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拿什么实现从“数字遗民”到“数字移民”的切换?

拿什么实现从“数字遗民”到“数字移民”的切换?
2020年08月12日 09:20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网

  据羊城晚报昨日报道,“只是在网上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怎么‘奶奶好’就刷屏了?”据报道,在用户平均年龄仅21岁的视频网站bilibili(以下简称“B站”)上,89岁广州老人江敏慈是最高龄的up主(在互联网上上传视频的博主)之一,自今年4月发布了第一条视频,三天粉丝量就突破了十万。江敏慈录制的一条题为《我90岁了,可以来B站做up主吗?》的视频,截至8月9日已有473.1万的播放量。

  江敏慈确实了不起,她身上有两个可贵的品质:一个是好奇,一个是好学。好奇体现在对新事物感兴趣,比如对B站并不满足于围观,而是想走进这个年轻人的世界;好学体现在学会了视频创作——每次录制前,她都要认真做好提纲,并和孙子讨论了解年轻人的想法,还上老年大学选修了视频剪辑的专业……这种认真态度和专业精神,令人动容。

  江敏慈的鲜活故事告诉我们,尽管年轻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但老年人同样可以在网上唱主角。在年轻人玩得很溜的网站上,老年人也有可能“喧宾夺主”,征服一众年轻人。

  更可喜的是,江敏慈并不孤单,像她这样活力四射的老人还有不少。比如,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便活跃着一批中老年网红,他们的“粉丝”数万到几百万不等。有句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他们在时代飞速运转的过程中力争不掉队,在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今天力争不脱节,努力融入社会,不仅有存在感,更有获得感。

  同时,也不应回避,在庞大的老年人中,还有一个沉默的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被时代所“抛弃”,他们无法充分享有互联网红利,他们甚至在新技术应用中被“碾压”得无比狼狈。比如,有媒体报道,有一些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不懂得如何出示健康码,这让他们的出行变得艰难。

  对此不可无视,更不可认为他们就该被甩下。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品尝到那些“数字遗民”的无奈,更重要的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他们有权利与时代同行,有权利享受到互联网新技术带来的便利。

  截至今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6.7%,即约为6057万。这数千万老年人,如何实现从“数字遗民”到“数字移民”的切换?

  一方面需要自身努力,拿出不服老的劲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步入人生晚年,不代表他们没有求知欲,更不代表他们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调查显示,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应用,集中于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方面,但一些看似年轻人专属的便捷功能也开始融入中老年人生活当中,如看视频、手机支付、手机导航、打车服务等。这种操作一旦掌握,老年人就可打开更丰富多彩的世界,何乐而不为?

  另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帮助,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落到实处。人上了年纪,更有精神需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体现在构建完善的养老设施,还体现在让老年人拥有跟上时代的基本技能,特别是让他们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社会机构举办针对老年人的培训,让他们更快地学会网购、网上挂号,以及学会熟练使用短视频平台等等,这是助老的体现,也是善于把握商机的体现。

  毋庸赘言,每一次互联网转型,特别是新技术应用,都会造成一大批“数字遗民”。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提前做好准备,帮自己的长辈适应社会变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老年是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引导老年人保持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这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新时代应有的气象!(王石川)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