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卯家湾3.9万群众“搬出大山天地宽”

云南鲁甸卯家湾3.9万群众“搬出大山天地宽”
2021年06月15日 10:11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网

  云南鲁甸卯家湾3.9万群众“搬出大山天地宽”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同心奔小康】“卯”足干劲奔向新生活

  “搬出大山天地宽,幸福家园卯家湾”。醒目的红色标语在夏日阳光照耀下更显明亮。幸福大道两侧,一栋栋依山而建的淡黄色板楼错落有致。

  这座建成刚满一年的新城,就是云南昭通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项目,新城的主人是3万多名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端午节前夕,《工人日报》记者再次走进这座新城,感恩、幸福、喜悦洋溢在每位老乡的脸庞上。这里的乡亲从“山里”搬迁到“城里”,实现了从“穷窝穷业”到“安居乐业”的蜕变。

  从“忧居”到“优居”

  告别穷山坡,搬到新城区,开启新生活。来自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骆丘村的吕正金已经72岁了,以前住的地方,海拔高、地不肥,只种得出玉米、土豆,房子也是漏风漏雨。自从儿子去世后,他与两个孙子相依为命,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能够免费住进7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老人说:“这一年幸福生活过得真快,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免费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们世世代代都要记住党和政府的恩情。”

  昭通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国家级贫困县10个。2019年,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二局)承建的云南昭通鲁甸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项目启动建设。

  该项目是大型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占地3700亩,总投资53.08亿元,总建筑面积122.7万平方米。包含安置房66栋8866套,2所学校、4所幼儿园、1个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室以及市政道路等多项内容。来自昭通市鲁甸、盐津、巧家、彝良、永善5个县搬迁群众9100户39106人入住该安置区,这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346户35858人。因此,该工程也是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入住人数最多的安置区项目。

  2019年12月20日,昭通3.9万老乡浩浩荡荡迁新居,告别了高山“忧居”生活,搬到新城开启了“优居”新生活。近4000名孩子告别了山高坡陡、蜿蜒崎岖的上学路,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学的梦想。

  从“安居”到“乐业”,持续升级幸福

  “不是建一个安置区,而是建一座新城”。这是鲁甸卯家湾安置房项目的定位。面对庞大的施工体量和有限的建设工期,自项目启动后建设者从未按下过“暂停键”。傲风雪、战酷暑,只为早日兑现幸福城的承诺。

  中建二局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原计划需要3年建设的工程,让村民早日搬入了品质新居。

  搬家是幸福生活的起点,为让易地搬迁群众“生根”安家,中建二局鲁甸卯家湾项目党支部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让3.9万老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我小学没有毕业,不会啥技术,靠着给人做零工以及山上4亩土地产的土豆等农产品,勉强维持生计,经常到了年底还要借钱买粮食。”这是周应先搬迁前的生活,那时他住在鲁甸县新街镇新街村,35岁的他上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下有两个娃娃要培养。

  随着鲁甸安置区项目的开工建设,周应先的生活也悄然开始改变。项目启动后,他加入了建设大军的队伍。刚开始,由于没有技术和文化,他只能做一些杂工活,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

  了解到周应先这样当地村民的状况,中建二局鲁甸卯家湾项目党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号召,在项目办起了“建筑帮扶夜校”。夜校由项目总工程师等人担任讲师,开设电工、木工、钢筋工等课程培训16期,对当地的劳动力进行针对性培训。在社区的介绍下,周应先成为农民工帮扶夜校的第一批学员。他白天在工地上做混凝土浇筑,晚上在夜校学习,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实践,他很快就成为工地上熟练的技术工人,工资也从最初的3000多元涨到了6000多元。

  授人以渔的方式掘开了富民增收的“源头活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帮扶夜校”累计培训群众16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为当地劳务人员带来了近6亿元的收入。

  “卯家湾来变了样,修起多少电子厂,吃苦耐劳把班上,幸福生活跟得上……”《歌唱卯家湾》这首歌里描写的美好生活如约而至。(记者 黄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昭通市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