  “就全区而言,生态治理还存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污染物排放量超出水环境容量、污水处理厂亟需提质增效、河道沟渠周边农业面源污染突出等一系列问题。”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柏森说,治理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还要下更大气力治理重点入黄排水沟和污染较重的黄河支流。

  黄河治理既要有宏观的思维和视野,更要有“绣花”的功夫和耐力。

  “现在治理河道,一定要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每个段面、每个层级都要有控制标准,上游和下游都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4月5日,陈润儿在石嘴山市调研三排五排入黄段人工湿地建设项目时,以三排治理为切入点,从减排、截污、治理三个层面提出具体要求,从分段、系统、源头三个治理维度,水质、水源、水量三个补水角度,系统阐述了治理的“绣花”方法。

   黄河美、宁夏美,让黄河岸绿景美

  保护黄河、让黄河美起来,首先要尊重规律、顺应自然。

  宁夏严格落实空间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产业、城市与黄河和谐共生、相融共济。

  水系相衔、湖泊相连,是宁夏沿黄城市的一大特点。

  如何把特点做成亮点,进而打造成品牌?

  抓住大机遇,谋划好项目,把蓄水工程和节水工程统一起来、骨干工程和配套工程统一起来、大型工程和小型工程统一起来、生态工程和生产生活工程统一起来,精修流水的渠、畅通末梢循环,做大盛水的盆、增加湿地面积,构建良性循环水生态,打造入眼皆景水景观。

  湿地不仅是城市的“后花园”,也是涵养生态的功能区。

  陈润儿十分关心城市湿地建设。4月4日至6日,他先后到鸣翠湖、星海湖、凤凰岛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湿地生态涵养、功能发挥、退耕还湿等情况,指出城市湿地既是生态工程、民生工程,也是幸福工程,从规划、建设到管理都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既发挥湿地保护作用,也发挥城市景观作用,让湖连起来、水流起来、生态活起来。

  位于青铜峡的凤凰岛沿河滩地,曾经临河而建的别墅、餐厅、娱乐设施等已被拆除,岸际辽阔、河面舒展,新生的水草在春风里摇曳。

  看到大面积退还的滩地,陈润儿叮嘱当地领导,自然生态景观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来,一定要加大黄河两岸生态建设力度,做好规划设计,实施一批重大堤防工程、湿地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建设一批产业带、生态带、景观带、文化带,让沿岸的绿色更多、风景更美、产业更强。

   黄河兴、宁夏兴,让黄河水尽其用

  长期以来,宁夏发展中,一直纠结着一道难解的“水问题”:一方面水资源匮乏,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一方面得天时地利,粗放式用水普遍,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九成以上,大水漫灌、用水低效。

  宁夏的发展,有了水、一切都好办,没有水、一切都无从谈起;有了水、就有了源头,没有水、就走到了尽头。

  陈润儿曾在多次会议和调研中算过这样三笔“水账”:

  1立方米水用在农业上产生的效益是4.7元、用在工业上是39元,相差8.3倍,宁夏许多产业高耗能高耗水,降耗增效空间非常大;

  1亩地种水稻,用水1200立方米到1400立方米,种植葡萄、枸杞只需要200立方米到300立方米。1亩水稻的用水量可以种6亩葡萄或枸杞,但6亩水稻的效益远比不上1亩葡萄或枸杞,效益换算相差三四十倍;

  在污水处理上,工程处理1立方米2元钱,生物处理1立方米0.2元钱,而且处理后的中水还可以作为湿地补水。

  积水为河,不让涓涓细流。

  充分利用水资源,宁夏双管齐下:一方面开辟水源,建设水利工程、增加湿地面积、保护渠系生态不断流,实施一批小型工程,使中水、洪水、雨水资源化,留住每一滴“走过路过”的水;一方面改变“摊大饼”的粗放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高效节水农业,实施滴灌喷灌微灌,让每一滴黄河水物尽其用。

  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万亩苹果基地里,企业在果树根部埋入灌溉主管、在地面铺架灌溉毛管,果树根据长势“点餐”,拧开阀门即可“畅饮”。“以前,一亩地全年灌3次水,每次用水量200立方米左右,人工费每亩至少120元;现在,每亩果树一年滴灌10次到15次,只需150立方米水,用工量也大大减少。”企业负责人介绍。

  这样的节水措施,正在利通区的蔬菜基地,贺兰县、永宁县的瓜菜基地,红寺堡的枸杞种植基地,以点到面逐渐推开。

  在发展中反思,在发展中纠偏,在发展中成长,人与自然逐步走向和谐共生,而黄河的综合性治理、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才刚刚起笔。(记者 马晓芳 姜 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宁夏生态保护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