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迪庆维西:幸福家园的新生活

迪庆维西:幸福家园的新生活
2021年07月23日 09:47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网

  “垃圾往坑里一扔,脏水往门口一倒,不管是谁家都干净不起来。”说起5年前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拉河柱村老鸦树村民小组的环境,村民李自忠眉头紧锁。如今,这里却是另一番美丽景象。7月19日,记者走进拉河柱村,整洁的乡村硬化路,绿意盎然的田园,整个村庄美丽如画,“颜值”今非昔比。

  发展产业带来民富村美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拉河柱村群众的期盼。短短几年时间,从乡村环境到村民的精神面貌,老鸦树村民小组的变化天翻地覆。占据距县城3公里的区位优势,拉河柱村首先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产业,村前屋后的地里,各种蔬菜绿意正浓,路两旁的核桃、苹果挂满枝头。

  2016年,县里引进龙头企业,以向村民租赁经营方式种植蔬菜。2018年,老鸦树村投入205万元,建成420亩露天蔬菜基地,发展糯山药、大葱、大白菜、百合等60多个品种的特色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2000多元增长到2020的1.1万元,成为保和镇农民经济收入增长最快的村。现在,家家户户有了摩托车,30多户开上了小汽车。

  “不打牢经济基础,说什么都是空的。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在乡村,重点在农民,美丽乡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最终受益得实惠的也是农民群众。”拉河柱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朱建生说。在这里,村民都说,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村子越来越美,日子越过越红火。问及今后如何发展,村民回答:“相信党的干部,一定能带领大家越干越好。”

   整治环境改善乡村面貌

  李自忠家门上挂着一面红底黄字的“骏马旗”,那是在村里人居环境评比中得到先进的流动红旗。“骏马旗曾经是对脱贫攻坚优秀的表彰,现在是改善人居环境的表彰,不变的是它始终挂在我家门上。”李自忠自豪地说。2018年,维西县以最美城镇、最美村庄、最美家庭、最美人物“四美”创建为重点,推进宜居宜游、宜业宜养“山水维西·幸福家园”建设。老鸦树村的环境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腰包鼓起来后,村民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要求,提升村容村貌和文明乡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考虑到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持续性强,方方面面都需要群众参与,拉河柱村党委让各个村民小组都参与进来,老鸦树村成了先进,相邻的花园箐村民小组也不甘落后。

  不久前,过上好日子的花园箐村群众在通组道路旁建了一个亭子,取名“颂恩亭”,上书一副对联:“聊点感恩话,常做感恩事”。村民们正坐在树荫下聊天,商讨修建停车场和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的事。听说可造福村里老人,不少村民主动让出自家闲置地,建了3个聊天点、公共小花园20个,种植了200多棵绿化树木。

  村民乐意干,村组牵头干。为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拉河柱村又把废弃的旧木料做成木栅栏,把刚刚复垦复绿的土地围起来。村里的角角落落,随处可见木栅栏围起来的菜园、花园,花园箐村变成了实打实的花园。

  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拉河柱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生活,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拉河柱村从“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小康村”“公园村”。

  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荼蘼开到清和月,芍药都称富贵花。”这是李自忠家门口贴着的一副用傈僳族语书写的对联。他说:“我们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

  维西县深入开展的“四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改变陋习,形成好习惯、好风气,让群众精神面貌和居住环境都得到有效改善。如今,全县各民族群众自觉抵制好吃懒做、相互攀比等不良风气,农村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争吵打架的现象少了,群众逐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这文明乡风也是致富好路子。拿我家来说,学好了傈僳族文化,也能带来创收。比如,老伴用傈僳族传统工艺织出的一个荷包,在市场上可卖300多元钱。既有文化韵味,还给我们带来了收入。”李自忠说。现在,“四美”创建已成为维西县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加速器”——古朴静谧与现代文明、特色产业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生活新画卷。(完)(记者 唐焱 张帆 龙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