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马文祥“三舍”

马文祥“三舍”
2021年07月04日 08:30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网

  “我想把低保退掉,你说呢?”直到今天,马文祥还清楚地记得,2018年年底的一天,他跟妻子王存花说这番话时,妻子一下子愣住了。

  “家里生活很艰难,每月有这290元的低保还能贴补一下。”王存花缓缓地说。

  退不退低保,马文祥心里也犹豫过。但是相比于生活暂时的困难,有着30年党龄的马文祥还是选择了退掉低保。

  搬迁到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后,他的“舍”不止这一次。

  老马舍利

  今年64岁的马文祥是闽宁镇福宁村村民,1997年从西吉县白崖乡白崖村搬迁到福宁村后,任村委会副主任兼会计。

  别看马文祥是村干部,他家的生活条件可比不上普通村民。

  “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我当村干部工作忙得很,带着大伙修渠、栽树、盖房子,每天早出晚归,连家里的事情都顾不上,更别说外出打工挣钱了。当时几个孩子都上学,儿子身体不好要经常看病吃药,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回忆往昔,马文祥有些愧疚。

  “因为工作忙对孩子管得少,大女儿和二女儿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啥农活都是两个女娃娃干。 (下转第四版)

  村民们说起这两个女娃都夸她们能干,可我这个做父亲的听了心里疼呢。”马文祥端起茶杯喝口水,平复了一下情绪。

  2011年,村上根据他家的情况,给他办理了低保,每月290元低保金,稍稍缓解了生活的困顿。

  2018年,马文祥腰椎间盘突出动了手术。手术费花了7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6.5万元,自己只掏了5000元。正是这件事,让老马感慨万千,有了想退低保的想法。

  “合作医疗每年才缴200多元,我也没给国家作过啥大贡献,生病动手术还给报销这么多医药费,心里实在是感动。我想不能再吃低保了,把低保让给比我更困难、更需要的人。”马文祥想了几天后,跟妻子说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她一时有点想不通,但最终还是支持丈夫,退掉了低保。

马文祥在闽宁镇镇史馆当义务讲解员,讲述移民生活的变迁。

  老马舍身

  说起刚搬迁到福宁村时的情景,马文祥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因为那些过往在他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1997年,他是第一批搬迁到福宁村的移民。在西吉时,村民们种的是旱地。到闽宁镇后,大伙儿辛辛苦苦修好水渠,眼巴巴地盼水来。

  第一次淌水是1999年6月,听说要淌水了,村里老老少少都到渠畔看稀罕,心情又激动又紧张。马文祥说:“没想到沙土的堤岸遇水开始坍塌,一下子被冲出一个大豁口。看到水哗哗哗地往外流,我们一下子都慌了,不知道该咋处理。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下子躺倒堵在豁口那里,其他人有的用蛇皮袋子装土来堵,有的直接用铁锹往我身边扔土,十几分钟后才把豁口堵住。等我从水渠里爬上来,直接成了个泥蛋蛋。”

  马文祥“舍身”堵水渠豁口,一时在村里被传为佳话。有人问他:“渠水也凉呢,你不怕把身体搞坏?”“咱西海固人都知道水有多金贵,看到那么多的水白白流掉,心里着急呀,也顾不得那么多了。”马文祥说的是大实话。

  黄河水滋润了戈壁滩,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村民们头两年种玉米,学会如何浇水、施肥。后来他们开始种小麦、葡萄、蔬菜,收入越来越高。

  闽宁镇镇史馆的显眼处,悬挂着2张图表。一张是历年来村民收入柱状图,曲线一路走高,从1997年的500元,到2020年的14961元;一张是贫困发生率柱状图,曲线一路降低,从1997年的90%以上,到2020年的零。

马文祥对这张旧办公桌充满感情

  老马舍职

  1986年,马文祥就当上了白崖村村委会主任。搬迁到福宁村后,他在村委会副主任兼会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积劳成疾,马文祥患上了高血压、脑梗、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严重时下不了地。

  下不了地、出不了门,当然会影响工作。马文祥觉得,不能“谋其政”就不宜“在其位”了。2003年,46岁的马文祥主动辞去了村上的职务。村委会副主任算不上“官”,但多少能领到一些补贴。他一辞去这个职务,家里的贴补就少了一些,日子更困难了。

  离开时,他把村里的账目清清楚楚地交给接任者,包括他用了6年、刚来时花200元从银川旧货市场买的一张二手办公桌。

  接任者接过账本对他说:“马叔,现在的办公条件好了,办公家具都配全着呢,这张旧桌子你拉回家留个纪念吧。”

  直到今天,这张很有年代感的办公桌还摆在马文祥家的客厅里,上面摆着一台电视机。“我当村干部这么多年,没拿过公家的东西,这张桌子算是我占公家的便宜了。”马文祥摸着陪了他20多年的老物件,充满感情地说。

  做完腰椎间盘手术后的马文祥恢复不错,他闲不住了。今年春节假期,闽宁镇镇史馆看大门的马师傅请假,马文祥替他看了几天门。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后,春节期间来闽宁镇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农历正月初二来了4辆旅游大巴,马文祥当起义务讲解员,给游客们讲闽宁镇的变迁。

  “我说的是西吉方言,但讲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游客们爱听。”说起这段经历,马文祥颇有些自豪。

  记者在马文祥家看到,小院里种着杏树、苹果树、枣树,郁郁葱葱、挂满果实。2014年新盖了4间砖瓦房,东边有1间偏房和库房,西边是厨房,都收拾得干净利落。但和周围群众相比,他家的光景可是差了一些。村里一半以上家庭有小汽车,马文祥家只有一辆红色的电动汽车停在当院,那是老马去年8月花2万多元买的,接送孙子孙女上学、上幼儿园。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我很知足,证明当初移民搬迁的选择没有错。我虽然不上班,但每天都穿得利利索索的,因为我们每个人代表的都是闽宁镇的形象。人活着就要精精神神的,更何况我还是共产党员,每天必须佩戴党员徽章。”马文祥说。(记者 贾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